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钒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取1日龄AA肉仔鸡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试验组鸡的基础日粮中按0、30 mg/kg添加钒。试验期共42 d,每周末从每组取鸡6只,称重后扑杀,取胸腺、腔上囊和脾称重, 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摄像,研究钒对肉鸡胸腺、腔上囊和脾等免疫器官质量、器官指数和组织结构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鸡的胸腺、腔上囊和脾平均质量和器官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同日龄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鸡的胸腺小叶皮质增厚,胸腺小体增多;腔上囊皱襞发达,腔上囊淋巴滤泡体积较大、皮质较厚、退化延缓;脾小结体积较大、生发中心明显,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椭球增大。结果表明,在肉雏鸡的日粮中添加钒30 mg/kg,可促进胸腺、腔上囊和脾的发育,延缓腔上囊的退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宁都黄鸡主要免疫器官的显微结构与机能特征,采用制作石蜡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观察了宁都黄鸡脾与法氏囊的组织结构;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鉴定了其肥大细胞的分布。结果显示,脾结构由被膜和实质构成,被膜伸入实质形成不发达的小梁,实质包括红髓和白髓。红髓位于白髓周围,分脾索和脾窦;白髓贯穿整个脾,包括动脉周围淋巴鞘以及少量脾小结。法氏囊壁结构可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固有层为法氏囊最厚的一层,其内含有许多排列紧密的淋巴小结样结构。肥大细胞经染色呈紫红色,脾中的肥大细胞体积较小,主要分布于红髓和白髓交界处;而法氏囊中的肥大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主要分布于黏膜下层。结果表明,宁都黄鸡的脾和法氏囊与其他家禽的同种器官具有一定的结构相似性,其肥大细胞具有异质性,对宁都黄鸡的疾病防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CD11c和CD103分子标记物标记的树突状细胞(DC)及CD68分子标记物标记的巨噬细胞(Mφ)在双峰驼肠系膜淋巴结(MLN)中的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峰成年双峰驼MLN不同部位的DC和Mφ进行了定位和观察。结果显示,CD11c阳性树突状细胞(CD11c+DC)的核较大淡染,突起细长且弯曲,环抱周围的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生发中心、滤泡间区和小梁周围;CD103阳性树突状细胞(CD103+DC)的形态在不同部位相似,细胞核大、淡染,突起不明显,形态规则,主要分布在小梁周围和滤泡间区,髓质也有较多分布,滤泡生发中心分布较少。结果表明,CD11c+DC和CD103+DC在MLN中的主要分布差异是,前者在生发中心分布较多,而后者在髓质分布较多。CD68+Mφ主要分布于胸腺依赖区的高内皮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和髓质淋巴窦。上述三种细胞的分布特点均与它们的抗原递呈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在多风沙环境下生存的双峰驼的腭扁桃体的结构特征,对阿拉善双峰驼腭扁桃体进行了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双峰驼腭扁桃体由数量较多的直接突出于黏膜的灰白色独立结节构成,且每个结节上都具有隐窝结构,无扁桃体窦。显微结构观察显示,腭扁桃体黏膜内侧表面覆有厚薄不一、颗粒层较厚的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形成具有多级分支的隐窝结构,在初级隐窝上皮中常有滤泡相关上皮分布,而次级隐窝上皮呈海绵状,其内有较多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隐窝周围的固有层内含有致密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淋巴组织;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结缔组织深入淋巴组织中,将其分成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小叶;淋巴小结十分典型,生发中心发达,几乎占据了整个淋巴小结,其周围有网状纤维环绕。