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中俄两国改革的深入,两国关系的改善,中俄贸易曾出现过一片火红的景象。1992年中俄贸易额上升到5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近50%,93年猛增到77亿美元,比上一年又增加32%,大大超过了我国九十年代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5%左右的水平。可谓是中俄贸易蒸蒸日上。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德国,俄罗斯也成  相似文献   

2.
自1992年8月24日韩中两国正式建交一年多以来,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其变化促进了东北亚格局的变化。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现已成为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成了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两国进出口贸易突然增加到100亿美元的规模。  相似文献   

3.
序论 自1988年前后活跃起来的韩中经济交流,到1992年两国建交时发展成具有实质性成果的合作关系,两国互认对方为主要贸易伙伴和合作对象。 就两国贸易规模而言,1979年经香港的间接贸易额为1900万美元,到1993年已达9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日两国的第三大贸易市场。就投资而言,1988年首开两个项目;其后暂时停滞不增;1991年两国互设贸易代表部,投资项目开始激增,到1993  相似文献   

4.
不断发展的中韩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韩经过70-80年代的小规模间接贸易,1989年起发展成直接贸易,lop年中国国际商会与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互设办事处,不久签定了投资保护协定,为中韩经贸合作铺平了道路。1992年8月中韩正式建交,创造中韩经贸合作的新开端。中韩贸易额在建交前的1991年为M亿美元,1996年迅速增至AN亿美元,1997年高达24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37%,在中国与其他双边贸易伙伴之间罕见。受金融危机影响,lops年中韩贸易额降至2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今年以来,随着韩国经济强劲恢复,中韩贸易也呈现良好的恢复态势。今年l-10月中韩贸易额为195…  相似文献   

5.
一、中俄经贸关系概述 近年来,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则指导下,中俄关系进入了全面稳定发展的新时期.中俄之间稳固的政治军事关系给经贸关系也创造了良好条件.自1999年以来,中俄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之后一直保持年均20%的增长速度,2003年中俄贸易量达到157.6亿美元.今年中俄贸易量有望突破200亿美元.目前,中国是俄罗斯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俄罗斯是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的振兴或回归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重要的经济伙伴。2004年中国无论是在出口或投资方面都是韩国最大的协作伙伴。2004年韩国向中国出口了价值相当于497亿美元的产品,大大超过了过去韩国最大出口市场美国的出口额(428亿美元)。从整体的交易规模上看,对中国的交易额达到了792亿美元,而对美国的交易额却停留在715亿美元,因此中国牢靠地保持着韩国第一交易伙伴的地位。在投资方面,中国从2002年开始上升为韩国企业的最大投资对象国,也超过了对美国的投资。2004年将近韩国海外投资总额的40%,即22亿美元的投资集中在中国一个国家。1992年8月两…  相似文献   

7.
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 中韩贸易的发展 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由1992年的50.28亿美元增至2001年  相似文献   

8.
台湾与东南亚的经贸关系一向比较密切。近20余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除个别年份外,年增长率均达两位数,50年代初期不到2000万美元,1968年已达1.5092亿美元,1981年增至30亿美元,1989年猛增至125亿美元。目前,东南亚已成为台湾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  相似文献   

9.
钟韵  洪铠邦 《港澳研究》2023,(1):28-40+93-94
地区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情况,是判断地区产业的国际地位、国际联系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视角。本文立足于全球价值链指标测算,分析1995年至2018年香港贸易及物流业的全球价值链位势及上下游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研究发现,从行业整体情况看,随着香港与内地生产协同程度提高及内地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和香港产业转型发展,香港在全球价值链中位势呈“上升—下降—上升”波浪式发展,上下游贸易伙伴重心呈现由欧美向内地与东盟转移态势。从贸易物流细分行业来看,香港除批发零售业外主要以前向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六大贸易物流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均高于新加坡,除水上运输业全球价值链竞争力较新加坡弱外,其余贸易物流行业均比新加坡更具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商务部在今年8月19日发表了一份关于美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及地区贸易情况的报告。该报告用详尽的统计数字说明了美国的商品贸易赤字在今年六月份达到了自1988年2月以来创纪录的120.616亿美元,使该月成为5年多来贸易逆差最大的一个月,这比五月份的83.763亿美元增加了44%。报告说,6月份出口下降33%,达376.484亿美元,而进口却增加了5.1%,达497.1亿美元。其中美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其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使两国间的贸易发展很快。 日本已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多年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996年至2002年7月,在中日贸易中,中国对日本的出超持续,且基本上呈现出一年比一 年扩大的趋势。就农产品贸易而言,现状并不乐观,从2001年开始,双边农产品贸易出现停 滞;2002出现了下滑,其中,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额下滑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韩中经贸现状和前景张幸福序论自1988年前后活跃起来的韩中经济交流,到1992年两国建交时发展成具有实质性成果的合作关系,两国互认对方为主要贸易伙伴和合作对象。就两国贸易规模而言,1979年经香港的间接贸易额为1900万美元,到1993年已达90亿美...  相似文献   

