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推介     
《国际视野本土实践:亚洲地区性别与法律研讨会论文集》:薛宁兰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2006年12月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在北京主办"亚洲地区性别与法律比较研究研讨会"。这是该中心以性别与法律研究教学网络为信托,推动中国性别与法律研究教学的一次学术聚会。论文集以研讨会为基础,主要研讨了以下四方面问题:1.性别平等法与性别平等法律原则;2.国际人权公约确立的性别平等标准及其国内适用;3.具体性别与法律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与对策;4.法学研究、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妇女研究所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26-27,中国妇女研究会在北京举办"促进妇女/性别教育和培训机制化发展研讨会".会议旨在回顾和总结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在教育和培训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交流并分享各基地推动妇女/性别教育与培训机制化发展的经验,探讨不同类型的基地开展妇女/性别教育和培训的机制化途径,推动妇女/性别教育和培训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教育法令允许存在、政府不予任何资助的华人私立学校。由于它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坚持教学、考试及行政媒介语为华文的原则,它成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中心和堡垒。探讨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对进一步研究战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及其发展趋向将不无俾益。  相似文献   

4.
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历来注重中华文化的保存和发展,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历史悠久、成绩斐然。 5月上旬“马来西亚广西总会中国旅游探亲观光团”一行138位桂籍乡亲在广西开展探亲观光活动,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马来西亚华人为发展华文教育而努力的一些情况。马来西亚有600多万华人,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强。据记载,从500多年前明朝郑和下西洋开始,华人到马来西亚谋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华文教育,只不过直到20世纪初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缓慢,规模极小。教学形式以私塾为主,教材是“四书五经”一类古籍。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教育适时而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月9日,马来西亚《2006-2010年全国教育发展大蓝图》正式出台。作为该蓝图的提出者,马来西亚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希山慕丁向记者阐述了他的实施规划。他希望能够通过这项规划将整个教育体系推向更高的水平,也能够使马来西亚在2020年成为教育强国。从大蓝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来西亚教育部对未来5年的规划,包括各项目标的完成时间表,以及《第九马来西亚计划中2300亿令吉教育经费的分配情况。今年是拿督斯里希山慕丁担任马来西亚教育部长的第三个年头。大蓝图的筹备过程凝聚着他和同事们的大量心血,因此它的公布让希丁慕山部长非常兴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相信,马来西亚对教育的重视及其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面对殖民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的压制,发展道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但依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至今已建立了从小学、中学、大专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它们是促进当地华文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以南洋大学的创立、独立大学的申办为例,分析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前言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也是全球自然灾害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搞好区域灾害管理的多边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亚太地区自然灾害往往波及几个国家,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地震海啸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灾难影响到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马尔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2015年1月20日,湖北高校性别平等论坛成立大会暨"法律政策视域下的性别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湖北省妇联工作者和各高校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学者主要就以下四个专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一、法治与性别平等关系对性别平等含义的界定,华中师范大学龙静云教授认为性别平等是指男女两性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双方在权利、机会和责任方面的平等。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华人虽面对国家机关实施之单元教育政策的深钜影响,但却能发展出一支独特且蕴含着韧力非凡的华文教育体系。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体系可谓是在中、港、台以外发展得最完善和肩负着薪传中华文化重任的体系。马来西亚的华文独立中学(独中)由于注重素质教育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得到华裔家长的支持。但21世纪全球化所带来的英语教育至上思潮冲击了马来西亚的独中。为了应此挑战,独中努力推广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
张笛 《八桂侨刊》2020,(1):81-93
马来西亚是除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地区以外唯一保留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并且华文教育体系完备,具有鲜明的国别特点。对2000年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是整体状况、学校、教材、课程、师资与学习动机六个主题。新世纪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总体呈现以下五个特点:华文教育的推广和国家建设之间的博弈;各层次华文学校皆在夹缝中生存;华文教材和课程体系不完善且水平参差不齐;华文师资紧缺且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华文学习动机体现了深层次的语言意识形态。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华人的努力和奋斗下,整体上既有困境和挑战也有光明的未来,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由于各种国际和国内因素的交织,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前言 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也是全球自然灾害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搞好区域灾害管理的多边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亚太地区自然灾害往往波及几个国家,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地震海啸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灾难影响到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缅甸7国和东非的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4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进国家发展决策中的性别平等主流化,提高全社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将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2004年5月10-11日,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主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性别平等高级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会也是妇女研究所与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国家统计局社科司合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为了增强政府部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别平等问题的认识,切实把性别敏感指标纳入本部门的统计工作,组织者把该次研讨作为一次倡导行动。因此,在50…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研讨会4月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官员和研究机构专家以及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菲律宾、柬埔寨等东盟国家驻华使馆代表共计3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2011,(11):29-29
[本刊讯】2011年10月14日,亚太地区政府信息化大奖FutureGov Awards颁奖典礼在马来西亚行政首都布城举行。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基于创新2.0的城管地图服务模式”(Map Service Mode Based On Innovation 2.0 for City Administration)、浙江省海宁...  相似文献   

