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红军初创时期,为了领导、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军队中进行了两次重要的整顿,即三湾改编和新泉整训。三湾改编和新泉整训都是同一时期关于军队建设的整顿运动,都具有整肃军纪等内容,在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区别之处在于,三湾改编是在逆境中为了求生存而被迫进行的,重在组织机构上的"编",新泉整训是在顺境中为了谋发展而主动进行的,重在思想领域的"训"。两者都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军队的良性发展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7,(6)
正1987年5月,自治区红十字会正式恢复工作。30年来,全区各级红十字会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依法履行人道文化传播、"三救""三献"、民间外交等职责,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红十字事业发展道路。理顺管理体制,构建组织网络。1995年5月,自治区红十字会机构单设。至2006年底,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市、区)实现"三列",成为全国首个全部理顺县级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社会管理体制过程中,创造性地将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建设与基层政权建设、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  相似文献   

4.
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极其重要的社会组织,百年红十字会能够长盛不衰、永葆青春,得益于红十字组织具有的软实力和硬实力。软实力包括组织理念、领导力与组织认同、管理能力和法制保障、创新能力、品牌与服务、社会影响力及危机应对能力;硬实力有体系化的组织架构、丰富的人力和财力资源、众多的合作伙伴及硬件设施等。红十字会的软实力要素自成体系,其软实力与硬实力又是互相支撑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2):F0003-F00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社会管理体制过程中,创造性地将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建设与基层政权建设、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进入21世纪,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更加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6.
奥斯卡经典影片《阿甘正传》通过一个智障者的生活经历,再现了美国社会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早期一系列的社会事件和历史变革。本文重在研究美国社会历史事件以及精神文化与个人传奇之间的联系,旨在进一步解读影片中的所蕴含的美国历史文化色彩,深化影片主题。  相似文献   

7.
民间组织的党建工作 ,主要依托其管理机构来开展。这是当前实践中的一个基本特点 ,也是建国以来基层党建工作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因此 ,民间组织党建工作的成效 ,与管理体制有直接的关系。但是 ,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发展的背景下 ,传统以条为主、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的纵向的基层党组织管理体系已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这就使民间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无法照搬过去的经验。民间组织的管理体制及其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必须有所创新。一、民间组织及其党建工作管理的复杂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社会…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转型期的乡村管理体制计划经济年代,我国乡村实行的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党政不分",公社权力集中在党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组织和管理体制。高度的公有制和高度的计划管理是计划经  相似文献   

9.
随着民众意识的觉醒、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都加速的今天,传统社会管理体制逐步不适应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结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新特点,创新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组织路线是政党进行组织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方针。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确立为政治路线服务的组织路线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强大优势。改革开放前30年,党的组织路线重在培养干部,整顿组织;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重在使用干部,恢复和建设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组织路线重在管理干部,健康组织。据此,在党的组织路线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要求将党的组织路线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本质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关键在有正确的思想引领,实践在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之中,由此构成组织路线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1.
段雪辉  李小红 《求实》2020,(3):57-68,M0005
社会组织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聚焦社会组织行动策略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外部制度环境制约下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微观运行机制。运用"制度环境-行动策略-行动目标-行动任务"的分析框架,着重探讨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剖析复杂制度环境下社会组织行为策略选择及其多元化行动路径。S市G组织的个案研究表明,G组织通过"双向汲取"的行动策略能够实现社会组织行政性目标与社会性目标的双重目标达成。由于G组织接受任务的不同行动目标来源以及不同任务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差异,使得G组织"双向汲取"行动策略呈现出复杂制度结构约束下的多元化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2.
陈亮 《求实》2022,(1):58-67
既有研究存在就党建论党建的现象,缺少对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方向、助推社会组织健康成长、为社会组织提供制度框架的理论解释。全面认识社会组织党建,不能局限于党建自身逻辑的思维定式,而应站在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的逻辑去综合判断。针对当前社会组织党建过程中嵌入式创制的现实困境,应当在制度体系创制上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在主体动机创制上加强价值引领与方向引导,在组织活动创制上推动组织建设与活动开展并重,在权责安排创制上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权责主体,在方式手段创制上推动线上平台与线下平台的灵活互动,探索"大数据+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及其匹配机制。"嵌入式创制"及其分析框架的提出、建构,能够为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党建研究提供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的边疆移民几乎与新政权的建立同步,从一开始就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它是在巩固边防、解决就业、加快边远地区开发建设、应对灾荒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边疆移民的类型有两种:政府组织的集体移民和农村人口的自发移民。政府组织的集体移民是50年代边疆移民的主流;农村人口的自发移民则贯穿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这一时期边疆移民的特点主要是:国家建设状况对移民活动的影响明显,移民工作的组织程度高,移民安置的主渠道是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组织,移民性质复杂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作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补充,在承接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作为职能转移主体的政府和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主体的社会组织都存在自身体制性的障碍。要加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应锚定"善治"的目标取向,通过为社会组织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法律环境、建立政府购买的财力和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措施,全面深化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行政组织的动荡性、公众需求的多样化和传统行政组织陷入深深的困惑,是西方国家行政组织变革的背景。因此.西方行政组织变革的战略定位必须放在目标、功能、结构、内外关系和核心理念等方面.必须采取改革行政组织DNA、组织流程再造和重理组织内外关系的战略措施。这种行政组织的变革战略对我国机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杰 《理论学刊》2006,2(4):23-26
社会的发展变化终究要以一定的社会结构体现出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经历了两次重大变迁,而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转变与社会结构的变迁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程。在社会分化与社会结构重构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状况事关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对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质的飞跃,完成了执政思维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在制度上加以完善,而且需要在管理机构、管理操作上 予以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担负着落实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管理社会保险事业的重任,关系到完善社 会保障体系这项重大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8.
1950年整风运动是中共执政党建设的开篇之作。这次整风运动的兴起,对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新生政权的巩固乃至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是中共实现由“工农革命”思维向“为人民服务”思维、由阶级信仰向国家信仰、由政治斗争向经济建设三个历史性转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法律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正式建立以来,对于重大历史任务的完成和正常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劳动教养制度在适用程序、监督程序、人权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暴露,导致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之争愈演愈烈。为此,我们只有对劳动教养程序加以完善,才能使其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张汝立  刘帅顺 《求实》2022,(1):27-42
社区信任是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前提条件。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行政信任和人格信任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任机制。行政信任是指对社区行政组织的认同,行政主导、行政在场和行政加冕程序强化了行政信任的生产与再生产,使行政信任具有了可迁延性。人格信任是指对社会组织这一外来治理结构的总体性疏离和对其中个体行动者的特殊化信任,具体化信任、功利性信任和总体不信任是人格信任的基本特征,因此人格信任具有不可逆性。超越对社会组织的人格信任需要从建立总体性关联、把社会组织推到前台、提升服务自主性与专业性、加强制度宣传与公民教育等四个方面着手。唯有如此,才能走出社区治理的"共同体悖论"困局,真正发挥社区信任的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