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靳永 《青年论坛》2005,(2):134-136
金石之学奠基于宋而复兴于清 ,影响清代学术和艺术者甚巨。清代金石学复兴的原因有三 :统治者文武并用的文化政策引导、统治者个人情趣的刺激 ,考据学发展的刺激。清代金石学研究的对象广泛 ,程度深入 ,方法缜密 ,分科细致。就目前看 ,其著述可分三大类 :刻石、吉金、其它(如钱币、玉器等 )。清代金石学对书法学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春秋》2017,(5)
正在金石界及汉画像爱好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汉画看山东,山东汉画看嘉祥。"位于嘉祥县境内的武氏墓群石刻,是东汉末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装饰建筑,形成于公元147~189年之间。自宋代金石学兴起,武氏墓群石刻就著录于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和洪适的《隶释》《隶续》中。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钱塘人黄易重新发掘出土后,震动了整个金石学界。金石家翁方纲惊叹道:"古今著录家鉴赏家所  相似文献   

3.
正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寻觅远古人类文明的踪迹,我国古代有训诂学、金石学。但是,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建立在一系列科学发掘、考证、论证的基础上,是近代欧洲才出现的事情。上个世纪20年代,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中华文化悠久的文明沃土使中国考古学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大型遗址的不断发现,中国古代文明的  相似文献   

4.
《春秋》2021,(5)
正近日,昌邑市博物馆编、昌邑市博物馆客座研究馆员吕金成主编的《封万年砖跋文集》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封万年砖跋文集》以考古学与金石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汉封万年砖的著录、年代、形制、功用、"封万年"印式、含义等进行了综合考证,是当前对汉封万年砖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青花瓷”富含中国韵味、清丽高雅,惊艳全场;《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国政要金石印谱》,合中国金石文化、中国书法和丝绸文化三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赠与195位国家元首,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学术史上,"罗王之学"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学界"抑罗尊王,甚至灭罗存王"。然则罗振玉不仅在促使王国维转向经史之学研究上有着重要作用,在保存传承古代文物、典籍方面亦罕有其匹,其本身的学术研究亦有不小贡献。文章仅就罗氏在金石学向考古学转变过程中提出的"古器物学"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7.
朱晶进 《求索》2010,(2):224-226
从概念和学术史角度,对欧洲与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博学好古和金石学两种学术风气作了比较探讨,指出虽然两者研究对象相近,但是演变结果不同,其中博学好古之风是考古科学兴起的重要因素,而金石之学未能完全发展为现代学科,因为两者学术与社会背景有别。  相似文献   

8.
《春秋》2013,(5):64-64
近日,莱州市政协与当地博物馆合作,编辑出版了莱州文史专辑《莱州历代金石书法选》。该专辑分金、石、书法一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腱示了莱州历代金石抒陵精品近百篇,该书将对弘扬莱州传统书法艺术、留存书法艺术精粹而彰显其价值。  相似文献   

9.
傅元琼 《求索》2012,(6):118-120
《曹全碑》题跋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为对碑刻文字的笔画特点及书法艺术的考察,一是将其视作补证经史的工具。对《曹全碑》题跋最多的翁方纲将其"鉴赏之考订"的主张置于题跋中。翁方纲研究金石,立足于金石学本位,重视考订,但并不将其视为经史之学附庸的思想由此可见一斑。同时,它也反映出"鉴赏之考订"的提出与实践在促进乾嘉时期学术兴盛多元化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水经注》作为一部地书,虽然并非专门记载金石文献,但其著录金石文献极为丰富,其中尤其是于卷二十八《沔水注》、卷三十一《涢水注》、卷三十五《江水注》等卷中收录了汉晋时期荆楚地域七处古碑,尤为珍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及文化价值。本文试就《水经注》著录荆楚地域汉晋时期七碑予以集录考释,以充实荆楚文化研究之内容,亦冀能拓展金石学研究之领域。  相似文献   

