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张洧铭 《法制与社会》2012,(17):269-270
《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情节,以及最高法《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为题的解释》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解释,最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因逃逸致人死亡”问题,但是司法实践中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及具体案例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甄别,依然存在很大的困扰.本文从立法的规定中解读“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概念以及构成要件,并区分实践中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相似情形.剖析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实质,有效地指导了司法实践中对“因逃逸致人死亡”情形的认定.  相似文献   

2.
《法学》1985,(5)
本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姜才炯同志写的《为防小偷私设电网致人死亡应定何罪》一文发表后,接到各地不少读者的来稿,综  相似文献   

3.
黄牛性情温和,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黄牛攻击致人死亡的案例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 1案例资料  相似文献   

4.
杨丽芳 《法制与社会》2012,(36):286-287
如何理解《刑法》笫133条交通肇事罪中之“因逃逸致人死亡”,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分歧与争议.本文将对交通肇事罪之“因逃逸致人死亡”行为的界定、其主观罪过形式及不同情况下的“因逃逸致人死亡”行为的定罪量刑简要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报道一例胸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心脏破裂、心包填塞死亡.结合文献中有关心脏破裂的形成机制,分析本例心脏破裂原因,从而明确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6.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中的一个从重处罚的情节,对逃逸和致人死亡的正确理解关系到对被告人的重大量刑问题,立法规定的模糊性及司法解释的不确定性致使理论及司法实践认识不统一。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不履行救助义务致使伤者因得不到治疗而死亡的情形。"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的范围应仅限于原来的被撞伤者,其主观罪过应仅限于过失。"因逃逸致人死亡"不仅要以主观上进行评价,还要从客观上进行评价,因此,是一种综合指标的评价。"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死亡结果可以理解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逃逸行为必须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交通肇事罪中,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学术界充满争议的一个议题。本文对其行为人的过失主观状态、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性质属结果加重犯以及指使他人逃逸致人死亡的不构成共同犯罪三个方面来论述,以期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交通肇事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报道,分别归纳阐述了交通肇事罪的概念、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和责任认定,最后分析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以期给犯罪的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蜇是人们喜爱的菜肴,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每年6~10月成熟的海蜇浮游于海面上,当地渔民一般用器具捕捞.因徒手捕捉海蛰而致人死亡的案例在文献上尚未报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车辆碰撞中驾驶位安全气囊打开所致的损伤在国内偶有报道,而且以头面部尤其是眼部损伤为主,还未发现驾驶位安全气囊打开致人死亡的报道。1案例案情简介:某男,在一高速路段驾驶小客车与停在中间车道的小车发生碰撞而受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中,前车车辆损毁报废、车上两人受伤;后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新刑法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探讨了因逃逸致人死亡与不作为故意杀人的界限,并提出在几种具体案件中对交通肇事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具体认定。  相似文献   

12.
脂肪栓塞是骨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是,短骨骨折引起脂肪栓塞导致死亡少见报道.本文报道一例交通事故患者左足背压伤致足背皮肤撕脱及第2、3、4跖骨骨折,3小时后在手术中出现昏迷,16天后引起心、肺脂肪栓塞死亡.  相似文献   

13.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中的一个从重处罚的情节,对逃逸和致人死亡的正确理解关系到对被告人的重大量刑问题,立法规定的模糊性及司法解释的不确定性致使理论及司法实践认识不统一。因逃选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不履行救助义务致使伤者因得不到治疗而死亡的情形。“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的范围应仅限于原来的被撞伤者,其主观罪过应仅限于过失。“因逃逸致人死亡”不仅要以主观上进行评价,还要从客观上进行评价,因此,是一种综合指标的评价。“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死亡结果可以理解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逃逸行为必须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最高法院在2000年3月公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5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肇事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解释》第五条对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情况的认定实质上包括了两个行为:交通肇事行为和事后逃逸致人死亡行为,故可将肇事人"逃逸致人死亡"行为与交通肇事行为割裂开来分别定性,单独设立"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罪",而不再作为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本文拟将重新分析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行为的性质,对该行为的犯罪化作出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因酒后驾车或者危险驾驶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频发。2008年,在杭州,胡斌严重超速驾驶,致一人死亡;在成都,孙伟铭无照醉酒驾车,致四人死亡。2009年,南京的张明宝酒后驾车,致五人死亡,四人受伤;2010年,在北京,陈数酒后驾车,致两人死亡,一人重伤。上述案例,都是发生在最近三年的典型交通事故,引发事故的原因则是危险驾驶或者酒后驾车。  相似文献   

16.
头孢曲松钠与含钙注射液配伍使用时,人体将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2007年02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88号文件紧急通知:头孢曲松钠与与含钙剂合并用药有可能导致致死性结局的不良事件.上述两种药剂配伍使用致人死亡的相关报道甚少,死亡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笔者研究相关资料,并结合笔者办理的一例头孢曲松钠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后人体死亡的尸体解剖和法医病理组织学检验情况,对头孢曲松钠与含钙注射液配伍使用导致人体死亡的死亡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笔者收集1998~2013年间北京市大兴区公安司法鉴定中心54例螺丝刀刺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案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螺丝刀刺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案例的损伤形态学特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朱霁  陈宇 《时代法学》2011,9(3):60-64
目前理论界关于致体质特异人死亡的轻微暴力行为的定性问题的三种主要观点——意外事件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说和过失致人死亡说都有失偏颇。准确给致体质特异人死亡的轻微暴力行为进行法律定性,应从其行为本身是否属轻微暴力,及对不同行为类型的特征具体分析行为的性质。明知他人体质特异致其死亡的轻微暴力行为,应区分情况以故意杀人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定性;而不明知他人体质特异致其死亡的轻微暴力行为则应归为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19.
<正>硬化性脑底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破裂死亡者生前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死亡过程急速,且CA多数体积较小,容易漏诊;另由于诱发CA破裂的因素很多,其破裂后可致蛛网膜下腔广泛性出血而致人死亡,故成为法医学鉴定的难点。本文报道一例因性活动致硬化性脑底动脉瘤破裂死亡的案例,并对CA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法医学鉴定进行探讨,旨在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1案例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碳(CO)气体中毒致人死亡多见于自杀和意外事件,采用纯CO气体杀人的案例国内罕有报道。本文报道了一起采用瓶装纯CO气体致人中毒死亡的案例,作案方式隐蔽,作案手段鲜见,且伪造了作案现场,给侦查带来一定困难。经刑事技术人员认真细致地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和物证提取检验,结合调查访问,最终明确了案件性质,认定了犯罪嫌疑人,全面还原了其作案过程。笔者总结分析了该案刑事技术工作中的要点和难点,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