证实,双峰驼的腭扁桃体十分发达,形态独特,尤其在解剖学方面,与牦牛、黄牛和羊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日龄蛋鸡气管黏膜中免疫细胞分布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蛋鸡气管黏膜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选择不同日龄海兰白蛋鸡的气管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免疫细胞的出现、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结果显示,气管黏膜中免疫细胞出现较晚,直至出壳后7日龄,气管黏膜中才有部分免疫细胞出现。从7日龄开始一直持续到35日龄,除MHC-Ⅱ~+细胞外,气管黏膜中的所有免疫细胞数量和分布都无显著变化,此阶段CD3~+T淋巴细胞以CD8+T淋巴细胞为主,B淋巴细胞以IgM~+细胞为主。56日龄至90日龄时,气管黏膜中各种免疫细胞显著增多,形成了许多淋巴聚集物,特别是在黏膜固有层底端开始形成生发中心,CD3~+T淋巴细胞分布在生发中心周围的滤泡间区域,形成了典型的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结构特征,即形成气管相关性淋巴组织,此阶段CD3~+T淋巴细胞显著高于Bu-1~+B淋巴细胞,而且CD3~+T淋巴细胞以CD8~+细胞为主,B淋巴细胞此时以IgA~+细胞为主,巨噬细胞不断迁移,黏膜固有层及上皮中巨噬细胞继续增多,而黏膜下层及软骨纤维膜中却减少。结果表明,蛋鸡气管黏膜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和数量都呈现日龄相关性变化,并且在56日龄时形成气管相关性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氟化物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以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在4~42日龄时分别饲喂含氟量为300和500mg/kg的饲料,43~56日龄时饲喂常规饲料,对照组在整个试验期内饲喂常规饲料。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氟化物能促进ND病毒抗体和血清球蛋白的产生,显著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在较长时间内鸡增重减慢,器官指数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下降,而对ND病毒抗体及血清球蛋白含量的产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0头青海牦牛血结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与相应部位的淋巴结进行了组织学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血结的微细结构与脾脏、淋巴结有相似之处,尤其与前者更接近。它们之间的共用之处是均具有典型的淋巴小结,淋巴小结内可见亮区和暗区等结构。在有的切片上的淋巴小结内也能看到明显的生发中心。但是,血结的皮质、髓质分界不十分明显。血结边缘窦比中间窦宽大,窦内充满血液,无输入淋巴管和输出淋巴管。血结的被膜比淋巴结被膜厚。  相似文献   

8.
宠物犬犬瘟热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未治愈的8例犬瘟热病犬的肺、肝、脾、脑等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然后对切片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肝细胞以及胆管上皮细胞中发现细胞浆包涵体,胃腺上皮细胞肿胀坏死,部分胞浆溶解呈空泡状,在少数腺上皮细胞内可见细胞浆包涵体,黏膜上皮细胞肿胀、脱落,杯状细胞增多,肺泡壁结构几乎消失,少数变性的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神经细胞肿胀变性.周围的毛细血管中有微血栓形成,脊髓灰质中神经细胞肿胀,染色质溶解,神经细胞周围水肿,脾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淋巴小结不明显,有明显的萎缩,淋巴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9.
