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抗战历史维护世界和平朱玉兰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50年前,希特勒为建立“欧洲新铁序”点燃了欧洲战火;日本军国主义为建立“东亚共荣圈”在亚太地区进行侵略战争。德、意、日法西斯为了实现他们称霸世界的野心,对...  相似文献   

2.
<正>冤有头,债有主。上世纪30至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造就和支撑军国主义的天皇、政府、军队和财阀等主要势力形成合力的恶果。他们对中国、亚洲和世界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对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罪责。日本天皇从明治维新到二战期间,权力达到巅峰。裕仁天皇在位时指挥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是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日本政府即内阁在侵略战争期间,扮演着军国主义意志代表的角色,直接策划了侵略战争战略,推动了战  相似文献   

3.
“强兵富国”路线的推行,使日本与侵略战争捆在一起,陷入从战争走向更大战争的恶性循环之中日本是东北亚地区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岛国。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还只是一个弱小、落后的东方封建国家。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建成了当时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大日本帝国”。“大日本帝国”,其兴速,其亡也速,存在不足百年。以1868年的明治维新为起点,日本骤然于19世纪末叶出现在东方,1945年8月,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走军国主义道路的“大日本帝国”迅速崩溃败亡。日本军国主义不仅危害了世界和亚洲,特别是对中国、朝鲜人民犯下了罄…  相似文献   

4.
2002年4月21日上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置中国及亚洲近邻和日本国内各界的强烈反对于不顾,再次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继小泉之后又有88名国会议员(“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的成员)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众所周知,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小泉任首相前从未去参拜,但是任首相后却先后两次参拜靖国神社。很显然,他是想迎合日本国内的右倾民族主义思潮。近年来日本政治右倾化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参拜靖国神社,对过去的侵略战争拒…  相似文献   

5.
中国一贯非常珍惜中日人民之间的友谊并努力开展和发展两国之间的邦交。但当筹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SO周年之际。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对其第二次世界大战侵华罪行不但没有悔过之意,反而制造谎言、歪曲历史,大肆制造美化侵略罪行的舆论,把侵略战争说成是“自存自卫战争”、“解放亚洲人民的正义战争”。对此我们不能不严重关注。请看日本《赤旗报》和美国《纽约时报》的报导:1994年12月1日,以日本最大政党自民党为核。G成立了“终战五十周年国会议员联盟”,它的“成立意向书”公然亘称:“日本今日之和平繁荣是建立在二百多万战争殉难者…  相似文献   

6.
安华 《台声》1998,(11)
日本颇有影响的政论性杂志《文艺春秋》月刊10月号刊登了对台湾当局领导人的专访稿《日本!请勿接受江泽民“三不政策”》。该文恣意评点中日、日台、中美、美台关系和两岸关系,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应。笔者阅后,甚感荒唐,兹择其要者,简析一二。其一,抹杀历史,丑化中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谴责。当采访者故意提到“中共始终要求日本为过去的种种向中国人民谢罪”时,这位台湾当局领导人不但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仅称为“大东亚战争”,而且劝告日本“很多人土”不要为此“一直”进行“自我批判”;甚至“笑”谈中国大陆之所以“…  相似文献   

7.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以及二战以来不正视其所犯罪行而加以反省,其原因极为复杂,就文化要素而言,主要有:神国观念衍生出极端民族利己主义;武士道演化为军国主义精神支柱;天皇崇拜转化成为扩张疯狂;军国主义遗毒使其难以反省。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与之进行长期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中国人民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正视日本军国主义曾经给我国及亚太地区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牢记历史,反对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和美化侵略战争,警惕军国主义势力东山再起,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9月20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大选落下帷幕,安倍晋三高票当选该党第21任总裁,成为首位二战后出生的自民党总裁,也是自民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安倍当选,本毫无悬念,但却备受国际舆论关注,人们纷纷在问:安倍何许人也?他会把日本带向何方?从政路平步青云安倍出身政治世家,有“纯种政治家”之称。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荣作都曾担任日本首相,父亲安倍晋太郎曾任外相,祖父安倍宽为众议院议员。安倍的故乡山口县,走出了7位日本首相,是名符其实的“首相之乡”。出生于如此“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安倍没有理由不从政。安倍生于1954年9月2…  相似文献   

