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保障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刑事诉讼法在96年修订时确定了有中国特色的无罪推定原则,反映出中国刑事法治建设过程思想的冲突与磨合。无罪推定原则作为刑事诉讼的基础性原则是确信无疑,然而无罪推定原则配套机制建设才是其原则待以实现的关键,宪法性无罪推定保障人权、拒绝自我归罪权的确立乃无罪推定原则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无罪推定原则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并广为适用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其内涵可理解为:受刑事控告者,在未经人民法院依法证明其有罪之前,应视为无罪.该项原则对作为当事人的公民基本权利将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但我国<刑事诉讼法>目前尚未明确此原则,这将会在法律全球化的环境中,影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和法治的进程.因此,我国通过立法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第二条中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然而,司法实践表明,公安司法机关并没有树立无罪推定的理念并将之坚决贯彻执行。作为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刑事诉讼法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理应得到足够的理解和重视。探讨无罪推定原则的概念、内容以及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4.
程序法治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而刑事程序法治是程序法治的核心,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就是要实现我国刑事程序法治化,以进一步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程序法治的一项基础性原则,已经被世界各国的宪法或法律所确定,也被众多的国际法律文件所接纳。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1979年的刑事诉讼立法及1996年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时,都未能全面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的缺失,对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为了顺应刑事司法的国际潮流,早日实现程序法治,我们认为这次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当全面地、明确地将无罪推  相似文献   

5.
无罪推定是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一项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虽然在文字表述上并没有明确无罪推定,但在精神实质上却体现了与无罪推定原则基本精神的一致性.其对于进一步完善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加强公民人权的司法保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标志着我国在刑事立法上对人类诉讼文化遗产的合理吸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完善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新刑事诉讼法的多项制度对遏制刑讯逼供实现了立法上的突破,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为杜绝刑讯逼供行为,立法上应确立沉默权制度和无罪推定原则,确立侦查讯问过程中律师的在场权,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7.
无罪推定的立法思想是针对有罪推定、刑讯逼供等法律制度提出的,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吸收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些因素,虽然不是完全照搬,却是我国的刑事司法向无罪推定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但在刑事司法立法与实践中尚有差距,还不能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8.
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的一项基石性原则,控辩对抗是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无罪推定原则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控辩对抗的精神和要求,而刑事普通审判程序中,控辩对抗的形成与对抗性的增强离不开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与贯彻。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当在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基础上,改革与完善有关控辩对抗的制度与程序设置。  相似文献   

9.
无罪推定原则代表的是文明与进步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作为一条新的刑事诉讼原则 ,新《刑事诉讼法》第12条所作的关于“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规定 ,并不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用的无罪推定原则。因为在新《刑事诉讼法》中 ,还有不少与无罪推定原则相悖的限制性条款。  相似文献   

10.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民主法治国家在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反映了西方人权、民主的现状,是人类法治文明的一大进步。我国刑事诉讼法只是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部分内容,并未建立完整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为了维护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保障人权,有必要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真正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1.
张华 《理论月刊》2008,8(3):147-149
法国是世界上首次以成文法且以宪法的形式明确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国家,成为欧洲大陆刑事司法民主化一面旗帜.二战后,特别是本世纪初,法国又通过数次改革,不断扩大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地位和作用,推动其价值取向转向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问的平衡.无罪推定原则在法国的历史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是我们了解无罪推定原则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基础和其在当代发展趋势的一面镜子,对于我国无罪推定原则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于1996年3月17日通过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对已实施了16年之久的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全面、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使刑事诉讼法的条文总数由原来的164条增至225条。纵观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其变动的内容涉及面极为广泛,大到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小到法律用语。本文拟就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作简要评述。确立无罪推定的诉讼原则无罪推定最早是由意大利启蒙刑法学家切查利·贝卡利亚提出来的。他在1764年所著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指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切查利·贝卡利亚著《论犯  相似文献   

13.
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从法理上明确否认过去长期实行的有罪推定做法。但是,我国目前实行的无罪推定原则还具有不完整性,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应用还要结合中国实际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我国应首先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宪法地位,并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从明确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强化辩护权,完善审前羁押制度等方面全面确立该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正> 刑事诉讼实现无罪推定的方式关键在于立法。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无罪推定的含义,甚至进一步规定“疑罪从无”原则是主要的表现方式。但在诉讼程序的实践中,尚需一些配套性的措施,没有这些措施,无罪推定的兑现将大打折扣。一完善诉讼结构是实现无罪推定的基础有罪推定总是与纠问式或带有纠问色彩的诉讼结构紧密相关。它的基本特色是专制与不平等充斥着诉讼全过程。“纠问式诉讼结构在强化法官职权的同时却犯了另一个错误,那就是忽视甚至取消了辩护并由法官兼任公诉人,这就使控辩对抗变成了法官和被告人的对抗。而有罪推定和刑讯逼供是这种诉讼结构的必然要求。”与此相对的是,无罪推定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
论无罪推定原则及其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张树军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规定在197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二条(即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未经人民...  相似文献   

16.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并重的刑诉法宗旨和任务全面完整地体现了人权保障思想;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则是人权保障准则的具体运用;健全的辩护制度,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的人权有了制度性保障;完善的强制措施,确保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抗辩式的庭审模式,为实现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最高目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无罪推定思想最早由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于1764年提出,法国的<人权宣言>首先予以采纳.严格地说,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并未完全给予肯定.为体现诉讼民主和文明,最终实现诉讼公正,我国应将无罪推定确认为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在1957年就有人发表文章探讨有关“沉默权”问题。他就是曾经担任过刑庭庭长的华东政法学院教师黄道。他在《法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原则》 ,强调了司法机关办案中“无罪推定”的三大诉讼原则 :一 ,不能以被告人态度不好 ,就对他作有罪的结论 ;二 ,不能以被告的沉默作为他有罪的根据 ,同时也无权强迫被告人供述 ;三 ,不能以被告人的虚伪陈述 ,作为他有罪的根据。几个月后 ,黄道教授即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在第12条终于确立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对任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立法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邓小平立法思想的基本原则;加强立法,在实践中完善立法是邓小平立法方法上的特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新时期基本路线,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五大,经过了形成、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发展,直至最后确立,贯彻实施。与此同时,伴随而至的是大兴法制,大规模制定法律,初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新时期。纵观这10多年来的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无不体现了这一基本原则在立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邓小平就强调:"对于这四项基本原则……要用适当的法律形式加  相似文献   

20.
洪向华  王朋琦 《新东方》2005,(10):52-55
新修订的刑法明确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精神,是中国法理和社会价值理念的一次超越。但如何在现实中充分兑现这一精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新刑法颁布以后出现的刑讯逼供下的一些冤案证明,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既迫在眉睫,又十分艰巨和复杂。笔者以为,国人在无罪推定原则的法理内涵、历史必然以及社会定位上尽快达成广泛的共识,应是当务之急。 一、准确把握无罪推定原则的严格法理内涵 所谓无罪推定,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所强调的是对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凿、有效的证据,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其有罪,就应推定其无罪。它的意义在于防止过早地和无根据地把任何人看作罪犯,不允许根据未经充分检验的材料和违反既定证明程序而取得的信息,认定一个人犯有罪行。 1997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意味着,在法院依法判决之前,任何人都不处于有罪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