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赔偿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的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目前,全世界已有164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工伤保险。我国50年代初建立的劳动保险制度已经作出对职工工伤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险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指劳动者由于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暂不能劳动时,由国家或社会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按险种划分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相似文献   

3.
《工伤保险条例》已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出台的进一步加大对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的一部行政法规。它的颁布施行,是广大劳动者的一个福音,标志着我国劳动者工伤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两年来施行的情况表明,一方面,劳动工伤确认案件上升较快,山东省司法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以劳动工伤确认案件为主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案件仅为638件,2005年则上升到1021件;另一方面,在对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是否构成工伤等诸多问题上,广大行政审判法官感到十分困惑和难以掌握,以致于造成了上下级法院之间、法院…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及维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及其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是我国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高发人群,其最基本、最必要的工伤保险项目应得以优先确立。本文指出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强、缺乏预防机制等问题,应参考各地实践和国际经验,健全法律法规,合理构建维权机制,逐步发展预防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试论社会保障法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法律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丧失劳动能力;或因自身、自然和社会原因而面临生活困难;或社会成员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做出贡献和牺牲时,给予本人或其家属物质帮助;或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福利性补贴;或对部分劳动者提供优抚项目,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在国际上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与调整都是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裁判要旨】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工作岗位除劳动者日常的、固定的工作地点,还应当包括工作时间前后,劳动者从事预备性和收尾性工作或满足生理需要的劳动场所内的附属建筑范围。  相似文献   

7.
2003年4月26日《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国务院第375号令颁布发行,这是我国社会保险的又一重要立法,是进一步维护劳动者权利的又一重要标志。为更好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推动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陕西省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原称:陕西省劳动伤残鉴定中心)于2004年10月正式成立,它预示着陕西省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提供重要的法律平台。  相似文献   

8.
各国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的工伤事故,大多都采取了工伤保险制度来保障劳动者以及家属的基本生活.工伤事故责任是一种责任侵权,或是雇主对员工的责任侵权或是第三人对员工的责任侵权.正是因为工伤事故责任划分的复杂性,于是就出现了侵权赔偿与工伤保险的竞合.本文从工伤事故的概念,原因等多方面,对国外及我国对于工伤事故中的责任侵权和工伤保险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笔者的建议,希望对我国工伤赔偿制度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主管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合肥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全市城乡就业、职业培训、劳动关系调整、企业职工工资政策并组织实施;制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农村社会保险等政策并组织实施;综合管理全市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察工作,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任晓  杨恩 《行政法制》2005,(1):16-18
工伤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器化工业社会中,它对于保障因工伤残和死亡职工及其遗属的法定权益,促进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历来重视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设。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颁布了企业职工因工伤残的保险制度,明确了工伤及因工残废时的各项待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工伤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1996年8月12日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体现了改革的成果,是对我国旧的保险制度一次全面的改革。在对《办法》完善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结合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条例》的透析,可以反映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用人单位录用超龄劳动者,劳资双方存在什么法律关系?超龄劳动者因工受伤,能否成为认定工伤范围的主体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我国法律法规对此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江苏省苏州市两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因录用超龄劳动者引发的劳动争议从司法层面给出了答案——2012年12月26日,钟玉玲从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回了二审判决书,法院终审判决钟玉玲与其所在的单位为劳动关系。凭借这份判决书,钟玉玲终于可以启动她的工伤鉴定了。  相似文献   

12.
劳动能力鉴定是工伤保险管理的基础,也是解决工伤保险纠纷的关键。然而在当前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和诉讼制度中,特别是证据制度的完善,效力先定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在诉讼过程中因当事人不服而面临司法审查的窘境。分析了劳动能力鉴定的本质特征,完善劳动能力鉴定制度是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近日,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对于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将起到重大的意义。《工伤保险条例》共8章64条,分为总则、工伤保险基金、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条例规定,凡是与我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均有享受工…  相似文献   

14.
工伤保险旨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且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风险问题,由此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劳动者工伤认定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即劳动者资格限定不规范等,最终影响到了劳动者权益的有效维护,并致使部分劳动者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本文从非标准劳动关系概念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纳入非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者工伤认定的对策,旨在其能推动当前社会的和谐发展,并就此激发劳动者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5.
<正>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法》已列入全国人大五年立法规划,现就社会保险立法的一些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险立法 社会保险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劳动者在年老(退休)、患病、生育、伤残、失业等丧失劳动能力或中断劳动,本人及其供养家属因此失去生活来源时,能够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劳动者获得的这种物质帮助包括现金补助、提供劳动服  相似文献   

16.
劳动能力鉴定,简称劳动鉴定,是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对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后,根据国家工伤保险法的规定,在评定伤残等级时通过医学检查对劳动功能障碍程度(伤残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作出的判定结论。①根据现行《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  相似文献   

17.
史奉楚 《方圆》2021,(7):76-76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大量新的就业形态,这些从业人员常常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固定的工作时间,有的甚至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全国人大代表熊思东曾建议从制度保障、社会保障和司法保障三个层面来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权益;探索不以劳动关系为前提的工伤保险机制,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管理体系;推动新业态从业人员异地缴纳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的社保项目;在社会保障层面,建议鼓励开发平台第三方责任保险等新型保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法律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丧失劳动能力,或因自身、自然和社会原因而面临生活困难,或社会成员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做出贡献和牺牲时,给予本人或其家属物质帮助,或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福利性补贴,或对部分劳动者以救济、提供优抚项目,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纠纷。它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形;第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第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第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制、转制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正逐步转换或退出市场,企业的分立、合并日渐增  相似文献   

20.
工业革命以后,普遍采用了机器生产,生产中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大量增加,使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遭到较大威胁,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增多。这给劳动者本人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不幸,使他们的生活也陷入了极端困苦之中。为了分担风险,确保工伤劳动者本人及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了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我国也不例外。下面我谈一谈工伤保险法律制度中的工伤及其范围与认定的问题。   一、工伤和工伤保险   工伤,也称职业伤害,指职业危险因素给处在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造成的伤害,包括急性伤害和慢性伤害。急性工伤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