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出误区理顺思路 立足市场开发西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总揽全局 ,为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边防巩固 ,为着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部署并正在指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赢得了全国各族干群的衷心拥护和积极投入。值得注意的是 ,在西部大开发热潮中 ,出现了影响思想大解放的三大认识误区。这三大认识误区是 :把西部大开发等同于“割东补西”、政府“买单” ,等同于千篇一律堆项目、上产值 ,等同于减税引资、单纯搞“物”的开发。我们应该尽快走出这三大认识误区 ,理顺思路 ,立足市场搞开发。一、西部大开发不是“割东补西”的“割补法” ,也不是国家“买…  相似文献   

2.
吴从环 《党政论坛》2002,(10):37-38
“西部大开发”被称为中国改 革开放从“第一个大局”向 “第二个大局”迈进的历史转折点,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江泽民总书记1999年的“西安讲话”也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的上下篇。中国现代化的困难之点,不是在东部,而是在西部。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实现,最终也有赖于西部地区的发展。选择“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讲到“西部大开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产业结构的地区性转移、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拉动中国内需、为中国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等等。毋庸置疑,这些经济上的反应确实是“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3.
金磊 《瞭望》2000,(36)
西部不仅有着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著名的人类文化遗产。开发西部旅游资源无疑具有足够的诱惑力,而这个“原始股”在以态环境为心的旅游基础建设中才刚刚起步。 在本文中有关专家所强调的“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并不是给西部旅游“泼冷水”,而是通过理性思考,为西部开发旅游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今年“五一”期间,国内的旅游 市场被“引爆”了一下。从西 部已开发的旅游资源看,重庆作为“长江三峡游”的主要起始点,各大轮船公司都迎来了销售高潮;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五一”一天就接待国内游客50万人;敦煌…  相似文献   

4.
西江破壁     
珠江支流西江航运干线在水电开发过程中,因过船设施不配套,使这条西南水运通道“上游断、下游堵”,影响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如今,西江航道“破壁工程”已经启动,但如何跳出内河开发“群龙治水”格局、建立统一内河开发管理体制,摆脱“此疏彼堵”的局面,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并应加强对西部大开发有关问题的研究。一、要全面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关键是要抓住新机遇,实施大开发,促进大发展。一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突出一个“快”字。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的要求,“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二要把西部大开发真正“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明确一个“大”字。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必须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宏图大业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教育”一词,在英文中为“educa-tion”,词根为“edu-”,有“引出”、“导出”之意,所以教育的本义就有开发人的潜能之意。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人的智慧是多元的而且是可以开发的,教育应该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多元智慧,也只有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多种潜能才是教育的成功。在当代西方,还出现了一些多元智慧学校,这些学校的办学宗旨中明确提出,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多元智慧,同时他们还采取了一些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战略“摆到突出位置”已经近两年了。其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一问题作过不少重要的指示,中央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已破土动工;西部各省的领导对开发问题谈过具体的设想和规划;专家学者也发表了数目可观的文章、著作以参与、影响这一世纪盛事。那么,西部地区的广大干部如何认识“开发西部战略”这一问题?他们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和中层领导,是实施“开发西部战略”无可替代的领导者、指挥者、参与者。他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最直接地关系到“开发西部战略”的进程和成败。2000年7月中旬,笔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看西部开发”问题,在中央党校两个班次的学员中进行了调查,本文是调查结果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是 2 0世纪末党中央面向 2 1世纪制定的第一项“重大课题”。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西部大开发”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有一位区负责人为在其辖区内分布着三片文物保护区而感叹,因为“不利于商业开发”。这位“区领导”说的是实话,它反映了当前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对开发与保护这对矛盾的认识水平。联系到定海古城的成片被毁,联系到泰山索道工程的执意修建,联系到北京古城风貌一步步被“开发”所蚕食,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就一定要“保护”给“开发”让路吗?文物古迹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而且是子孙后代的财产,不仅属于中国人,而且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任何人无权毁弃文化,包括所谓的“长官”。  相似文献   

10.
吴亮  吕薇 《瞭望》2006,(36)
各涉海行业和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海洋”观念,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高度,从根本上扭转海洋开发活动中的“无序、无度、无偿”现象我国在海洋上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工作,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十一五”规划纲要将海洋问题列为专节,强调要“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最根本的是人才,不解决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问题,开发西部地区就会遇到很大障碍”。尽快建设一支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各类专门人才队伍,要“五管齐下”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好干部人才准备。 第一,树立新的观念,转变人才工作思路。 要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做起,在全社会更新观念,转变和深化人才工作的思路。一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观念,确立用人才优先开发、优先发展的思想来指导人才工作的思路。二是要树立“大人才”观念,拓宽人才工作的视野、突破“以学历、职称取向论人才”…  相似文献   

12.
孟华 《瞭望》2006,(11)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列入“十一五”规划,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了国家战略。天津市长戴相龙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的专访时说,“天津发展正迎来最大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就“二八定律”、“华盛顿合作定律”、“带领一群猫定律”、“彼德定律”、“酒与污水定律”、“马太效应”等人才资源开发中的六大定律作了深入浅出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层面上着力解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制度建设。主管部门强调要“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们  相似文献   

15.
"农民意识"改造与西部政治文化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农民意识”十分突出,是制约西部开发的一种重要的软环境。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民意识”问题,用事实教育农民、用体制引导农民,对进一步推动西部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开发西部及南部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达 《理论视野》2000,(2):59-61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其本土的开发是由东向西推进的。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由东向西的拓殖运动,此后美开发西部及南部的步伐从未停止。通过开发,西部农业首先得到蓬勃发展,成为美国的“小麦王国”、“棉花王国”及“畜牧王国”,为美成为世界农业大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工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省“西部大开发,四川怎么办”的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四川行政学院于5月16日在成都天辰楼宾馆举办了“西部大开发专家论坛”。大家就西部开发中的思想意识、人才资源、引资融资、旅游开发、国企改革等问题纷纷发表意见,对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往人们谈及西部的发展,必提及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快资源开发,确不失为加快西部发展之路。但靠什么样的人去开发、怎样去开发?就如同要过河,必须首先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否则丰富的资源开发非但收不到应有的效应,相反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携八大长效机制出台,有望将西部大开发推上新的发展台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这部由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牵头编制的规划,是中国第一部有关西部大开发五年总体发展的规划,为未来五年国家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西部旅游业凭借西 部大开发的东风和极大限 度地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文物旅游资源,发展速度呈两位数快速增长。以“文物甲天下”著称的陕西省也不例外,去年全省旅游收入达150多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也许正是这种文物资源凸现出来的经济价值,使得整个社会都注意到对文物的开发和利用。遗憾的是.不少地方领导仅仅想到了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很少考虑到是否有条件开发,是否应该在利用之前给予应有的保护。于是,本来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利用”与“保护”;一时间却成了争论不休的一对矛盾。乾陵挖不挖陕西乾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