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农村地区黑恶势力的形成发展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了社会转型期体制上的原因外,其经济文化也是云南农村地区黑恶势力产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云南经济落后,发展不均衡,高度依赖资源占有和原始输出的现状,娱乐服务业高速不健康发展带来的问题是云南农村地区黑恶势力形成发展的经济原因;云南文化的无序性、封闭性、保守性、落后性是云南农村地区黑恶势力形成发展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2.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生活当中的一种特殊的病态现象.公安机关治理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对于维护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针对当前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犯罪现状、犯罪特征,公安机关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其予以预防、遏制和打击.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农村黑恶势力滋生蔓延,严重破坏了农村社会秩序,并有损害农村社会基层政权稳定的危险倾向。学界在解读农村黑恶势力滋生原因时,更多是基于黑恶势力犯罪个体本位视角,以致得出的结论仍然停留在表层,而未能触及本质。实践表明,当前农村熟人社会的解组、基层政治结构的转变、突出私有经济方式的席卷以及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关系已经导致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孕育了黑恶势力滋长蔓延的空间,必须从农村社会结构之变迁中来探寻当前农村黑恶势力滋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威胁政治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的黑恶势力犯罪非常猖獗。控制理论认为,黑恶势力犯罪可以归结为合法社会控制力量的削弱,尤其是非正式社会控制力量的弱化,以及罪犯在家庭教育缺失情况下导致的低自我控制能力。理性选择理论认为,黑恶势力犯罪是犯罪分子基于犯罪收益与犯罪成本对比关系的理性选择。控制理论对黑恶势力犯罪防治的启示是强化合法社会控制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强化基础素质教育,矫正低自我控制能力。理性选择理论的启示则是加强"犯罪预防环境设计",提升黑恶势力犯罪成本和提高对黑恶势力犯罪的防范意识,构筑起心理栅栏。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国家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扫黑除恶采取了有力措施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在基层城乡依然不乏新型黑恶势力的存在。依据黑恶势力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区别、特点以及对"保护伞"的形成原因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打黑除恶的方针政策,明辨对基层黑恶势力的认定,制定和采取打击黑恶势力的有效措施,从而遏制黑恶势力现象的蔓延、扩展,进而使基层城乡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社会和谐稳定得到有力维护,党的执政基础得到切实巩固,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农村黑恶势力的出现,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生活秩序和基层政权建设造成较大危害,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因而,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农村黑恶势力的形成过程、特点、危害以及案件侦办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云南省黑恶势力犯罪的形式、手段和特点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局部地区黑恶势力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大突出问题,成为影响和阻碍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毒瘤"。从公安机关的角度出发,结合公安机关的侦查实践,着重研究、发现在侦办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问题和困难,探讨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的一些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的社会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困境是制约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脆弱、主体力量不足以及农村黑恶势力的干扰破坏等,都将进一步影响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黑恶势力是社会的毒瘤,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在黑恶势力犯罪的发展过程中,黑恶势力不断向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生活领域渗透,并通过"组织化"的形式"确认"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合法"地位。本文对当前黑恶势力犯罪的"社会组织化"趋势的表现、它与社会组织的区别、防止黑恶势力"社会组织化"的措施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正在向纵深推进,一些盘踞在农村为非作歹的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在手段形态、活动领域等方面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凸显出向农村政治、经济领域渗透。研究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存在的困境,建立多维度治理机制,集中开展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治理专项行动,落实地方党政责任,强化打击与治理合力。  相似文献   

11.
山区农村地处边远 ,由于经济、文化、人文因素的影响 ,一些恶势力逐步滋生蔓延 ,成为严重影响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稳定脱贫的重要因素。只有坚持打防并举 ,标本兼治 ,强化综合治理措施 ,才能有效地遏制恶势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宗族势力、黑恶势力、邪教势力、封建迷信势力等灰色势力不断染指农村群体性事件。或是制造矛盾,或是出谋划策,或是红黑勾结,导致群体性事件利益冲突复杂化,矛盾冲突暴力化,行为对抗组织化。为此,必须建立新型的农村政治诉求机制,打击"灰黑"势力违法行为,提高基层政权公信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完善农村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等,以遏制"灰黑"势力介入农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农村黑恶势力的形成与文化传统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文化传统受历史、地域、民风等影响,对宗族观念、封建帮会习俗、地域环境等也有很强的渗透力。宗族文化、帮会文化、地域文化在自身的传播与传递过程中,将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不良文化作为违法犯罪的客观条件,对黑恶势力的形成起着深层的背景作用、中介作用和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犯刑事案件审前社会调查制度具有较强的刑事司法依据,同样,作为犯罪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也是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具有显著的心理特殊性。文章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实施该制度的依据,在概括了我国当前实施该制度总体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中的城市社会群体问题是影响城乡社会整体和谐的重大问题。解决陕西城市社会群体问题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利益关系这个根本,统筹改革和发展的全局,从陕西的实际情况出发,整体谋划,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治安的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公安机关应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努力构建一种全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农村治安防控体系。这就必须解决三个问题:警力下沉;由传统治安理念向现代治安理念的过渡;新农村治安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富人被害"案件日趋严重.这种现象背后的犯罪学原因在于社会阶层结构的高度分化,城乡分治格局拉大了城乡间的贫富差距,现有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严重滞后,"富人"的自我防范意识薄弱.为此,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差距;重构社会心理平衡系统和调控机制;完善法制法规,建立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改进犯罪控制的体系和具体措施;加强"富人"的自我防范意识,使私人保镖职业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青年务工群体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了诸多问题.文章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进城务工青年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心理现状、产生的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进城务工青年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现实化趋势,同时也面临城市归属感缺乏、心理需求和维权需求受阻等社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过分依赖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已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现代文明,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此,应摈弃“经济发展决定论”片面化的思想误区,着重建立健全三项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农村社保资金来源渠道,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