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并案侦察是指侦察部门认定一个或一伙犯罪分子所为的多起案件串连起来,一并组织侦察的工作方式,是侦破多发性系列案件的一种有效的侦察措施。为了拓宽并案的理论依据,充分发挥并案侦察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笔者试图对支配、控制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结构在串并案件中的运用方面作一些探讨。一、运用犯罪心理串并案件的科学依据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是犯罪心理外化为行为,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是相联系的,罪犯在现场上的活动过程,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罪犯当时的心理状态,而犯罪行为正是在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实…  相似文献   

2.
并案研究     
近年来,银川市破获的各类刑事案件中,有相当数量的案件是一人或一伙罪犯所为。我们运用了并案这个有力的武器,侦破了一批案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并案是一种科学的侦破方法。并案是打击刑事犯罪的重要武器刑事犯罪分子常常有这样一个特点:一次作案得逞之后,会强化继续犯罪。第二次犯罪又往往会依据第一次“成功”的“经验”加以重复。表现在犯罪的时间、地点、  相似文献   

3.
“串案并侦”是刑事侦查部门针对同一犯罪主体所为的系列性案件而实施串案分析、并案侦查的一种侦破组织形式。实践部门常称之为并案侦查,或串并案侦查。 此前,串案并侦已曾被部分地区的刑侦部门零星运用,并切实发挥了它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作为特殊社会现象的刑事犯罪已呈现许多新的特点,较为典  相似文献   

4.
围追堵截是公安机关处置重大暴力性案件常用的一种综合性战术手段,也是控制罪犯逃遁达到捕捉(歼)罪犯的一项重要侦察措施。然而在当前刑事犯罪活动的智能性、暴力性、流窜性和武装反抗性等新特点新情况下,公安机关如何组织实施围追堵截,及时而有效地缉捕或围歼罪犯(特别是武装暴徒)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新闻媒介报道:芝加哥地区有一男一女最近被一伙逃脱于电子手铐的罪犯杀害八十年代中期,为了缓解人满为患的美国监狱管理状况,电子手铐作为一种价格低廉的戒具替代品而深受警方欢迎。然而,最近发生的两起有关囚犯从电子手铐中逃脱后再度犯罪的案件,使公众对电子手铐的有效性产生了疑虑。这种手铐通常戴在罪犯的脚踝或手腕上,内装有一个信号传送器,通过传送器可将戴铐者的活动信号随时传送给监控人员。早期的电子手铐仅当中央电脑监控装置启动时,.才可通过信号显示得悉戴手铐的罪犯是否在家。而新型系统可在电子手铐被戴拷者切…  相似文献   

6.
在侦查工作中,有一定经验的侦查员往往可以由在此现场上发现的若干特征,想到彼现场所见的特征,并据此推测两案为同一罪犯所为;也可以由现发案的现场所见特征,想到与已侦破的某案犯罪分子K的作案特征相似,从而推测此案可能是K所为。这种思维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一种联想,而从逻辑学的角度说,就是类比推理在侦查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  相似文献   

7.
雇人凶杀案件的特征与侦破方法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田飞在犯罪信息广为传播,人们的富裕程度逐步提高等因素的作用下,近年来在我少数地区悄然出现了一种新的杀人方法,──雇佣行凶杀人。这种案件有其独特性,笔者谈点管见。一、雇主与杀手的心理雇佣杀人是指罪犯以金钱...  相似文献   

8.
一个独行大盗的心理轨迹彭祖贻与罪犯的交道打多了,就有些见怪不怪了,但在一九九三年春天所遭遇的一起案件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奇特的不是这例案件,而是制造这个案件的人,或许从这个罪犯的身上我们能够找到与别的罪犯共通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人,他毕竟...  相似文献   

