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壮民族和越南民族(主要是京族,也称越族)是历史上同一古越人后裔的两个民族。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中原文化的逐渐影响下,这两个民族都先后借源汉字,并仿效汉字的结构创制了自己本民族语化的古文字。壮民族古文字今称古壮字(或称“土俗字”,壮语称为Sawndip);越南民族古文字称作字喃(越南语称  相似文献   

2.
越南的占族     
占族是越南的少数民族,人口约七万多(据一九七八年统计)。大部分聚居于中部南端顺海省境内;部分散居于义平、富庆、同奈、安江等省,与其它民族交错杂居,其中以朱笃、西宁和胡志明市三个地区较为集中。除越南外,占族在柬埔寨约有九万人,在泰国约有一万人。据说在印度尼西亚也有占族人,他们都是占婆的后裔。  相似文献   

3.
在越南河宣、黄连山省越中边界地区居住着一个从前被人称为“土滇”(黑土人)、“僈拉基”(拉志蛮)、“舍”的约5000人的少数民族,这就是越南的拉志族。拉志族人数虽少,但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仍保持着本民族的特色,许多与众不同的习俗还延续至今。 拉志族很早就过着定耕定居生活,以耕种梯田为主,同时也开荒种植早稻、棉花等。拉志族喜欢结寨而居,其房屋是高脚屋与平房相结合的建筑物。高脚屋的屋顶稍高于平房的屋顶,接头处相互重叠。平房三面是土墙,高脚屋下层围竹篱或高及楼板的土墙。高脚屋与平房之间用竹壁相隔,有门相通,以木梯相连。高脚屋一般是三房一厢,上住  相似文献   

4.
越南的芒族     
[人口]芒族是越南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大约70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16%。分布在越北的黄连山、永福、山萝、河南宁、清化、河山平等省。其中人口最为集中的是河山平省。 [族称]芒族人自称“莫尔”。有些地区又有一些不同的称呼,如旧和平省的芒人自称“莫”,昆爱地区的芒人自称“莫爱”、广平省的芒人自称“蒙沙”。“芒”这个族称是一种他称。在泰语里,“芒”是“区域”或“地区”的意思,如芒卑、芒汪、芒翁等。芒人还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1990,(2)
本文拟就越南喃字的构成及其作品的翻译介绍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喃字(Ch Nm)的含意是什么 越南现代语音里,交叉使用的汉越语言很多。如政治(Chih tri)、经济(Kinh t)、文化(Vn ha)、科学(Khoa hoc)等;概念也与汉语相同。但是“Nom”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越语词汇。它经常与Na字搭配使用,写成Nm Na,意为“通俗”。例如,Ni nm na,意为  相似文献   

6.
前言本文拟就越南民族的京族(现称为越族)的族源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为了避免现称的越南越族与古代百越族上用词的混淆,下文中凡是越南的越族均用“京族”或“越南族”一词,予以区别。一、关于越南京族族源的几种说法关于京族即越南族的源流问题,各国学者多有研究,惟论说不一,归纳起来,其看  相似文献   

7.
[人口]越南布依族人数较少,约2000人口。分布在莱州省封土县至高谅省保绿县的中越边境一带及其附近的地区。跟岱、泰、侬、华、苗、瑶等民族杂居,其中与侬族最为亲近。并有许多人早巳与其他近邻民族融合了。 [族称]各近邻民族都用“仲家人”、或“仲家”称呼他们。这是汉语称谓,其意即“家中”,属于一种蔑称。他们本民族有各种自称。如居住在黄连山省孟康县的布依人自称  相似文献   

8.
越南古名安南。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改交州为安南都护府,这是“安南”名称的由来。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封其王为安南国王此后便称其国为安南。安南辖地包括今越南河内、兴安、北宁、南定、山西、海阳、义安、宁平、清化、河静、宣光、兴化、太原、谅山、高平、广安、广平、广治、广南、广义以及迤南地区。本文打算就一八○四年以前,安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作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越南南部的高棉族和柬埔寨的高棉族本来是一个民族。为了与柬埔寨的高棉族相区分,越南称自己国内的高棉族为“越南南部高棉族”或“越南柬埔寨人”。越南高棉族,人口约六十五万人,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他们是当地最早的主人。在三百年前,这块土地还是属于柬埔寨的。那时柬埔寨的国名称“真腊”。真腊的疆域  相似文献   

10.
一、壮族势力的崛起与汉族的关系中国南方的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在越南,壮族被历史地划为侬族,尤其最近,傣—侬联合,成为越南36个少数民族中最大的少数民族。宋代,壮人经历了历史上最大一次浩劫:日益强盛的汉人和越南人不断冲击着壮族地区,为了争取独立,强悍的壮人奋起反抗外族的统治。然而,其最后的失败,意味着壮族永远失去了自治发展的机会。壮族身份问题十分复杂。其究竟是中国少数人种,还是越南少数人种,一直纠缠不清。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壮族和老挝的佬族是同根生民族。壮族和佬族不仅在语言、习俗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而且在文学方面,特别是民间文学方面也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其中有反映壮佬原始宗教信仰的关于“图额”(壮族、佬族地区流传的一种像蛇的动物)娶人间女子为妻的故事;有流传久远的人熊故事,壮族叫《垭歪》,佬族叫《垭弯》的故事;还有相当多的动物故事;以及大量的机智人物故事等等。通过对壮佬民间故事比较研究,不但可以了解壮佬两族当时社会状况的异同及其产生异同的原因,而且还可以为“壮族和佬族是同根生民族”这个观点提供论据。壮族机智人物故事中的…  相似文献   

