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晓雷 《当代韩国》2010,(4):123-125
《民主与本土文化——韩国威权主义时期的政治发展》一书由北京大学尹保云教授所著,由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10月出版。该书主要回顾了韩国建国直至卢武铉政府时期韩国的民主发展过程,揭示在威权主义过渡阶段的民主形式与本土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方方面面的性质与特点,从而拓展我们关于民主发展的一些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认识。全书由前言、第一至第九章、结语以及参考文献等部分构成。前言主要交代了写作背景和意图;第一章提出了民主、威权主义等概念;第二章介绍了韩国的本文文化资源,即儒教传统文化;第三至第七章回顾了韩国民主化的发展历程;第八章则分析了公民社会与民主的相互作用;第九章为韩国的政党体系及政党发展;最后为结论部分,对韩国这一儒教国家的民主化历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随着欧盟治理的民主合法性危机的突显,欧盟委员会积极地把公民社会组织纳入欧盟政治过程中。本文通过对欧盟委员会有关公民社会的文件的系统分析,指出欧盟委员会与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发生了变迁,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欧盟委员会从只关注咨询利益集团,转而突出广义的公民社会组织乃至"相关各方"的纳入;另一方面,从只关注公民社会组织的提供信息和专家知识的作用,也就是说对输出合法性的贡献,转而突出公民社会组织的参与对消除欧盟"民主赤字"、促进欧盟治理的输入合法性的作用。最后,文章对欧盟委员会纳入战略中存在的问题,诸如促进参与民主的真实性、公民社会组织概念的泛化与空洞化以及公民社会组织的代表性等,进行了批评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在民主化中的作用:对新加坡的个案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新加坡案例来检验西方学者关于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的结论.西方学者近乎一致地认为,公民社会发展会导致民主化,其核心假设是公民社会与国家的二元对立.然而,新加坡公民社会却是在国家的培育和推促下发展的,公民社会的发展实际增加了执政党政府的合法性.因此,在新加坡案例中,短期来看,公民社会发展不一定直接导致民主化,甚至还可能延缓民主政治的来临;长期来看,公民社会发展并不是民主化启动的决定性因素,但却是民主政治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麻陆东 《当代韩国》2016,(1):97-106
长期以来,社会慈善事业在韩国社会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受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以后,韩国民众越来越认识到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性。无论是韩国政府还是民间力量,都在推动社会慈善事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政府层面,通过创设或完善相关法律以合理规范社会慈善的发展,充分发挥宗教团体在社会慈善事业中的功能,对公民进行慈善教育以强化公民慈善意识以及积极扶持民间公益组织等;在民间组织层面,民间公益组织不仅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运作,而且长期秉承透明与负责的运作方式。此外,韩国社会名流也积极参与,以身示范等。这些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韩国社会慈善事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丁晔 《当代韩国》2011,(4):37-47
一般认为,工人阶级在一个社会中是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群体,在民主化过程中,工人阶级应当发挥关键乃至领导者的角色。但本文认为,韩国的经验并未证明这一.最。相反,在韩国的民主化过程中,工人阶级表现得比较稳定。不论是1987年之前的“不充分民主”阶段,还是之后的“形式民主”的实质化阶段,韩国的工人阶级都始终表现为社会中的稳定力量,而不是积极参与民主运动并容易引起社会动荡的力量。这主要是由于国家通过控制意识形态、工会和立法以及限制工人阶级的体制外同盟对工人运动加以控制,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经济、政治以及配套的社会措施对其加以疏导,同时也伴随着工人阶级自身所作的适应和调整。  相似文献   

6.
中产阶级的崛起与东亚政治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当代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阶层变革及民主政治转型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分析。从权威政治走向民主政治,不仅要靠高度发达的经济实力来支撑,而且需要中产阶级作为其社会基础条件。中产阶级的崛起、公民社会的形成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都是东亚民主政治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网络问政”作为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正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在我国的政治、社会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创新着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网络问政”也存在着很多困惑,这直接影响了“网络问政”的健康发展和我国的民主政治进程。本文就“网络问政”在实践中的困惑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希望能就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在韩国被视为国家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受到政府与社会的重视。尤其是自叨世纪60年代以来,历届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并在人力资源开发、产业技术革命以及科研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不断加大投人。此外,在科技发展中,民间力量的比重也越来越加大。经过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的努力,韩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韩国人的科学意识也有相应的提高。 本文首先考察韩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并分析科技传播中的政府行为与在市场体制下的技术传播过程以及影响科技传播…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作为一个进程 ,它不是一个国家的一种主观选择 ,而是世界性的必由之路。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更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韩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经济与政治发展道路 ,不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 ,而且比较顺利地推动了政治转型 ,建立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结构 ,保证了民主体制的正常运行。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 ,社会流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其与政治经济的互动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变革。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的社会位置的变动 ,它既表现为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变更 ,又表现为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0.