10.
<正>安倍谋求"脱离战后体制",让日本人"对日本历史、文化有一种骄傲感"的民族主义理念,已经影响到日本的内政外交及政策制定在日本民族主义日盛的形势下,日本政治右倾化愈演愈烈。以否认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摆脱"战后体制"、制造周边领土纠纷、修宪和强化日美同盟等方式追求日本国家利益,已经成为日本安倍等保守势力谋求的政治与外交主题。安倍上台伊始就明确表示修宪是自己的"历史使命",力图改变战后体制意愿十分明确。在安倍看来,修改"和平宪法"是日本成为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4,(7):15-15
安倍修宪图说:背景是日本二战时的军旗,安倍一口咬掉了和平鸽的头(鸽子已经被被烤熟)。意指安培政府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原载于caglecartoons.com,作者是德国人。主菜容克(被掷入盘中者)是前欧元集团主席和卢森堡首相,目前正在竞选欧委会主席一职。一般分析认为容克得到了法德的支持更多一些,更多的代表欧洲大陆国家的利益诉求,因此被英美所排斥。  相似文献   

12.
安倍出生在1954年,就他这一代人的境遇,大抵可以用日本歌星美空云雀的名曲《东京少年》来形容,他们“喷着法国香水,嚼着巧克力”“右边的口袋里装的是梦,左边的口袋里装的是口香糖”。安倍本人在评论2013年时也曾用一个“梦”字来形容。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右翼势力和右翼团体由来已久,二战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都是与日本右翼分子鼓吹法西斯主义密切相关的。战争期间,日本右翼与军阀、财阀紧密勾结,疯狂对外侵略扩张。二战后,日本右翼团体一度被解散,右翼势力被大大削弱。然而,随着冷战的开始,在美国出于反苏、  相似文献   

14.
张可喜 《半月谈》2001,(16):74-76
不顾国内和亚洲邻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与严厉谴责。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仍然在8月13日前往靖国神社参拜。虽然避开了8月15这个敏感的日子。依然无法掩饰其否认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招魂”的实质。这一行为。是对来之不易的亚洲和平的挑衅。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靖国神社供奉着246万自1879年以来日本在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战死的军人。其中包括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小泉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不仅违反日本宪法。也是否认侵略历史的表现。遭到国内外的广泛反对。他为何还要一意孤行呢?这里既有自身原因,又有诸多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问:日本通产大臣桥本龙太郎日前在国会就过去那段历史问题的答辩中承认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华发动侵略战争并对朝鲜半岛进行过殖民统治,但否认对美、英等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16.
问:日本国会众议院日前通过了"以历史为教训重申和平决心的决议",中国政府对此有何评论?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历史时刻,日本一些政治力量希望以此为契机,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进行反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这  相似文献   

17.
自安倍晋三重新执政以来,政治态度急速右转,不仅高调参拜靖国神社,在钓鱼岛问题上表现更加强硬,而且千方百计掩饰或否认侵略亚洲的罪行。安倍政权之所以右倾化,既有经济长期低迷、右翼势力迅速发展等国内因素,也有中国快速崛起、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等外部原因。安倍政权的右倾化,不仅导致中日关系"政冷经凉",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统一进程等带来严峻挑战。为防止安倍政权的继续右倾化,中国在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同时,应努力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发展同美国、俄罗斯、韩国和东南亚等国的友好关系,结成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8.
《上海支部生活》2007,(1):50-50
据《环球时报》报道,日本内阁府2006年12月9日发表的“外交舆论调查”显示,认为日中关系“良好”或“基本良好”的比率达21.7%;对中国有亲近感的占34.3%,较前上升1.9%。日本媒体在其报道中纷纷惊叹这是“时隔4年日本国民对华好感首次出现上升势头”。《日本时报》10日的报道直接将这个结果与首相安倍联系起来,称“民众对中国的情感有了一些好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首相安倍10月的北京之行”。两国专家认为,这无疑是两国关系向“良好”转化的“信号”。  相似文献   

19.
日本怎么了     
马挺 《时事报告》2012,(10):68-69
今年,日本与周边国家在领海、领土问题上的纷争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尤其是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践踏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置中国钓鱼岛主权于不顾,公然做出“国有化”购买钓鱼岛的决定,并与所谓的“岛主”签订“买卖协议”。日本如此一意孤行,到底是怎么了?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点。第一,日本与周边国家之间关于岛屿主权的纷争,基本上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有关。二战后,日本没有从战败中吸取教训,更没有对军国主义思想进行彻底清算,因此无法得到周边国家的信任。近年来,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右翼势力之所以能在日本兴风作浪,就是与日本在二战后没有对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罪责进行深刻反思有关。第二,日本对于目前的内政外交存有很大的焦虑与不安。  相似文献   

20.
天下眼     
《民主与法制》2014,(2):7-7
安倍“拜鬼”惹众怒 去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围神社。此举激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应,我国外交部对此严厉抗议和谴责.韩国国会通过谴责安倍的决议,美国对此“表示失望”,俄罗斯对此“表示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