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简讯     
《电子知识产权》2012,(2):12-17
下架、禁售、罚单、诉讼苹果iPad国内销售面临四重压力——苹果这次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作为原告的苹果竟在‘IPAD’商标中国内地所有权诉讼中败诉深圳唯冠。此后,唯冠乘胜追击开始了的一系列‘维权反击’,使苹果iPad面临国内销售的多重压力。这场关于IPAD商标的战争将如何收场,是众多看客最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备受关注的"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随着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槌落下而有了初步结果。虽然苹果公司已经提出上诉,案件的最终命运也有待审判,但是无论如何该案都将会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该案焦点集中在两个协议上面:一个是台湾唯冠公司与英国IP公司签订的商标转让协议;另一个是英国IP公司与苹果公司签订的权利转让协议。在上述第一个协议中,商标转让协议的当事人是台湾唯冠公司和英国IP公司。深圳唯冠公司不是该商标转让协议的当事人,自然就没有义务履行该协议。虽然深圳唯冠公司和台湾唯冠公司具有关联关系,但是两者分别是独立的  相似文献   

3.
苹果是一个伟大的公司,但商标交易要遵循法律规则,深圳唯冠拥有在中国范围内的专有使用权,除非苹果拿到许可使用或者受让商标权,否则深圳唯冠可以禁止任何人在中国使用iPad商标。苹果公司在购买商标过程中,没有搞清尚Pad商标在中国的归属权,小疏忽酿成了失错误,这是一个渗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案件     
《中国律师》2012,(4):86
iPad商标纠纷案二审开庭2月29日,iPad商标权纠纷案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在庭审中,双方围绕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与唯冠公司是否形成商标转让,以及唯冠公司是否受商标转让协议的约束两个焦点进行了举证和质证。"故宫大盗"石柏魁获刑13年3月19日上午,备受公众关注的"5·8"故宫失窃案一审宣判。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石柏魁有期徒刑13  相似文献   

5.
宋宇 《法制与社会》2012,(17):281-283
唯冠与苹果商标案.不仅引发了二者之间在商业上的对决,也引发了学术上的大讨论.其中iPad商标的归属不管在现实中还是学术上都是争论的焦点.而该案涉及国际竞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商标独立性.第一,iPad商标应该属于驰名商标;第二,商标独立性的内涵是什么,以及相关的立法现状;第三、商标独立性从商标的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商标转让等方面限制驰名商标的.  相似文献   

6.
宋宇 《法制与社会》2012,(16):122-124
唯冠与苹果商标案,不仅引发了二者之间在商业上的对决,也引发了学术上的大讨论。其中iPad商标的归属不管在现实中还是学术上都是争论的焦点。而该案涉及国际竞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商标独立性。第一,iPad商标应该属于驰名商标;第二,商标独立性的内涵是什么,以及相关的立法现状;第三,商标独立性从商标的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商标转让等方面限制驰名商标的。  相似文献   

7.
2009年,美国苹果公司通过英国IP公司来收购全球的IPAD商标。英国IP公司与台湾唯冠公司达成一项协议,台湾唯冠公司将全球IPAD商标以3.5万英镑价格转让给英国IP公司。但深圳唯冠公司则表示其在中国大陆所享有的IPAD商标权并没有包含在以上3.5万英镑的一揽子转让协议中。当您拿着iPad看到这篇文章时,是否会吓一大跳  相似文献   

8.
国内简讯     
《电子知识产权》2012,(3):14-17
优酷土豆"联姻"化解视界大战——两家网站联合有助于降低成本,减少竞争,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北京、上海、深圳展开iPad商标案大讨论自2月29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深圳唯冠与苹果公司的iPad商标权案件后,有关两家公司的iPad商标权诉讼已然成为法律界乃至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  相似文献   

9.
骆福林 《知识产权》2012,(10):65-69
虽然一审判决深圳唯冠公司拥有iPad商标在我国大陆的专用权,但iPad商标的价值是或者主要是苹果公司创造的是不争的事实.存在着在同类或类似商品及服务上的相同或者近似商标在不同地域为不同主体所享有的情形,在此情形下商标权人与商标价值的创造者会不一致,并可能产生利益冲突;应当运用利益平衡原则解决这种冲突,利益平衡原则的运用不能仅仅是司法者的自觉而应当在立法中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月24日,苹果公司CEO库克放弃7,500万美元分红,乃个人愿负领导责任之举。招致6,000万美元和解金的疏忽在于,中国注册商标"iPad"在深圳唯冠科技有限公司名下,苹果公司却未与其缔结商标转让协议。苹果公司"iPad"平板电脑在中国上市了,但中国注册商标"iPad"却在他人之手。上述疏忽,简单即可避免。  相似文献   

11.
7月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布,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就ipad商标争夺一案达成和解,苹果向深圳唯冠支付6000万美元以获得ipad在中国内地的商标使用权。ipad商标争议案起伏跌宕,它对于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想要走出去的中国品牌,以及想要进行中外合作的品牌来说,都是一堂生动的案例教学课。它究竟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呢?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李云德  相似文献   