鸡胚免疫器官组织学发育过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孵化至 12~ 2 1日龄鸡胚的免疫器官胸腺、脾及腔上囊进行组织学连续性观察 ,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鸡胚免疫器官的组织发育过程。观察结果显示 ,胸腺的组织结构发育和形成较早 ,自 12日龄起胸腺就已形成原始的胸腺小叶 ;虽然脾在 12日龄时就已初具轮廓 ,但脾直到 18日龄才开始隐约形成形态可辨的红髓和白髓 ;腔上囊淋巴滤泡自鸡胚发育到 17日龄时即渐趋明显 ,但完整的滤泡皮质和髓质结构在出壳前仍然处于分化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研究了1 日龄SPF 雏鸡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REV) 后,病毒在机体各器官内的分布。结果表明,雏鸡感染REV 后病毒可在腔上囊、脾、肝和胸腺内大量存在,其它器官分布少。这与REV 造成机体各免疫器官和肝的严重变性、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选用黄芪等10种天然药物,将264只8日龄蛋用雏鸡分为11组,每组24只。10个试验组,每组饲料中添加1种天然药物。在鸡3,5,7和10周龄时检测T淋巴细胞E花环(ERFC)形成率、B淋巴细胞花环(EAC)形成率、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率,结果证明所选用的药物程度不同地增强了鸡的免疫功能。从中筛选出黄芪等7种免疫增效作用较强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牦牛淋巴结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研究牦牛淋巴结的结构发育特点,选取新生、1岁及成年健康牦牛肠系膜和下颌淋巴结样本,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新生牦牛淋巴结内可见初级和次级淋巴小结,1岁及成年牦牛淋巴结中以次级淋巴小结为主。牦牛淋巴结单位面积内生发中心数量及皮质相对面积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岁时最高,成年次之,新生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髓质相对面积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新生最高,成年次之,1岁时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除新生牦牛外,1岁及成年牦牛下颌淋巴结生发中心数量均显著多于肠系膜淋巴结(P0.05);三个年龄组中下颌淋巴结皮质相对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肠系膜淋巴结(P0.05),肠系膜淋巴结髓质相对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下颌淋巴结(P0.05)。上述结果表明,牦牛在出生早期其淋巴结内已经形成生发中心,牦牛淋巴结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年龄及其解剖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热胁迫对奶牛组织形态和机能的影响,对热胁迫奶公犊肝、脾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分析了HSP70在肝、脾的表达特征,并进行了脾淋巴细胞凋亡的观察。结果表明:在25℃常温状态下,奶牛肝、脾结构基本一致;脾组织内淋巴小结界限较大,红髓、白髓结构完整性较好,边缘被膜平整,淋巴小结内的淋巴细胞排列较致密。在不同热胁迫下,各组奶牛肝、脾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肝、脾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随热胁迫后不同时间点而有所不同。热应激奶牛组织中HSP70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波动变化,与同期各组织细胞所呈现的病理损伤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提示HSP70含量可作为判定组织应激损伤的标志之一。热胁迫对奶牛器官组织的影响是逐渐加重的过程,呈现部分淋巴细胞从凋亡到坏死的病理学变化过程。不同高温热胁迫均可造成肝、脾结构及其细胞的损伤,温度越高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本校畜牧站提供的17只山羊关节炎脑炎(简称CAE)阴性奶山羊和7只CAE阳性奶山羊外周血液T细胞,利用E-玫瑰花环试验进行了测定,并且扑杀其中6只CAE阳性奶山羊,采集脾脏和CAE病毒(CAEV)易侵害的靶器官所属淋巴结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所见CAE阳性奶山羊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较CAE阴性羊低,生物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显著。脾脏和淋巴结中结缔组织大量增生,毛细血管充血,淋巴小结稀少,淋巴细胞轻度变性,坏死及萎缩。生发中心扩张,窦内有大量巨噬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中性白细胞和浆液、纤维素。还发现有大量淀粉样物质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相似文献   

15.
用制备的抗鸡IgGMcAb-HRP作为免疫试剂,以IBDV的高免阳性鸡血清作为抗体,用间接ELISA法检测经IBDV强毒攻击鸡的各脏器含毒情况,同时与AGP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平行关系,间接ELISA法比AGP法更为敏感;攻毒鸡的法氏囊带毒最多,而在脾、胸腺、肾中均未检出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16.
