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91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丛刊上发表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念好新时期的"人才经"》的署名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学理上系统论述了"知、举、用、待、育"的人才工作经略,是一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人才工作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文献,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丰富完善,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新境界,念好新时代的"人才经"必须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建设时期,重视人才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的人才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是党历代领导集体人才观的继承与发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实践成才"的著名论断,认为应该通过实践培养、检验和评判人才。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着力强化党管人才原则,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创新人才培养使用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徐国联 《浙江人事》2008,(12):18-19
科学人才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人才观的主要内容,这是我国人才工作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科学人才观,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个层面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姜洁晶 《大连干部学刊》2008,24(9):41-42,4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台有三个层面: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人民群众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这三个层面是层层推进、不断深入的,有着密切联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把握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围绕这三个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相似文献   

6.
错误人才观会对个人成才和展才形成误导,并对人生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当前青年应该警惕五种错误的人才观:“学历人才观”、“财富人才观”、“名人人才观”、“身份人才观”、“智能人才观”。要纠正错误人才观,形成科学的人才观,首先要把握人才含义规定的全面性,准确理解什么是人才。其次要注意创造性劳动的层次性特点,深刻认识人才来源于实践。最后要坚信“人人都能成才”,并积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管廷莲 《求索》2010,(10):72-74
关于对"人才"的论述,古今中外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从古希腊学的"天才神授"观,到中国古代的遗传禀赋决定观、教育观,再到现代的人才学观及人力资源观。"人才"的理论形态得以不断完善。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人才观"概念是人力资源观的表现形式。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并进一步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明确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人才观的提出,不仅具有文化上的理论支撑,还有我党实践上的理论借鉴。它是党的人才观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传承与理论创新。科学人才观对什么是人才、人才的地位如何、怎样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是知识经济时代,党和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指针。  相似文献   

8.
《党建研究》2012,(8):9-10
近期,李源潮同志在出席《第一资源——科学人才观简明读本》出版座谈会时指出,要加强对科学人才观的宣传和普及,促进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落实,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李源潮同志指出,科学人才观来源于我国创新人才发展的实践,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领域的具体应用。要把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贯穿于实施国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揽全局,明确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科学人才观,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标志着我党对人才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  相似文献   

10.
董燕 《现代领导》2007,(1):29-29
科学人才观中所阐述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核心内容,突出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战略层面上将人才开发提高到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高度。科学人才观是指导我国人才开发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引入国际领导学视野中人才开发的新趋势,分析和探讨宏观策略性人才开发和综合导向的人才开发理念,从而更好地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借鉴国际领导学前沿先进的人才开发理念,实现人才资源的战略增值。  相似文献   

11.
陈振亮 《前进》2006,(4):24-25
胡锦涛同志指出:“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科学人才观是指导人才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上的深化和拓展。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深化对科学人才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周思泉 《桂海论丛》2005,21(2):57-59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的紧密结合,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地理解科学人才观,明确树立人才观的大背景,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于人才资源的开发与调整。在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这一系统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大胆创新,切实做好西部人才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一、解放思想,破除旧习。更新观念。树立新型人才观进入21世纪,西部大开发需要人才,东部持续发展需要人才,外企抢滩中国市场推行“人才本地化”战略也需要人才,人才争夺不可避免。面对挑战,西部地区一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实现人才理论的创新;二要破除习惯思维,推动人才开发实践迈上新台阶。 1.解放思想,树立新型人才观。首先要树立大人才观。一方面,眼睛要盯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如果需要,就应费大力气、花大代价引进为我所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西部大开发需要人才,东部持续发展需要人才,外企抢滩中国市场推行“人才本地化”战略也需要人才,人才争夺不可避免。面对挑战,西部地区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实现人才理论的创新;要破除习惯思维,推动人才开发实践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论毛泽东的实践人才观●熊琪一人才观,是关于人才的产生、发展、选拔、评价等问题的基本看法。人才观以世界观为基础,是世界观在人才问题上的运用和反映。基督教神学宣扬“命定论”,反映在人才观上,认为上帝造人,给人以智慧或愚昧。唯心主义哲学从先验论出发,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理论渊源层面讲,这一战略布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而且回答了时代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出的问题,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方法论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三个层面中,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前提,正确认识中国实际是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是关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的方法论,首先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根本方法和科学世界观;其次要对中国实际进行客观、全面的估量和分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客观依据;再次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步演进的过程,它首先是从策略层面开始的,然后进入到制度层面,最后发展到理念层面,其间,始终保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始终表现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发展形态上的规律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运行必须吸收人类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其实践目标需要体现人类文明现代进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里,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人才,发展人才。要以人才培养人才,人才发现人才,人才引导人才的方式构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来指导我们的"人才立市"战略,造就一支能够适应营口率先崛起需要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0.
一、邓小平关于人才人事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从塑造社会主义的现代主体的高度,着重批判了在人才问题上的“左”的错误思想,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的人才观,提出了一整套开发、使用和管理人才的思想理论和制度化的措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才人事管理理论。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才观 从粉碎“四人帮”以来,邓小平针对长期存在的轻视科学技术、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反复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文选》第2卷,41页)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才观是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产物,它深刻地揭示了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①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主体生产力的基本观点,突出了在现代条件下科学知识是劳动者必备的重要素质。邓小平把劳动者定义为“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2卷,88页)和经典作家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