15.
陈杰 《八桂侨刊》2020,(1):94-96
《聚族于斯—马来西亚华人研究》是马来西亚华人学者文平强的一部论文集,该书比较系统全面展示了马来西亚华人的各种层面,其中包括有关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现状与走势,以及马来西亚华人在国家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等等的讨论与分析。该书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考,将有助于学术界从方法论和理论视野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中国学界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红杰  战秀双 《友声》2006,(3):17-18,32
应马来西亚创价学会、菲律宾中国了解协会和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的邀请,王运泽副会长率对外友协代表团于2月22日至3月7日访问了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在马来西亚,代表团与马来西亚创价学会进行了工作交流,并看望了马中友协和马来西亚语文局的老朋友。代表团参观了马来西亚创价学会在吉隆坡的会馆和在槟城、霹雳州和马六甲的分会馆。该会的各个会馆都具备举办演出和展览的条件。因此,两会同意今后进一步加强在文艺演出和展览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拜会马中友协时,曾任马来西亚驻华大使的达图·马吉德菲律宾外交部副部长厄兰达·巴索莱奥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华文学校越来越受到马来西亚政府的重视。马来西亚副教育部长冯镇安博士在去年底指出,迈入21世纪,马来西亚企业界将需要许多华文华语能力强,且能言善辩的人才,协助经济发展。马来西亚华裔人士更是关心华文教育的发展,他们指出:大马华人一旦确信政府不会剥夺他们的根,就会全心全意的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为实现2020年经济目标平添动力。著名企业家郭鹤年呼请政府:让华校继续存在及提供学习华文的机会,从而协助华人保存他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素以多元族群文化共存著称,而马来西亚多元文化之发展却因殖民历史、民族国家、族群性民族主义、族群关系、现代化、社会发展等内外因素而显得动态复杂。不同族群对于国家社会的理解、认知与实践也使得族群政治贯穿于马来西亚国家建设进程始终,并成为国家政治与公共生活中敏感却又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马来人、华人及原著民在马来西亚国家建设历史进程中的不同境遇及其应对策略,由此影射的马来西亚的族群关系、族群政治与族群权益,成为反思多元文化主义在马来西亚的实践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见闻魏玉林1997年12月,我和林从龙馆员、李稚农女士赴马来西亚参加了由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市山城诗社主办的全球汉诗第六届研讨大会,在马来西亚住了五个晚上,除开两天半会议外,也游览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怡保市及一些名胜古迹。马来西亚位于多山的...  相似文献   

20.
新技术与妇女就业国际研讨会综述孙荣玲21世纪工业政策──新技术与妇女就业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3月27日─3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30多名与会代表分别来自亚洲8个国家,他们是中国、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孟加拉、越南和斯里兰卡。会议由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