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资本家的资本是怎样得来的?中学《政治经济学常识》在《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一课里指出:“资本积累的真正来源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不是资本家“省吃俭用”的结果。然而学生并不满足于书上的结论,他们常常要寻根问底:难道所有资本家第一次投入资本主义生产的本钱都是剥削工人劳动得来的吗?这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似乎水火不相容。时至今日,凡有举措,尚有问个姓“资”、姓“社”究竟者。论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少有如毛泽东的。毛泽东最初接触资本主义的时候,就视资本家为恶魔。1917至1918年间,毛泽东在读泡尔生《伦理学原  相似文献   

3.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我们在经济特区内,允许中外合资、客商独资办企业,允许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那么,经济特区到底其姓“社”还是姓“资”呢?这个问题在我的思想中有一个认识过程。 (一) 有了经济特区“姓”什么的问号以后,我翻阅了列宁有关国家资本主义的一些论述,但由于没有吃透精神,总是凭主观推断想问题:一个独资(或与我们合资)经营的资本家,他的眼睛一定是盯住了我们特区所提供的廉价劳动力,其目的毫无疑问的是追求比国外更高的  相似文献   

4.
一、国共合作前,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19世纪末,当孙中山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虽然看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带来了“善果”,但也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恶果”。为了使中国能够“取那善果”而“避那恶果”,孙中山在不断阐明他的民生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地揭露和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恶果”。第一,指明资本主义制度下使用机器的社会后果,是工人失业挨饿,做牛马奴隶。孙中山指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资本家所获”,皆由工人之劳力而来”。“世界一切之物产,莫不为工人血汗所构成”。工人在机器生产中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使英美财富增加“数千倍”。工人创造的财富本来可以满足全体人民一切合理的需要,使“家给人足,乐享幸福”、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自机器发明,利源尽为资本家垄断,工人劳动终身所生之利,尽为资本家所享有”。尤其严重的是,机器的广泛使用,使大量的工人被机器排挤而失业。因为“机器与人工之比较,其生产力之差竟有至百倍者。既机器之生产力较人工之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下总的简称“三项标准”或“三个有利于”,分别则简称“生产力标准”、“国力标准”、“生活标准”)关于“三项标准”的性质,现在有三种理解:一是归结为“性‘资’姓‘社’问题的判断标准”,二是归结为“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三是归结为社会主义社会本身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因此,能否正确认识姓“社”、姓“资”的问题关系到我们是否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一步推动改  相似文献   

7.
陈书方 《前沿》2004,23(12):66-69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实践 ,从历史昭示、现实出路、必然选择三个方面阐述了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器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进器 ;东西部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的观点。论证了股份制既不姓“社”也不姓“资” ,而是姓“商” ;既不姓“公”也不姓“私” ,而是姓“联”。同时 ,分析了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和历史价值 ;比较了资本主义股份制和社会主义股份制的异同 ;回答了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靠劳动吃饭的人,其暂时用不着的钱往往存在银行里、啥时需要啥时凭着存折到银行里取。因为他们的钱是凭血汗换来的,所以存得光明正大,取得也同样光明正大,并且“坐不改名,行不更姓”,存折上的名字,大抵  相似文献   

9.
成本价格又称“生产费用”或“生产成本”。指由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的价格。商品的成本价格是按照资本的耗费来计量,而商品的实际耗费则是按照劳动的耗费来计量。这是两个不等的量,前者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后者是商品的价格,前者小于后者。在资本家的观念中,剩余价值的得来不需要资本家耗费任何费用,因而不包括在商品的成本价格之内。成本价格这一范畴,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上的不同作用被抹煞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就被掩盖起来。成本价格是资本  相似文献   

10.
自从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全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高潮。人们开始走出长期以来姓“社”姓“资”的论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通过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从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巨大飞跃。一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到1978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六十年来,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根据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这个实行了几十年社会主义制度,至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里,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是奇怪的。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国一些人的头脑里,这个问题却成了杂七杂八的一笔糊涂账了。以前就有某位“理论家”提出奴隶制等不同社会形态都有公有制的说法,现在又有“共同所有制”、“公众所有制”等所谓公有制的新解释,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所有制和股份制企业,都叫做公有制。经过这样一番演绎,他们就可以指鹿为马,把私有制说成公有制,冲破姓“公”姓“私”的界限,不问姓“社”姓“资”的前途,再搞私有化就简单得多了。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12.
新编《政治经济常识》(上册)中讲述了“社会主义工资与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区别”。讲清这个问题,对教育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很重要的,下面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所有制基础不同。一定的工资制度属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产品分配问题。资本主义工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占有,工人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卖劳动力而受资本家的雇佣,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工人的劳动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了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姓“社”、姓“资”、衡量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主要标准(以下简称“三条标准” )。小平同志这一论断,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从根本上回答了人们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关于姓“社”、姓“资”的疑虑,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阔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认识张亚春一、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全业体制,不是一种所有制现代企业制度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就其一般性质来说不分姓“资”姓“杜”,它只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开始就在市场条件下运营。随着...  相似文献   

15.
冯海波 《前沿》2011,(9):8-11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主要从两个逻辑维度展开,一是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二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意义上的雇佣劳动和剩余劳动。科学的劳动概念是马克思分析和定位资本家的理论前提。在马克思的视界中,资本家既是不需要为剥削关系负责的剥削者,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或缺的劳动者。资本家是"总体工人"的一部分,他也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家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劳动,不仅推动了社会科技进步,而且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以来,人们对此做了很多解释。开始,人们认为“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后来,却说成是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或者是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还有人对“三个有利于”的具体表述和具体内容提出种种问题。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一)邓小平同志的原意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1—2月巡视南方的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06,(Z1)
正是在“左”倾思潮四处泛滥,人们心头充满疑云的关键时刻,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以88岁的高龄,毅然南巡,发表重要谈话,高屋建瓴,冲破姓“社”姓“资”的阴霾,推动改革开放的车轮重新启动,隆隆前进。特区姓“社”不姓“资”1月19日,邓小平一行来到深圳。他在省市负责同志的陪同下,乘车观光了深圳市容,看到深圳的马路纵横宽广,高耸入云的大厦,到处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看到这繁荣的景象,邓小平很高兴。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姓“社”姓“资”横加干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的现状,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  相似文献   

18.
“是农民养活地主,还是地主养活农民?”建国初期曾进行过近乎全民范围的大讨论,早已不成为问题。 “是工人养活资本家,还是资本家养活工人?”50年代改造私营工商业,曾在全国城镇居民(包括资本家)中进行过大讨论,早已不成为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51周年的今天,新资本家蔡永胜先生竟然写出文章,振振有词地说什么“没有企业主的管理劳动,工人劳动不可能创造任何价值”,声称未来社会“是大众而不是资本家才是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者”,认为“就业机会的创造则取决于政府宏观控制政策和资本家组织社会生产的劳动效果”。这令人惊诧…  相似文献   

19.
自从十年前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起,姓“社”还是姓“资”就成了热门话题。十年来,差不多每有一项改革措施出台,一桩新事物涌现,或者理论上提出一个新观点,人们总要姓“社”姓“资”地改论一番。说来也怪,我们这个国家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绝大多数人对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完成了“争得民主”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亿万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就是国家《宪法》中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这对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所有的私有制的民主,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反映在人民民主方面。劳动人民在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