12.
佚名 《东南亚纵横》2000,(10):24-25
对美国人来说,越战结束日是1973年3月29日,因为根据基辛格和当时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外长黎德寿在1973年3月27日签订的“巴黎协议’,驻越南美军从3月29日起从越南撤军.因此,直到现在,美国朝野及媒体仍有许多人认为,美国在越南虽然打了十多年的“窝囊”仗,但是美军并未打败仗,失败的是当年南越的阮文绍政府.所以,美军结束越战的日子是1973年3月29日.但这只是美国人一厢情愿的看法罢了,在人类历史上,越战的结束日是1975年4月30日,因为就在这一天,美国驻西贡大使馆狼狈撤离越南的状况,已透过电视及摄影镜头传遍全球.  相似文献   

13.
老挝的苗族     
老挝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六十多个民族、部族和部落,分为老龙、老听、老松三大族系。老松族意为“居住在高山上的老挝人”,包括苗、瑶、胡、倮倮、姆苏、兰丁等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苗族,约有二十多万人,他们自称为“蒙”。“蒙”为“自由”  相似文献   

14.
越南古代女诗人胡春香和她的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香,是越南古代一位才华出众的女诗人。胡春香的名字,没有一个越南人不知道。胡春香的诗,即使不识字的越南村姑农妇也能吟上几首。胡春香的诗集,在越南不断再版,并且一直成为畅销书从来不被认为是新闻,相反,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1987年,越南仅一个省(河南宁省)一个文化部门出版的《胡春香诗选》,一次印数就达10万册之多。可见,胡春香的诗对越南人民有着多么巨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越族     
越族,越人,又称京族,自称越族,是越南的主体居民,在越南境内共计5270万人。在山区和少数民族杂居,有时形成亚民族集团(戈族和其它民族)。越人还分布于泰国(4万人)、老挝(5万人)、柬埔寨(32万人)、美国(27万人)、中国、加拿大和其它国家。总人口5390万。属南亚人种。使用南亚语系越—芒格语族的越南语和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在教徒中,大多信奉同道教、儒  相似文献   

16.
越南的华族     
在越南的54个民族中,华族有2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的广宁、河北、谅山等省的农村里,其中55%以上集中在广宁省。华族大部分务农,少数在矿区(主要是鸿基煤矿)当工人或在城镇从事其他行业。他们自称“汉族”,不喜欢“华族”这个名称。他们单独聚居,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由于他们迁入越南的时间和地  相似文献   

17.
1973年1月27日,签署了针对越南的“巴黎和平协议”后,2月21日在老挝万象也签署了有关老挝的协议,签约双方是老挝的皇家政府和老挝爱国力量“巴特寮”(Pathet Lao)的代表。双方此前已经斗争了近20年。老挝的国内冲突与邻国越南共产党领导的越盟(Viet Minh)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越盟成立于太平洋战争之后,越南反抗法国统治的印度支那战争的初期,老挝的革命组织老挝爱国阵线是越盟的下属支部。 根据1954年7月“日内瓦印度支那协议”(Geneva Agreements on Indochina)中对越南的分界规定,老挝东北部成为越南共产党要推翻西贡政权运送军事人员和…  相似文献   

18.
从1980年1月至1986年1月共六年间,在河内当局的策划下,越南、老挝、柬伪举行了十二次外长会议。其实质和意图是:(1)企图摆脱在国际上日益孤立的困境。(2)妄图以“韩桑林傀儡政权”为主体,按照越南的方案,实现其“不可逆转”的目的。(3)图谋搞垮民柬联合政府,控制老挝,实现越南长期霸占柬、老的美梦。(4)施展“对话”、“撤军”等伎俩,软化东盟等国家的立场。(5)诱骗国际社会承认越南侵柬的既成事实和韩桑林政权的“合法”地位。现将陈燕华同志整理的这份资料刊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越南庆和省的沿海地区,有一群人很久以前就聚居在万宁县万盛乡的潭门岛上,叫做“滕(音译,下同)下人”(以下简写“下人”)。除了在潭门之外,“下人”还居住在延庆县新河乡垌沟村和金兰市,也许在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尽管他们已经和京族人融合在一起,但是对于这些人的起源问题,到  相似文献   

20.
布娄族(又称布劳族)是越南中部西区高原的少数民族,约300人。现大部分居住在越老边界的德都县波依乡德米村。据说,布娄族是一百多年前由老挝迁至越南的。 布娄族的语言与色登族的语言相近,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布娄族习惯结寨而居,村寨建在平顶山坡上。寨门用树叶装饰,两旁插许多竹尖桩。布娄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鬼和防坏人。寨子中央建有供村民集会和娱乐的公房。布娄人过去住草顶平房,现多数人改住高脚房。村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