12.
刘剑弘 《法制与社会》2013,(15):102-103
轰动一时的苹果唯冠IPAD商标案的终审判决尚未宣告,关于IPAD商标最终归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所有还是美国苹果公司所有,学界众说纷纭。商标共存原则是指两个不同的主体在同类商品或服务上善意地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而不造成消费者的混淆。苹果公司与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可基于商标共存原则合法持有各自的IPAD商标,两者的IPAD商标可以达到商标共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商标侵权纠纷案件,以广东省高级法院调解的方式结案。苹果公司答应支付6000万美元,深圳唯冠公司答应转让自己的商标权。这是一个表面上看来皆大欢喜,但双方都不得不接受的无奈选择。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一案件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当年苹果公司在全球收购商标专用权的时候,存在着重大的疏忽,结果导致深圳唯冠公司可以在法律的框架内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于深圳唯冠公司来说,虽然利用苹果公司在谈判中存在的疏忽获得了  相似文献   

14.
法治焦点     
萧何 《法庭内外》2012,(11):2+1
唯冠公司进入破产清算富邦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由于IPAD商标价值未定一直悬而未决。随着苹果与唯冠IPAD商标权纠纷案落幕。日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终审宣判,裁定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富邦保险申请唯冠公司破产清算一案。贵州黎庆洪等涉黑案二审改判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对黎庆洪等人涉黑案依法进行二审宣判。上诉人黎庆洪构成组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月14日,北电网络净负债约10亿美元,陷入财务周转危机而宣告破产,这是全球经济危机下第一家申请破产保护的知名科技企业,但是它破产后,其4000多项专利拍卖了约45亿美元;深圳唯冠频临破产边缘,却利用手中的iPad中国商标,成功迫使苹果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的和解金.知识产权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却无法作为资产充分反映出来,其市价总值与资产负债表中实际反映的资产价值背离程度越来越大,知识产权的价值只在市场经营中得到了认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案为引子,在简要介绍了商标反向混淆的概念后,回答了为何要从心理学角度论述商标反向混淆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引入激活扩散模型、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下的激活扩散模型等心理学原理,重点论述了商标反向混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4月7日,USPTO撤销了先前对iPad Mini商标注册申请的反对意见,认为该商标最终可作为注册商标使用。苹果2010年注册了iPad商标后,于去年年底开始在USPTO提交iPad Mini商标注册申请,今年1月24日,USPTO作出裁定驳回了该申请,理由是该商标仅包括描述性内容,缺乏显著特征。审查官认为"Mini"这个词汇仅代表"在规模或等级上比同类商品微小",而"iPad"中的"i"包含"网络"的含义,"Pad"是指平板电脑或相关设备,因此整个"iPad Mini"均因缺乏显著特征而未被核准注册。然而在4月3日,USPTO发表文  相似文献   

18.
先有苹果与唯冠“ipad”纠纷,再有加多宝与广药的“王老吉”之争,商标争夺大戏接连不断.一前一后两场大戏,苹果的一个疏忽,加多宝的一时侥幸,造就了这两场不知道应该算悲剧还是喜剧的百亿价值商标争夺大戏.剧情出奇地一致,就像翻拍了同一个剧本,不过换了一下演员,而阵容却同样强大.苹果与唯冠的纠纷已经进入尾声,苹果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对苹果而言,结果的好坏不过是损失小大的区别,这一个疏忽的打击让苹果吃痛不少.而如今加多宝因贿赂风波失掉“王老吉”的许可使用权,贿赂风波背后的扑朔迷离可能还需要抽丝剥茧才能清楚,但加多宝的这个大跟头我们已经实实在在看在眼里.  相似文献   

19.
被咬的苹果     
故去的乔布斯也许没有想到,当年他为了致敬艾兰·图灵和艾萨克·牛顿爵士而设计的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商标,在他创立苹果35年以后,被"唯冠"狠狠的咬了一口.也许唯冠自己也没有想到,一款其公司在1998年生产的名为Internet Personal Access Device产品在十数年之后会在中国内地因为商标注册权而狙杀目前最负盛名的平板电脑产品.很多人把唯冠的这次狙击行为视为负债累累的唯冠向"不差钱"的苹果狮子大开口的还魂之策,一向善于挥舞知识产权大棒的苹果在深圳成为了唯冠的猎物.关于这场争战,业界评述不一,在过往的商标权案例中,多是中国企业侵权败诉,而这次,中国企业赢了官司,所以有人说是中国企业成熟的表现;但也有人说,这场官司尚存变数,谁成为赢家还不好说,也不能就此认为中国企业在商标的使用上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20.
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的ipad商标之争,引发各界关注。本文通过苹果公司对ipad商标步步为营的整合及其诉讼策略,分析了苹果公司面对在中国诉讼的重重障碍而依然全力诉讼的深层原因和苹果公司借诉讼之名行谋划中国市场之实的战略意图,指出了我国企业战略谋划的缺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