将240羽1日龄固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饮水中分别添加0、100、200和400mg/L硼,研究了不同水平硼对1~6周龄鸡脾重量、器官指数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Ⅱ、Ⅲ组2~6周龄鸡脾器官指数与脾重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同一周龄对照组;试验Ⅰ组1~2周龄脾发育受到轻微抑制,3~6周龄逐渐恢复并表现明显促生长作用,试验Ⅱ组脾组织结构变化与试验Ⅰ组相似,但早期发育明显不良,后期恢复较为缓慢,试验Ⅲ组1~2周龄牌发育严重不良,动脉周围淋巴鞘缺如或菲薄,脾小结难以见到或很小,椭球小,鞘毛细血管管腔狭窄;3~6周龄脾组织结构虽逐渐恢复,但明显不及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发育完善.证实,100 mg/L硼对鸡脾早期发育有轻微抑制作用,但可明显促进其后期发育及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高剂量硼对鸡脾的发育及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有明显抑制甚至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IgM、IgG和IgA单克隆抗体研究了IgM~+、IgG~+和IgA~+B淋巴细胞在鸡盲肠扁桃体中的出现、迁移、组织定位分布以及数量变化规律等一系列发育过程.结果显示,IgM~+细胞在胚胎20日龄时开始出现,而IgG~+和IgA~+细胞均在雏鸡出壳后1日龄时出现.在定位分布变化上,4日龄之前,B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下固有层中;4~7日龄时,B淋巴细胞则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的中上部区域,随后各日龄B淋巴细胞均匀地分布在黏膜固有层中;14日龄时,黏膜固有层中出现主要由B淋巴细胞组成的生发中心,21日龄时可见轮廓更清晰的生发中心存在于黏膜固有层中下部区域,并且生发中心中存在大量的IgM~+、IgG~+和IgA~+细胞.在数量变化上,B淋巴细胞随着日龄增长数量持续增加,直至35日龄时趋于稳定,各日龄的B淋巴细胞数量始终以IgM~+细胞最多,IgA~+细胞次之,IgG~+细胞最少.证实,鸡出壳后初期盲肠扁桃体的体液免疫功能逐渐增强,并在35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18.
根据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株ATCC VR-2332保守区ORF6和ORF7的基因序列,设计了1条37 bp的寡核苷酸探针,末端用生物素标记.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人工感染PRRSV SC-1株的28日龄仔猪进行了病毒核酸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7~28 d于肝、脾、肺、肾、扁桃体、胸腺、肺门淋巴结、肠和大脑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其中肺门淋巴结的阳性信号一直较强,脾的阳性信号逐渐增强,肺的阳性信号较弱,心脏未见阳性杂交信号.  相似文献   

19.
从国外引进的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PV)、犬腺病毒-2型(CAV2)和犬副流感病毒(CPIV)四联弱毒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增殖性良好的CPV-XN1,CAV2-XN3和CPIV-XN4株。另外还通过离体异种细胞交叉传代,获得的CDV-XN112弱毒株;从狂犬病毒(RV-ERA)株疫苗样品中筛选出ERA836株。经试验证明这5株病毒在5代以内可作为制苗用种毒。采用静置和旋转培养法高滴度扩增这5株弱毒,必要时还采用低温培养和物理浓缩法进一步提高病毒滴度。5株弱毒细胞培养物与保护剂按适当比例混匀,制成犬五联弱毒疫苗,给8周龄以上的血清抗体阴性犬每只注射2ml,在15d内产生针对犬六大疫病的坚强免疫力,免疫期不低于9个月;—20℃保存期不低于24个月,2~8℃保存不低于9个月,室温(18~22℃)保存不低于60d,各种弱毒的滴度无明显降低,保护率达100%。给5000多只幼犬分别于2月和3月龄时各注射1个剂量(2ml)五联苗,9个月内进行追踪观测未发现不良反应。500余只免疫犬的血清学监测证明本联苗免疫力确实。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金银法(IGSS)对兔出血症病毒(RHDV)在淋巴-网状器官及其靶细胞中的动态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兔出血症(RHD)病兔各淋巴-网状器官均有不同量的胶体金颗粒沉着。肝、脾、骨髓阳性反应较强,淋巴-网状组织阳性反应较弱。在淋巴-网状组织中,髓质阳性反应比皮质强,皮质以淋巳滤泡周围为主;淋巴滤泡内仅有个别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同时发现病毒主要定位在胞浆中,后期进入细胞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