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私有财产权在公民享有的所有权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实现生命权、自由权等权利的物质基础。保护私有财产权是中外各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文拟从宪法对私有财产权保障的三重结构对我国宪法与外国宪法作一比较分析,以推动我国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由来已久,私有财产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直接涉及公民人权保障的核心.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从宪法的高度对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这只是完善私有财产权保障的第一步,我国关于私有财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定还有一些缺陷,应当进一步完善.本文拟通过对私有财产权产生的背景、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以及私有财产权入宪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阐明私有财产保障制度在我国的不足之处,找到一些解决办法,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宪法私有财产保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万其刚 《民主》2004,(4):18-19
共产党和国家对财产权尤其是私有财产权的认识及保护,有一个不断发展、逐渐深化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和私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私有财产也与日俱增,与此相应的是,加强对私有财产权(或公民财产权或个人财产权)的保护已成为共识。为适应这一形势,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作出了新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一、宪法进一步完善财产权保护的必要性(一)财产权保护的宪法规定及其演变私有财产特别是私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地位,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关系密切。正因为如此,现行宪法是在基本经济制度的框架下确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  相似文献   

4.
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及其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 2 0 0 4年宪法修正案完善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但仍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宪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与民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具有不同内涵。我们应通过与西方发展历程的比较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我国私有财产权宪法地位之变迁 ,并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指向 ,探讨如何完善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5.
胥润蓉  郭秀峰 《学理论》2012,(12):75-76
首先,在区分"宪法财产权与民法财产权"以及"私有财产权与公共财产权"两组概念的基础上较为明确地界定了宪法财产权的内涵和本质。其次,阐释了宪法财产权的宪政价值,并分析了我国宪法视角下的财产权的演进和现状问题。最后,主要表述了笔者关于我国宪法如何构建与保护财产权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任楠楠 《学理论》2012,(14):109-110,113
房屋是公民财产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伴随着大量的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活动,侵犯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在土地征收活动中侵犯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原因,找出制度和实践中的缺陷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私有财产权的社会化使得行政权干涉私有财产权成为正当。基于我国漠视私有财产权的传统以及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目前我国行政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限制的价值取向上应当强调保护而非强调制约。首先要限制行政权的滥用,保障相对人的私有财产自由权;其次要加强公共服务职能,保障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受益权;最后要完善行政救济制度,保障相对人的行政救济权。  相似文献   

8.
有关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相宏 《理论探索》2005,(6):141-142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宪法规范的私有财产权保护条款应包括财产不可侵犯条款、制约条款和征用补偿条款。1982年宪法对于私有财产保护显得不足。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稿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条款,这在保护私有财产方面是一大历史的进步,但是该条款没有把私有财产列入宪法的基本权利体系,在征用补偿原则和程序方面也存在着问题,这需要在今后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宪政以宪法为基础,它的本质是限制国家权力,并以民主为前提条件;其最高价值目标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法治。宪政与法治、民主和人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一切实现的最可靠支撑是社会主义观念文化。加强宪政制度建设不仅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此,要求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公民都应自觉地树立宪法意识,培育社会主义宪政文化;学习宪法、尊重宪法,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这是我国宪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宪法已实施20余年,加之20世纪立宪、行宪的经验教训,让人们广泛认识到,只有切实推行宪政,才会有民主政治,才会有公民权利的切实保障。我国民主宪政应采取综合型发展模式,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着重解决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