9.
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分子所作的性质相同的案件称为狭义系列犯罪案件。狭义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具有常态人格特征 ,其犯罪心理常形成思维定势 ,其行为特征表现出稳定性、规律性。对作案目标、作案地点、作案手段和作案时间的选择是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行为特征的重要指标。在侦查系列犯罪案件时 ,要对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的各个行为特征(指标)及其他犯罪信息进行综合研究 ,采取并案侦查、注意外来人口犯罪特点、巡逻守候、如实立案、专案侦查和刑侦协作等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办案易,执行难,这个话题早已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大量生效法律文书难以执行,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加大执行力度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一位办案多年的法官如是说,这些棘手的案件多是“要钱没钱,要命有一条”的案件,给执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这篇报道所关注的案件,也许又将一个尴尬摆在了执法人员面前,一方面,出身富裕的罪犯个人没有财产,执行案被迫中止;而另一方面,被害人的老父孤苦零丁,恐怕不能等到罪犯刑满。 编者按保安员肩负着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历史使命,这一性质决定其工作的艰巨性和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活动中,通过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的某种特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以物质痕迹为载体的抽象的观念现象,具有个性、无意识、定势、可知性等特征。在侦查工作中,运用心理痕迹可分析判断案件性质、作案动机、罪犯的行为习惯及职业特点等,为侦破案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起案件并不复杂,但在侦破过程中,办案人显然费了不少周折。其中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犯罪分子,而是遭受犯罪分子侵害的人。因为,假如那些受害人敢于举报,主动提供线索,歹徒就不会继续逍遥法外,嚣张无忌地寻找下一个侵害的目标。遗憾,事实刚好是相反的。究竟是什么导致这种“怪圈”的形成?值得我们去求解。前不久,媒体披露了一起案件:一伙不法之徒在公交汽车上行窃,原本还鬼鬼祟祟、有所顾忌;但当他们发现,受害人虽已发觉,却仍视而不见、任其所为的时候,胆子立刻大增,把行窃变成了公开抢劫。这起案例,看似与“讨债公司”案不相干,实质上却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笔者在办案中多次接触到在储蓄所、宾馆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所拍下的录像,目的是要弄清发生在这些场所或与这些场所有关的抢劫、凶杀等案件的嫌疑人的相貌、身材、衣着等特征,从而开展侦查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所见到的录像画面大多是图像不够清晰,或是角度不正而看不清嫌疑人的相貌。利用人像资料寻找嫌疑人或认定罪犯,最起码是图像能反映人像的五官及脸型特征。闭路电视图像不能满足要求、或不能发挥该系统的应有效能,笔者认为。其原因:二.安装摄像机位置不合适。有的储蓄所,安装闭路电视动机似乎主要是防止营业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繁荣与发展,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在流动人口中以犯罪为目的的跨地区流窜作案日益突出、危害严重。为此,必须加大对流窜作案、团伙作案的打击力度,串并案件是一种极其有力的手段和可靠的途径。它可以达到破一案带一串、抓一个带一伙、深挖犯罪的目的。本文论述了科学串并案件的条件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马梅凤 《前沿》2011,(22):83-86
罪犯参加劳动是我国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一种重要手段,罪犯虽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但其作为中国公民的资格没有被剥夺,依然享有宪法所赋予的没有被剥夺或被限制的权利。劳动不仅仅是罪犯的一项义务,同时也是罪犯的一项权利。罪犯参加劳动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是对罪犯人权的尊重和保护。但是在监狱行刑司法实践中,罪犯无偿劳动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调动罪犯改造的积极性。为了实现监狱工作的目标和稳定监管秩序,应以我国《宪法》《监狱法》等相关法律为依据构建罪犯劳动报酬制度,这不仅可以使罪犯尽赡养父母之责和抚养未成年子女之义务、弥补受害人的损失,还可以为刑满释放后度过就业缓冲期奠定物质基础,从而巩固改造成果,避免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16.
笨拙的罪犯     
笨拙的罪犯△在美国圣迭也戈,五个抢劫嫌疑犯站成一排接受盘问。警察命令他们依次迈前一步说:“钱都拿出来给我,我要点硬币。”头两个正确地复述了.中间那个(他是真的罪犯)前进一步说:“我可没说要硬币。”△一伙不法之徒破门而入洗劫英国一个小城镇的邮政局时,除...  相似文献   

17.
初步处置是指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或案情通报)后,根据快速反应的原则,对查缉工作所做的初步安排。它包括部署追缉、堵截、勘验调查、控制乃至围歼等项内容。处置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不能象侦破其他案件那样按部就班地铺开,而必须紧紧抓住犯罪分子尚未远逃、其身份或特征有一定暴露的有利时机,把通常侦察活动中分阶段进行的多步工作在同一时  相似文献   

18.
导向,顾名思义是指导引方向。一般入室盗窃案件现场,是指犯罪分子侵入单位内部或居民住宅盗窃少量财物所造成的现场。这类盗窃案件由于损失少、影响小,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加之案件多等实际困难,因此,对这类案件的现场不勘查、不及时勘查或草率勘查(不制作勘查笔录,不绘制现场图,不拍摄现场照片)的现象较普遍。这种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认真,趋势上习以为常的勘查导向,对刑事侦察工作是极为不利的。鉴此,本文试对一般入室盗窃案件现场勘查导向作些探讨,以期更好地为实际斗争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具有鉴定价值的痕迹物品,在侦察破案中对于揭露罪犯、证实犯罪起着重要作用,也为人们所重视;但对于那些失去了鉴定价值的痕迹物品,在侦察破案中却被人们所忽视,甚至弃而不用。这对侦察破案工作来说是一个损失。失去鉴定价值的痕迹物品在各类案件中普遍存在,只要在案件侦破中加以发掘  相似文献   

20.
真象与假象现实存在着的每一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事物的本质是由它自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同本质不同,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依其表现本质的不同方式,可分为真象的假象两种。真象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如苹果落地、水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