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井冈山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的调控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调控政策的作用政策是为达到一定目的实现所制定目标 ,统一管辖范围内人民的意志 ,规范其行为而制订的原则性规定。它是政府行使其权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井冈山区域经济合作中 ,各县市为顺利实行区域内部县际之间的经济合作 ,实现区域内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协调合作主体关系 ,通常要制订有关的政策加以保证。它对合作意向能否成为现实 ,合作过程是否顺利 ,合作结果能否达到预定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策按层次分中央政府政策和地方政府政策 ,本文主要研究涉及经济合作的地方政府政策。(一 )政策决定了…  相似文献   

2.
欧阳美兰 《前沿》2012,(14):99-100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变得越来越密切.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地方政府一方面在倡导和组织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当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有效发展.本文拟对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不当行为的现状、原因及完善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影响监测中心发布《区域经济合作的格局和走向》报告称,企业将逐步代替地方政府,成为我国区域合作的主体。该报告认为,地方政府的行政力过强,制约了区域合作,形成了区域内要素流动的壁垒,但内生动力将推动企业成为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柱。报告列举了三点理由:企业需要的资源可以通过市场行为获得;企业合作从服务业的合作开始逐步推向全产业;合作将更多地采取项目合作的方式。在新一轮区域合作中,地方政府要为企业跨区域的活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但由于我国市场机制尚未十分成熟,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模式也依然处于探索之中,这使得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频现地方保护主义等行为,这不利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广泛和深入开展。所以规范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地方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地方立法由于各地方利益间的相互冲突而不能进行立法合作,致使区域经济各地方间存在恶性竞争等不利现象,使区域一体化迟迟难以实现。博弈论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以长三角经济区域为例,将博弈论引入我国经济区域内地方间立法,可以建立创设性立法构架,指导其协作性立法。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之所以难以转变,主要是因为职能定位不明确、行为不规范、考核指标不健全,以及行政干预规范制度与惩戒制度不完善。要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对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施加适度限制,并协调推进相关的体制、机制变革。  相似文献   

7.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大量的跨区域公共问题亟须有效治理。协同治理理论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方政府推进合作共治的治理路径指出了可行方向。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阻滞因素主要源自治理环境层面的资源短缺和配套制度滞后、治理方式层面的治理流程不畅、治理结构层面的结构失衡和分散化治理。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合作共治水平,需要从基础环境层、技术保障层和治理主体层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尽快跳脱协同治理标准、协同治理功能和协同治理行动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8.
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转变的进程,这和地方政府指导和推动经济增长的行为密切相关。地方政府行为包括一地经济增长目标的提出、经济增长思路的选择、经济增长战略、战术措施的确立以及一系列经济增长政策的贯彻实施等。一句话,地方政府的行为是转变一地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行为,以及地方政府行为调整和规范等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考察现阶段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与模式,认为地方政府具有成为制度创新"第一行动集团"的动机和能力;并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模式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特征,认为虽然存在不规范的经济现象,但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事实上为市场取向改革提供了低成本、低风险的环境,使改革呈现渐进过渡特征;并且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博奕过程客观上推进了排他性产权的确立与市场主体的培育,并必然伴随地方政府的角色蜕变.  相似文献   

10.
建设武汉城市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促进地方政府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路径。构建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利益协调是灵魂,官员考核是推手,统一规划、产业分工及社会一体化是基本内容,协调机构是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杨英  张守哲 《中国发展》2012,12(4):74-80
目前,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合作存在着由于政府、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关系厘定不清所带来的经济运行机制对接方面的区域治理问题。该文从区域治理的参与主体的分析人手,提出粤港澳进一步合作的思路在于,从区域治理的视角充分规范政府、市场和中介组织行为关系,以建立成熟完善的现代市场体制,实现三地经济运行机制的对接,从而推动以粤港澳为主体的大珠三角真正实现区域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3,(5):94-95
柳建文、唐永峰在《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地方合作对于解决区域公共问题、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随着中国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地方合作已不仅仅局限于地方政府之间,行业协会、商会、公益团体和思想库等各类民间组织也开始在地方合作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同时需要重视对民间合作的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对内地方保护与对外开放合作是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两个显著特征。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说明,晋升激励结构是决定中国地方政府在对内和对外行为选择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条件下,中央政府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晋升锦标激励机制,导致地方政府实施地方保护和分割市场行为。而由于在对外合作中不存在晋升竞争的影响,使得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本文还进一步揭示了地方政府对内竞争与对外合作的动机、表现、后果,以及两种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重要阶段.地方政府的地区利益意识开始勃兴,地方政府间关系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地方府际关系呈现出的新特征,如何恰当定位和处理地方府际间的冲突与合作关键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制度变量。我国经济转型期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既有合理的一面,又有投资行为异化的一面。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异化主要与经济转型期政府主导型经济、财政分权体制、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约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以及政治晋升竞赛等密切相关。因此,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就要依据地方政府职能确定地方政府投资权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地方政府财力,科学设置地方政府的政绩考评体系以及建立规范有序的地方政府间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方政府在国民经济中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层次;另一方面它是组织及参与地区经济活动的主体,拥有对地方经济的决策权及相当的财政资源。地方政府拥有的经济职能、经济权限与经济资源的扩充,使地方政府对区域产业部门之间及产业部门内部...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经济自戕行为析博小随八十年代初以来,随着分权式改革的逐步推进,地方政府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经济管理权限,其在地方经济中的重要投资主体地位也日益确立。加之作为全民所有资产代理者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的多重身份、权力,地方政府无疑是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决定...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地方政府角色及其职能如何定位,温州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温州实践的精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目标是达到“社会共赢”,使社会主体的利益得到平等实现、使公共利益最大化;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其职能是充当公共人、公平人。  相似文献   

19.
区域公共问题是国内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凸显出来的新问题。区域性公共问题的凸显迫切需要地方政府以相互联系与合作的新思维取代各自为政的旧观念,打破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而引发的"碎片化治理"现象,建立以区域公共问题和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为目标取向的协合治理体系。就目前来看,虽然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已经有所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诸多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协合治理提倡通过引入一系列理念、机制和制度安排促使地方政府之间在区域公共问题上出现一种"治理互赖"结构,从而促进各地方政府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参与协同与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地方行为对地区发展的推进功能体现在: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是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引导者和奠基者,它在区域制度创新中扮演“第一行动集团”的角色,它的调控行为将焕发经济体系中蕴藏的活力。从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机理看,地方行为影响着区域经济运行成本、风险与效率。地区经济差异的产生和变动则与政府的竞争行为密切相关。剖析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双重约束下的区域发展,探讨地方行为与地区趋同问题,对于实现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