13.
来自布达佩斯的消息说,匈牙利正在努力扩大同亚洲地区和国家的贸易往来。匈商会会长先后访问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1985年,匈在新加坡设立了一个贸易办事处,在印度也有了贸易代理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 ,2 0 0 4年前 1 1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 ,达到1 0 0 1 7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在这 1 1个月里 ,中国外贸出口持续强劲增长 ,总体贸易顺差迅速攀升。 2 0 0 4年 4月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后 ,进口增速节奏有所放缓 ,出口持续高涨。从 6月份起 ,单月出口总值一直维持在50 0亿美元以上 ,8至 1 1月份的单月贸易顺差大幅攀升 ,促使总体贸易平衡在 9月末首次由逆转顺 ,在 1 0月末和 1 1月末分别超过 1 0 0亿美元和 2 0 0亿美元。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 ,欧盟…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与数字苏联和越南的经济关系并不是自接纳越南加入经互会之日起才开始的。早在1965~1975年间,苏联就以优惠价卖给了越南300万吨石油产品。在此期间,苏联向它提供了相当18亿美元的援助。其它经互会国家是8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这段时间内也向它提供了援助,约15亿美元。越南的经济依赖越南战争结束和南北统一后,这个新兴国家曾试图避免对其它国家的单一的经济依  相似文献   

16.
越南在1976年南北统一之后同日本建立了相当密切的经济关系。虽然由于越南在1978年12月入侵柬埔寨,国际社会对越南进行制裁,日本政府不得不中断与越南的经济关系,但是日本的一些企业仍然继续与越南保持实质上的经贸来往。特别是近数年来,双方经贸发展相当迅速。至目前为止,日本是越南在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第一号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速度极为稳定。据专家们估计,1990—1994年新加坡国内总产值年均增长约6%。。以价值表现的国内总产值从1990年的220亿美元增至1994年的280亿美元,其中人均国内总产值从8258美元增至9930美元。与在国内总产值结构中加工工业占主要地位的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东北亚经济圈的现实意义 东北亚经济圈在地理范围上涵盖日本、韩国、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朝鲜及蒙古。广大的东北亚地区人杰地灵,许多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也名列世界前茅。可以预见,东北亚经济圈的逐步形成必将对促进本区和世界的经济发展及局势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①东北亚经济圈的建立,不仅会直接促进双边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结构也会加快合理化。据统计,东北亚各国间的商品出口总额早在1990年即已达到650亿美元。其中日本更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1992年双边贸易总额已达288亿美元以上)。韩国在中韩建交之后,对华贸易也在迅速扩大。俄罗斯同中国的边境贸易更是从小到大,发展很快。预计中国将借助劳动成本低的优势,我国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将会在技术更新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首先向日、韩等国加快扩大出口,对消费品短缺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蒙古也将迅速扩大出口规模,占领东北亚消费品市场。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9.
1991年,越南生产原油329万吨,预计1992年可产500万吨。所产原油全部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和我国。越南已成为亚洲新兴产油国,据美国更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00年,该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石油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石油已成为越南的经济支柱,是目前及今后换取外汇的主要商品。所以,越南正在采取一切措施,加速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在英国殖民者统治的140年间,是一个主要依赖转口贸易的岛屿城市国,经济基础脆弱,生产力发展落后。但在1965年宣布独立以来,经济增长甚快。1965—1984年,新加坡的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0%,国内总产值从1965年的9.7亿美元增至1985年的174.7亿美元。增加17倍,人均国内总产值从800美元增至7420美元,增加8.3倍。新加坡已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一跃而为引人注目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进入90年代,新加坡继续朝着现代化工业国的目标前进。据专家估计,1990—1997年,新加坡年均国内总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