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纸宜黄县人民政府为甲方的协议,使宜黄事件自焚伤亡者的救治等善后问题步入了法律途径。在法律的护佑之下,权威烧伤专家亲自将钟家母女接到北京疗伤,甲方也已  相似文献   

2.
庄里 《法律与生活》2010,(19):17-17
201O年9月10日,又一起“钉子户”自焚的悲剧在江西省宜黄县发生。事件发生后,钟家被烧伤的三人在燃烧现场的图片等相关情况迅速被传到了网络上。此后,有记者在微博上“直播”事件进展,钟家最小的女儿钟如九也开通微博来公布最新情况。  相似文献   

3.
笔者介入了一起房地产交易纠纷。在实践中我发现,在原实施房地产转让过程中,也就是在签订房地产转让合同的时候,对房地产转让的法律界限模糊不清,主要表现在对房地产的转让必经“过户”。“登记”这一法律规定具体在什么时候理解有误,以致干产生纠纷后甲乙双方就转让合同是否有效而吃不准;合同能否受到法律保护,通过何种渠道解决纠纷拿不定主意。法官与律师、律师与律师之间的观点也不尽一致。这份土地转让合同的第三条这样表述:“在第二次付款(共付600万元整)后,甲方将规划红线图原件移交给乙方,在款项付清后,甲方将现有证件…  相似文献   

4.
新闻官司中的几个法律问题胡巨成毋庸讳言,大量新闻官司的出现使我国法律在这方面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从而''纵恿"了许多人状告记者的热情,也给法官提供了广泛的自由裁量空间,令被告席上的记者们常常难逃"败北"之厄运。"新闻法"没出台,记者的"护身符"在哪...  相似文献   

5.
近期,笔者作为公证人员受理了本处首件国内保理合同公证业务,申请方分别为甲银行、乙公司和丙公司。申请事项是就甲、乙、丙3方签订的国内保理业务合同进行公证。此保理合同的主要内容是乙方将其享有的与丙方签订的销售合同项下的未到期应收帐款债权转让给甲方,甲方向乙方支付相应的转让金。这实际上就是甲方向乙方提供的融资款。待应收账款到期后,丙方再向甲方支付其在销售合同项下本应付给乙方的款项。由于这一保理合同公证属本处首例,当事人欲通过公证加强其效力,以保障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笔者从为当事人提供切实法律服务的角…  相似文献   

6.
杨用 《法律与监督》2006,(10):30-31
基本案情 1996年7月1日,陈某与重庆扬帆经贸有限公司(下称扬帆公司)签订了一份《汽车承包经营合同书》,双方约定:乙方陈某承包甲方扬帆公司的出租车一辆。承包时间从1996年7月起。甲方负责为乙方办理汽车入户、营运等手续,第一次办理手续所发生的费用由甲方负责,所有权属甲方,使用权属乙方。指标终身使用。乙方每月向甲方缴纳税后承包利润500元,逾期甲方按欠款额的1%计日加收滞纳金。若遇乙方需办理本车的报废更新时甲方应按当时国家的规定办理,费用由乙方自理。在营运中发生的一切税费均由乙方负责,由甲方负责代收代交。  相似文献   

7.
“产品”法律概念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品”法律概念初探田卫红,朱克鹏产品责任法意义上的"产品",既不同于物理学意义上的"物",也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它是产品责任法的基本概念之一,在产品责任法中具有特定的法律含义。从法律上对这一概念所作的界定,不仅反映出立法者解决生产者和消费...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发展现状着手,根据客观实际提出了两个命题,并对之分别论证: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提出应该明确的将"行政规章、司法解释"全部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范畴;二是宪法要在"制定法律、修改法律、废除法律、法律清理"等"法律体系建构与发展"中的各个环节发挥其"立法指引"、"系统规范"、"责任追究"等三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国龙 《时代法学》2011,9(3):12-20
法治中国的法律实践正在发生向"司法中国"法律实践的转向,"司法中国"这一时代主题预示了"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时代"的到来。尽管中国法律方法论的研究还仅仅是作为一个正在兴起的学术个案,但以集中关注"司法中国"主题的中国法律方法论在推动中国法律和法律学的研究上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时代"到来的历史境况下,中国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既需要对现有的研究作一种反思,也需要对未来可能的"缺席"因素作一种前瞻。当然,这种反思和前瞻也期待着各种可能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
法律的目的性追求,就是"法律的理想";"理想的法律",一是指对法的突然状态的价值模式或设计,一是指对法的实然状态的道德(价值)评价。一个社会选定了法律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工作,接下来就是要将这些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渗入到具体法律之中,使法律成为它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的载体。当前,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目标,并相应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法律改革任务。这既是我国现阶段法律发展的目标,也可认为是现阶段的一个理想的法律发展模式。在这一法律发展目标和模式后面,蕴含着什么样的法律理想?这是法理学不能不回答的问题。要搞清楚什么是法律的理想,什么是理想的法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理想的法律模式的选择标准如何设定,它应具备哪些实体内容和形式要求,进而才能对现阶段"理想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模式作出理论设计和模式设计,并运用于法律创制实践。  相似文献   

