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罗筠 《理论月刊》2012,(1):173-175
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在中国部分县域地区频繁爆发,凸显县政治理危机。本文提出"边界"的分析框架,认为在利益极为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有必要将农村群体性事件放置在特定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考察,农村群体性事件是县域社会边界秩序混乱诱发的严重的对立冲突,是地方社会发展非常态的表现。因此,有必要从县域的特质入手,从制度的层面构建合理的边界秩序,实现县域政治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尧超 《人民论坛》2014,(3):228-23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各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呈一定规模性、暴力程度较高的群体性事件主要发生在县域地区.文章以C省为研究范围,认为县域群体性事件具有触点多、燃点低等特点.对比应当建立预警机制,做好对流浪、失学儿童及青少年的帮扶救助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县域群体性事件特征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者要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绝不能把自身的利益和某个社会群体特别是强势群体捆绑在一起,而必须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去平衡和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尽可能地创造社会关系的和谐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区域和县域地方都发生了一些群体性事件,但相比之下,二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有特点。县域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4.
评述由头:群体性事件为何在县域多发近年来,由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2011年6月以来国内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6月10日,广州增城孕妇王联梅和丈夫因摆地摊与治保队人员发生冲突,引发持续三晚的严重打砸抢烧事件;此前一天,湖北利川一官员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众聚集事件;6月6日,广东潮安县古巷镇因农民工讨薪被砍伤,引发群体性事件;9月2日,浙江乐清发生出租车司机停运群体性事件,等等。纵观近几年来的群体性事件,我们发现,多发生在县域。其多发的原因何在?特征有哪些?政府又应当制定怎样的应对之策呢?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与防范:政治认同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特征是主体为弱势群体,主要发生在县域范围内,主要针对的对象为地方政府,尤其是县政府和乡镇政府。本文从政治认同入手,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县域的公众政治认同正在一步一步的弱化,导致群体性事件极易发生。具体而言,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首先是政治认同的基础——利益认同的流失;其次是政治认同的关键——制度认同的流失;最后是政治认同的核心——价值认同的流失。因此要有效地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必需从政治认同的三个要素即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来逐步强化人们的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江胜尧 《前沿》2012,(15):95-98
土地资源的商品化、资本化已经成为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考量因子,失地农民的劳动价值再现和劳动增加值问题成为社会稳定的风险点,县级政府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工商资本与农民利益保障的冲突成为群体事件不断急增的本源.从土地、资本与权治的视角分析县域群体事件发生的机理,提出理顺县域经济增长的资本发展要素、规范国家土地征购制度和提升农民人力资本的能力建设的策略选择,以改革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从政治概念到法律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社会形态、表现形式、名称及其内涵和外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群体性事件的语词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对群体性事件的不同表述,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们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不断深化,也反映出我国政府从重视群体性事件传统意义的政治属性向重视以法律规范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观念的转变。应正确区分群体性事件与骚乱事件、暴乱事件和社会泄愤事件,依法妥善处置,防止和避免主张正当利益诉求的群体性事件升级甚至恶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趋势。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是因社会事件没有满足人们需要而引起的,从众、感染、暗示与模仿、责任分散、去个性化、流言等社会心理机制导致群体性事件规模扩大,群体性事件形成过程一般经历人群聚集、刺激与暗示、情绪感染和情绪爆发几个阶段,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成员可以分为一般成员和骨干成员,不同类型参与者带着不同的心态参与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梳理群体性事件表述的历史脉络,正确认识和区分群体性活动、骚乱事件、暴乱事件、泄愤事件、群众运动、群体性案件、集体上访、社会运动等与群体性事件及其关系,为合理定位、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群体性治安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群体性治安事件,进行了扩展性的研究,对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定义进行了辨析,总结了当前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特点、社会成因,提出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标本兼治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因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城市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国企改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城市出租车经营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公民维权引起的以集体上访为主的群体性事件、因转业或复员军人待遇引起的集体上访或游行示威、因民办教师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引发的集体上访、因腐败现象或安全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当前我国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群体性事件往往会给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能引起…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张力加大和社会稳定性降低的突出表现。如何从理论上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采取切实可行办法来预防和消减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社会利益格局失衡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结构性诱因;利益受损者的相对被剥夺感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心理性诱因;负面的"集体记忆"导致弱者符号化的认知模式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认知性诱因;政府信息管理"缺位"和媒体应对失当导致的谣言弥散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信息性诱因。  相似文献   

13.
黄丹 《人民论坛》2012,(17):34-3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集中显现,并形成多种利益群体,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在新形势下,了解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属性、树立法律视野下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新思维、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6)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社会背景下,群体性事件仍可能呈攀升的态势,"燃点"会降低,"社会泄愤"型群体事件有可能持续增长,农村群体性事件有可能会成为"重灾区",由腐败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可能会激增,总体呈主体多元、领域拓宽和烈度加剧的发展趋向。因此,深入探析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向,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预警指标体系是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建立的基础条件。基于群体性事件预警原理,可从社会发展风险、社会环境扰动、社会安全状况和社会控制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三级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建立重点指标阈值预警模型和宏观状态预警模型,实现群体性事件预警的自动化、智能化,为超前预控、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罗筠 《人大论坛》2010,(7):36-37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农村民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在高速增长的经济背后,干群矛盾激化、贫富分化加剧、农村群体性事件频繁、黑恶势力猖獗……这些问题都在严重地削弱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赖以依存的政治秩序。本文试图从社会机制的层面,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分析构建西部县域社会利益均衡机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型上看,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大致可分为集体性维权群体性事件、无利益相关群体性事件、因族际关系和宗教而成的群体性事件三种。从成因角度看,引发和造成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可从社会心理、利益矛盾、社会政策、政府行政等角度分析,其核心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张力平衡。关于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对策,本文从构建服务型政府,培育公民意识,建立健全预防和应急机制,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合作治理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叶宏  张琳 《人民论坛》2014,(10):161-163
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对我国社会管理秩序造成严重威胁,也给我国国家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要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一项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并分析了群体性事件基本现状和特点,从外部环境、从众心态等方面探究群体性事件的衍生原因。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对我国社会管理秩序造成严重威胁,也给我国国家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要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一项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并分析了群体性事件基本现状和特点,从外部环境、从众心态等方面探究群体性事件的衍生原因。  相似文献   

20.
顾建红 《前沿》2010,(1):159-162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群体性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而每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又都有着自身的不同成因。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目前群体性事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社会利益失衡、社会不公平、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和失衡感、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与民主诉求渠道缺失、社会控制机制弱化、直接诱发因素等六个方面对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