11.
<正>(接上期)四、潜心研究勤于著述王襄所处的时代,正是从金石学到科学考古学诞生的时代,他的收藏及研究继承了乾隆、嘉庆以来,尤其是同治、光绪以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在这个基础上义汲取了近现代的科学考古方法,扩展范围,不断进取,这些思想方法都反映在他的著作中。同时,对于研究工作,他主张鉴定为首要,在《簠室题跋》中云:"从来治金石学者有二派,曰考证,曰鉴定,二者以鉴定为要。签定确实而后考证有所附,不然,博引广征徒词费耳",所以他在题跋书、帖、金  相似文献   

12.
《今日浙江》2014,(18):60-60
正张宗祥,海宁硖石人,自幼受其外祖父沈公韵楼影响酷爱书法,初涉颜鲁公,三十岁之后,渐习行草,由李北海而上溯两晋二王风度,下及明末诸家以接晚清之时趋,尤于董玄宰行草间用工,兼以金石碑碣之刚劲,融汉魏碑法,雄浑洒脱,一气呵成。张老对书法创作,最讲究"笔力"、"忌俗"与"气满"三方面,他认为这是构成一幅成功作品的基本  相似文献   

13.
<正>一袭开襟布衫,一脸长须美髯,一头浓密灰发;每日清晨,铺开宣纸挥毫泼墨写胸臆,下笔如神情意绵。注说的正是无锡市政协委员、无锡市五爱小学美术高级教师华斌。华斌委员工作室叫问字楼,自号就叫问字楼主人。"问字"二字道尽其良苦用心。问字以金石:执着在问字楼方寸空间里,无论寒暑晨昏人静心闲时,华斌都勤起作画、书法、读诗、赏琴,尤其对金石印章、紫砂刻画更是偏爱有  相似文献   

14.
谈乐炎 《小康》2012,(7):104-107
1922年艰难起步,1952年成立考古专业,1983年考古系成立,北大考古几乎与中国考古同步,是中国考古学的缩影与往日相比,4月28日这天,北京大学鸣鹤园畔的赛克勒博物馆热闹非凡,2000平米的展厅里,人头攒动。这天是"北大考古90年,考古专业60年"专题展览的日子。"一部北大考古史,就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缩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对《小康》记者说。1922年2月,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开设考古学研究室,这是中国乃至东亚最早的专门考古学机构,成为国内高校开  相似文献   

15.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中国考古学的使命:其一,中国考古学的出发点是认识中国历史;其二,考古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既有其一套现代学术方式,同时又形成考古学中国学派;其三,中国考古展示与文明意识建构,关乎着中国之为中国、"我们是谁"的文化认同问题;其四,考古所揭示的中华文明的起源、连续未断裂的文明原理,具有既属于中国又超越中国自身的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翻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便会发觉这是一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的创新史。书法虽隶属于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小的分枝,其实它却和传统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文字学、考据学乃至文章诗词、金石绘画、音乐舞蹈等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正在台湾大大小小200多个书法团体中,它就像一个着长衫的民国旧人,在一群穿着西装革履的人们中间坚定地往前走着——简介:曹容,名秋圃,号老嫌,斋名澹庐,取自宋朝宰相韩倚《九日水阁》中"莫嫌老圃秋容淡,惟有黄花晚节香"诗句。1895年生于台北市,卒于1993年,耕耘砚田近一世纪。早年从陈作淦、张希衮读经学诗,书法得自张希衮"颜筋柳骨"之方正严谨;后醉心篆隶与先秦金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有人说: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等星。也有人说:李叔同就是一座博物馆。李叔同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确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刘江     
《今日浙江》2012,(4):60-60
刘汀先生是浙江书坛公认的、无可争议的元老级人物,以甲骨文书法篆刻创作享誉天下,主攻金石篆刻与篆书。刘江先生创作丰盛,近年先后获中闰书法终身成就奖,西泠印社终身成就奖。去年冬又出任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在业界拥有崇高威望。  相似文献   

20.
正吴大(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意斋。江苏吴县人,与翁同是同乡,官至湖南巡抚衙门。从吴大一生成就来看,他更以文字学、金石、考古学而著名。在甲午战争中,是自愿请缨却不精军事的败将角色。文人本色英武雄心《前湖南巡抚吴君墓志铭》《续碑传集》所载,吴大青年时代"即慨然有经世之志"。他入都应京兆试,上书条陈时政。秉公直言、无私无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