11.
图片新闻     
去年11月14日上午,在广西陆川县148法律事务所办公室里,法律服务工作者徐建瑞挥笔写成一份司法文书后当即宣读:“调解协议书。甲方秦通,客运个体户司机,住陆城镇某街某号;乙方丘行,客运个体运输司机,住陆城镇某街某号。甲乙双方在陆川县148法律事务所非诉讼调解下,自愿达成以下协议:1、乙方一次性赔偿甲方经济损失1500元;  相似文献   

12.
缪春华  陆明明 《法制与社会》2010,(21):129-129,197
推定是由基础事实来推定结果事实,在法律领域而言就是由生活事实推定法律事实,因此,推定也被称为"生活事实向法律事实归摄过程中的跳板"。本文主要论述了刑事推定的内涵、合理性、负面属性及救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君 《北方法学》2011,5(5):109-117
从各国国内法对"战时"这一概念的界定情况看,尽管各国由于文化传统、现实状况以及表述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决定了法律文本关于"战时"概念界定的表述有所不同,但这些界定所体现出的"战时"概念的法律意义、内涵特征与外延范围是基本一致的。我国"战时"概念的法律界定主要体现在《刑法》第451条中,其遵循了"战时"概念法律界定的一些基本要求,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应当按照依法合理界定、严格准确界定、便于实践操作的要求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河北景县高昌顾问:1986年4月,乙方欠下甲方货款4万元,甲方多次催要,乙方以无钱为理由拖延,至1988年甲方将此事搁置。1994年4月,甲方再次催款,和乙方签订了于当年12月前还清欠款的协议。当年12月甲方依约前去取款,乙方仍拒付。甲方诉至法院,法院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理由驳  相似文献   

15.
此案丙方能否起诉甲方?编辑同志:甲方业务员与需方(称乙方)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但甲方业务员未经法定代表人授权,即将合同所订货物交给了丙方制作。后乙方提出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甲方法定代表人即与乙方签订了一份退货协议。两方遂起诉,要求甲方索赔。我们对此有...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资本化经营的法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重.点和关键,是企业的资本化经营。《公司法》在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引进了国有企业资本化经营的法律概念,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所有、国家经营的企业"国有国营"的模式。由于企业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多层次性和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的多元化,在法律上产生了"企业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法律拟制"和"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的法律拟制"两个理论问题。投资主体的法律拟制,通过真正主体、名义主体、受权主体和拟制主体来展现,为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的法律结构的创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的法律拟制,通过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产权的联系与区别来展现,从而把国有企业资本化经营这一经济学概念法律化了。国有企业资本化经营在投资主体的法律拟制和产权的法律拟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必要的法律原则,其中特别要强调资本经营拟制与生产经营拟制分立的原则,做到"权责明确"。  相似文献   

17.
许霆案入选"2007年度十大影响力诉讼",《南方都市报》高呼"许霆案重审判决,胜利属于法律",可是本文认为所谓的"胜利"一点也不属于法律,许多法律问题也没有"胜利地结束"。文中以许霆在现有法律规定之下构成盗窃罪为基点,拟从许霆案一审到终审的过程和结果中,反思我国刑法的谦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四川青川县韩孝国问:某驻厂工程处(甲方)工程负责人罗某未经甲方授权(无授权委托书),于1993年2月以甲方名义与某机械化采金队(乙方)签订了推土机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满后,甲方应将推土机完好无损地送回乙方。租赁期满后,由于各种原因,甲方未按时送回。在该租赁合同  相似文献   

19.
理想的法律模式建构之内容要件刘作翔一、引言所谓理想的法律模式,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是指立法者在法律创制之前,对行将创设的法律从应然状态上的一种价值设定和模式设计,也即西方法律思想中经常提到的"应当是这样的法律"(TheLawasitoughtt...  相似文献   

20.
在宪法层面,"省管县"体制改革虽然具有合宪性基础,但其在各层级行政机关行政权限配置上缺乏明确规定,产生了一定的法律冲突,即:在法律上,立法的缺失、法律规范的缺位、政策先行的困境等给"省管县"体制改革带来的法律冲突。为此,制定或修改法律以及选择性执法将成为"省管县"体制改革法律冲突解决路径在不同情境和不同阶段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