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启动,我国已形成以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为核心的 H 型经济发展格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开放提供了又一重大历史机遇。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部7省2市,是联系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天然纽带,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通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世界经济重心逐步向包括我国在内的亚太地区转移,横贯我国东、中、西部的长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脊梁。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腾飞,必然要求上中下游联动,形成流域经济一体化。这无疑为皖江示范区依托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2013年7月下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考察时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10月,国家发改委启动了《推动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指导意  相似文献   

3.
一、长江沿岸的开发开放进程,在我国现代化总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长江同黄河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横贯东西,整个流域融汇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集中了中国经济最富集的精华。无论是在历史上或在现代,长江沿岸许多方面的优越条件,同我国其它江河流域相比较,更具有独特的、不可比拟与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共商长江沿岸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部署,而长江则是连接东、中、西部各主要城市的重要交通干线之一。如何通过深化合作,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各自的发展,需要我们沿江城市共同商讨,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5.
金义华 《世纪行》2007,(3):13-13
长江是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三大战略的实施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未来十几年,沿江经济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将会继续快速增长,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长江航运具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北开发的历史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孝辉 《北京观察》2000,(12):12-16
20世纪下半叶,以黄河断流、长江变黄河、洪水频发为代表的生态危机,再一次敲响了中华民族存亡的警钟;2000年,几场波及我国北部半壁江山的沙尘暴以及随之而来的严重干旱,使国人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开始冷静地正视西部脆弱的生态。实际上,这些都与我国西部地区森林、草原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荒漠化的加剧发展相关。打开历史,重温张骞通西域的2000多年以来,我国西北环境在人类开发活动中发生的沧桑巨变,特别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使发展与生存均难以为继的惨痛历史事实,于今无疑是避免重蹈覆辙的有益警示。  相似文献   

7.
武汉港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港口,是长江流域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长江港口体系中武汉港处于主导和支撑地位。武汉港的综合开发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态势 长江流域地理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极具开发潜力,是我国本世纪末国土开发、经济布局的三大轴线(沿海、沿江、沿黄)之一。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趋势一:长江经济发展呈现由东至西分步推进趋势。按经济梯级发展规律和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我国经济由先进的东部地区向经济尚待开发的西部地区逐步推进已成为必然趋势。长江是我国东西水运的大动脉,贯通东、中、西三大地带,也是海岸线向内陆的延伸。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呈现以上海为龙头的由东至西逆江而上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加强联合协作的行动指南。武汉应当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为共建新世纪的长江经济带作出更大贡献。一、坚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近10年间,既是开展长江大讨论,提出并确立长江开发战略的时期,也是邓小平集中论述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关系,缩小东西差距,形成系统完整的共同富裕构想的时期。因此,长江开发战略同邓小平东西共富构想紧密相联,直接相关,在邓小平东西共富构想中占重要位置。长江开发战略既是邓小平东西共富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邓小平东西共富构想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东西差异与东西共富构想 邓小平东西共富构想是长江开发战略提出与确立的基础和前提,阐明这个基础和前提,有助于加深长江开发战略的理解和认识。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是由我国自然历史原因和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东进沿海地区造成的。为了消除这种差别,新中国成立后,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分异融合便在国家的干预下开展。由于急于求成,加之国防安全和政治因素考虑,我国长期采取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强调东西地区间的平衡发展,在资金、设备、人才分配上,重内地轻沿海,人为地推动生产力布局大规模西移,尤其“三五”以后,把建设重点转移到内陆“三线”地  相似文献   

10.
韩冰 《学习与实践》2001,(10):41-43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由小康进入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新阶段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我国即将加入 WTO,对长江建桥热浪的有增无减趋势,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发挥长江通道优势,更好发展流域经济,是靠单一铁公方式主导,还是综合发展方式推动,是大搞跨江工程、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西部地区尤为突出,为世人所瞩目。我们通过对西部环境与开发的探讨,不仅可以了解西部地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而且可以看到它的美好前景。从而就能下决心去治理它和开发它,振兴西部地区经济,为人类造福,所以党中央提出开发大西部,是全国人民的大事,是关系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命运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2.
长江横贯东西,辐射南北,沟通海内外,是我国连接东、中、西部的第一大河,也是最重要的水运交通干线。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其流域的发展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水运输条件,其干流通航里程2800多公里,支流南北幅射,河渠交错、江湖串通、水网纵横。长江水系通航里程达5.7万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52.6%。并有成昆、成渝、焦枝、湘黔、京广、京沪、京九、浙赣等十几条铁路和众多的公路与长江干支流纵横连接,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东西部共富构想是长江开发战略提出与确立的基础和前提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是由我国自然历史原因和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东进沿海地区造成的。为了消除这种差别,新中国成立后,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分异融合便在  相似文献   

14.
对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西部大开发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是党和政府在世纪之交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增强民族团结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西部大开发是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工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必由之路 ,它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既是难得的机遇 ,又是严峻的挑战 ,如何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逐步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 ,是摆在全国人民特别是民族地区各族人民面…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使西部地区大开发成为加快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对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区域经济合理分工与协作、改善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状况、维护民族团结和政治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认为,要卓有成效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将“小城镇、大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促进西部地区大开发和大发展。一、“小城镇、大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相似文献   

16.
论西部开发中的民族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明  陈铁水 《思想战线》2003,29(1):115-120
民族地区法制建设是我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既现实又迫切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及其民族法制建设交织包容 ,共同构成了我国西部大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地区法制建设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我国法制建设中民族法制的地位、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法律制度等 ,需要在西部开发中进行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今后五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武汉市从小康走向基本现代化的转折时期,能否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长江流域开放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武汉区位、市场、科教、交通和产业等综合优势,推动武汉与长江中游经济圈经济互动、互联、互补、互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武汉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着  相似文献   

18.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90年代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开放,正在加快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走廊的建设,长江中游地区这个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其经济建设的先行官——交通运输的优先发展就显得相当重要。 长江中游地区的交通运输是属于区域性的,但从其所处的战略地位及交通运输的跨区性、连续性和整体性来看,它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综合运网联系紧密,又具有全局性。 一、本地区交通运输的现状及特征 1、长江中游地区地理位置居中,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枢纽地带,长江下游属沿海经济发达地带,长江上游属西部资源丰富的待开发地带,长江中游地区处于二者之间,长江作为连接三大地带的天然大动脉,是沟通东西,实现全国经济建设重心由东向西逐步转移的主通道,长江中游地区北靠山西、陕西、豫西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主要分布地区 ,民族问题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是国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需要 ,也是西部地区开发和发展的需要。一、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分布特点决定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注意研究民族和民族地区利益的整体性我国西部地区聚居的少数民族较多。世居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有 50个。据 1997年统计资料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为 74 4 7.8万人 ,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 80 %多。西部大开发包括 5个…  相似文献   

20.
梯度发展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思想障碍 ,也成为长江“金三角”新一轮大发展的桎梏。只有突破梯度发展理论 ,运用跳跃发展理论 ,才能实现长江“金三角”和西部“阳光地域”的大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