赵虎吉 《当代亚太》2005,(10):28-40
20世纪40年代末,在美国的直接干预下,韩国建构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制度框架,然而,实际政治过程却滑向了权威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的实际政治过程重新回归民主轨道.本文将这种现象类型化为循环式发展.韩国现代化的国际环境可以类型化为"先进-落后"二元结构环境,国内环境可以类型化为"强国家-弱社会"二元结构环境.本文讨论了韩国政治制度规定与实际政治过程二元化后又逐步一元化,即循环式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兼论了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公民社会的概念不仅是模棱两可的,而且是与欧洲政治实体的本质特征的不同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公民社会在欧盟发挥着政治性的作用,是欧盟民主的标志,笔者对此难以认同。笔者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总结出欧盟的三个彼此相异的概念,并分析了在每一个概念中,公民社会在推动欧盟民主化进程中的不同作用。通过实证分析,笔者揭示出一些潜藏于袁象下的观念,在这些观念的推动下,欧盟委员会促使公民社会参与欧盟的治理活动,并研究这些观念随着欧盟与公民社会关系的结构化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本文认为,不存在严密的规范性的理论方案,这导致人们赋予公民社会彼此矛盾的不同角色,结果不仅没有提升、反而降低了欧盟的民主程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韩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职业女性的增多,韩国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同时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有利于男女地位平等和女性参政的政策法规.但总体说来,由于韩国是一个崇尚儒家文化的国家,因此即使在现今社会,韩国女性的政治参与程度与其他领域相比,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对未来的发展须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一、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我国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逐步增强,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性问题,如社会治安、环境污染以及住房、就业等。对这些问题的关注,让人们对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尤其是对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等环节产生了极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14.
非政府组织经常被看作是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的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社会发展来说,非政府组织至关重要。关于这一点,印尼这个东南亚地区的最大国家体会得相当深刻。本文将通过探讨苏哈托政府时期印尼非政府组织的生存发展,展示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和发展,移动和视频也越来越普及,成为民众特别是青年人所青睐的交流工具,并被迅速运用到韩国政治选举中来。本文首先回顾了移动和视频的发展过程,尤其指出了它们在韩国政治选举中作为重要的选举工具所发挥得越来越大的作用,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政治广告。作者认为,由于这种政治广告具有传统广告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因而也必将会被其他国家所采用;同时也指出,有必要对这种政治广告的模式和使用问题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民主制度在韩国以宪法形式正式确立下来,此后,在制度层面和法律条文上,民主制成为唯一合理的政治体制。但是,由于国际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美国的介入,韩国政治发展和民主转型经历了颇为艰难的过程。韩国政治变迁是国际政治国内化的一种反映。由于朝鲜半岛南北分裂,韩国必须长期仰赖美国的军事保护、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这种战略需求,使美国成为影响韩国政治走向的关键因素。美国对韩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以美韩政治关系为基础,美韩关系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决定了美国对韩国政治发展影响的内容、方式和限度。  相似文献   

17.
发展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本文结合既有的政治发展理论,以印尼和菲律宾为例,从政治发展的目标、发展道路的选择以及影响发展的因素三个方面,对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实践进行了理论剖析,并以此检验政治发展理论的一些分析概念和框架.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尽管东南亚国家在民主与威权发展道路上有过多次摇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选择民主化发展道路在这些国家巴达成共识.而非政府组织(NGO)与公民社会的兴起是研究东南亚政治发展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2000年欧盟制宪运动开始之前,欧洲公民身份经历了从市场公民身份到政治和社会公民身份两个阶段的发展。欧盟制宪是包含多重议题和内容的动态政治过程,它推动欧洲公民身份建设跨入了一个新阶段:宪法公民身份建设阶段。公民对制宪过程积极的民主参与和意见表达引发了他们对自我身份的重新理解和定位,促进了欧洲认同意识的发展;宪法对欧洲公民宪法性地位的规定、对公民权利的极大丰富以及为实施和保障公民权利所进行的统一的联盟司法体系建设都代表着未来欧洲公民身份发展的方向。从推动欧洲公民身份建设的积极意义来看,宪法条约遭否决不能简单地被视为倒退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东亚国家的学生运动主要有民主学生运动、爱国学生运动和维护自身权益的学生运动三种类型。大学生群体人数增多、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合法参与渠道的缺乏和中产阶级政治作为的不足,是导致发展中国家民主学生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东亚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学生团体成为先进政治力量,学生运动在社会政治变革中起到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晗 《当代韩国》2010,(4):79-88
二战后朝鲜半岛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美国为了执行冷战反共的战略,需要韩国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和稳定的政局。美国还帮助韩国实现了军事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社会政治地位,栽培扶植了一批韩国新军人。这些军人以全斗焕等韩国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为代表,建立秘密军事集团"一心会"。这支新军部集团在冷战的背景下迅速壮大,抓住朴正熙遇刺事件的时机,通过一次次政变夺取军权、政权,打击社会民主力量,最终从冷战的工具成为韩国的统治者。当冷战缓和、终结,民主力量壮大的时候,韩国威权统治也就到了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