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大瀓(1835-1902),字清卿,江苏吴县人。1867年进士,授编修。1877年赴晋、陕襄办赈务,不辞劳苦,亲赴灾区察勘,得左宗棠、曾国荃等保荐,次年授河北道。1880年随吉林将军铭安办理宁古塔、三姓、珲春等东陲边务。此后陆续迁任左副都御使、广东巡抚、湖南巡抚等。1895年因在对日作战中失利被革职。  相似文献   

2.
陈芳 《北京观察》2022,(2):74-76
1929年陈寅恪在南院2号写就《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提倡晚清以来的现代学术应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主张后来他一再强调。世人称王国维和陈寅恪为"学术双峰"。陈寅恪,字鹤寿,江西修水人。祖父陈宝箴为晚清戊戌时期著名维新人士,曾任湖南巡抚,积极推行新政。1902年,12岁的他即开始长达23年的游学历程,足迹至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研习各国语言30余种,在此期间大致奠定了"为不古不今之学"的学术研究根底,为后来成就一代学术大师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吴光祥 《群众》2021,(2):63-64
汤斌(1627—1687),清朝政治家、理学家、书法家。曾任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等,负责编修《明史》。他一生勤政清廉,所到之处弊绝风清,政绩斐然。他体恤民艰、生活清苦,每日三餐以豆腐清汤为肴,不沾荤腥,百姓送雅号“豆腐汤”。也有人尊称他“三汤巡抚”,意思是“为官清正如豆腐汤,除弊去害如黄连汤,益属民、复元气如人参汤”。  相似文献   

4.
吴保初上疏     
范泓 《同舟共进》2011,(1):29-29
吴保初(字彦复)是"清末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位即湖北巡抚之子谭嗣同、湖南巡抚之子陈立三、福建巡抚之子丁惠康。这些人之被称为"公子",以高阳的说法,"今有达官之子,或则胸怀大志,卓尔不群;或则真慕风雅,诗文有声,与酒食征逐的纨袴,大异其趣,自然就成了出类拔萃的佳公子……"吴保初之父吴长庆为清末广东水师提督。  相似文献   

5.
张小芹  卢紫微 《前沿》2013,(20):162-163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丛书目录,书中按照我国古代传统的四类分类方法,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就采进的书籍情况看,各总督、巡抚采进的书籍记录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将对各总督、巡抚采进的书籍进行分析,并从中发现其特点及成因.  相似文献   

6.
总督与巡抚的斗争 清代地方首长,以总督、巡抚为尊(新疆、东北等地,未设行省以前,不在此例),然而,总督与巡抚相较,谁是老大呢?总督仂口兵部尚书衔)是从一品.巡抚(加兵部侍郎衔)是正二品;总督辖地有至二、三省者,巡抚则只管一省。如此,则总督似为巡抚的上官,巡抚得听从总督的号令。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总督与巡抚,特别是同驻一省的督、抚.为了谁当老大,常常打得头破血流.以致满城风雨。朝野不宁。此即清史上有名的“督抚同城之弊”。  相似文献   

7.
刘建明 《政策瞭望》2012,(11):58-58
清人高廷瑤《宦游纪略》中记有这样一则问答:有一次,巡抚钱培山问他:"官如何才为爱百姓?"高廷瑤说:"必有一副爱之之心,必有一副爱之之力,无此心则抚摩噢咻(指关心百姓疾苦),无非沽名市惠(捞取实惠),是假之也,何有于民?有此心而才具精神不足赴所欲为(指躬行实践),亦徒虚此爱耳。故真爱百姓者,以实心行实政,废一不可也。"  相似文献   

8.
巡抚的军事职权是督抚制度的重要内容,因缺乏专门研究,一直模糊不清。明清时期巡抚军事职权有其独特内容,因地区差异和形势变化发生不断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正林鸿年(1804—1885年),字勿村、号昪皦、雅号"土人参"。林鸿年祖籍福清,福州出生,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二,父亲是秀才。林鸿年幼年起受到严父慈母的谆谆教诲与良好熏陶。林鸿年从小聪明过人,6岁时就跟长兄一起到得贵巷口附近的一家私塾念书,同年开笔练书法。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功成名遂后,一举成为清朝一品大员,封疆大吏,官拜云南巡抚。在声名显赫的一生中,为官30年,从教35年,有《使琉球录》、《鲁都乡试科举杂史》、《翰林别传》、《海南民情志》、《云南民族风土漫语》等专著,  相似文献   

10.
马祖云 《楚天主人》2010,(11):43-43
最近翻阅史书,重读一则故事,引发一些思考。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一次离职时,僚属们为避人耳目,就在深更半夜用小船给他送了一批礼品。叶存仁既不想私藏暗吞,又不愿生推硬挡,就写下了一首诗,巧妙地加以拒绝:"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其中,"不畏人知畏己知"集中体现了这位巡抚的人生操守,对我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不乏借鉴意义。"畏人知"与"畏己知",一个是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万历年间,贵州巡抚郭子章作《黔记》,历数贵州人物,而于《理学传》中,着重写了《尚书文恭孙公应鳌传》,推崇他在“理学”上的贡献。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田雯作《黔书》.在《人物名宦》中写道:  相似文献   

12.
牛文祥 《春秋》2013,(1):57-58
历下区的旧军门巷.原有一处大宅院.清末的山东巡抚丁宝桢就曾住在那儿。100多年前.丁宝桢诛杀安德海.曾使得当时朝野哗然,举国震惊。  相似文献   

13.
心洗则清     
清朝康熙年间,郭琇任吴江县知县.当时,社会风气败坏,索贿受贿盛行.时任江苏巡抚的余国柱十分贪婪,公然向所属各州县索贿,郭琇虽然不满却也不敢反抗.余国柱东窗事发被罢黜后,江苏巡抚换成汤斌,汤斌把郭琇叫到省城面诫,要求他以清廉为重.从省城回来,郭琇立即叫人打水,自洗厅堂,并郑重宣布:“前令郭琇已死,今来者又一郭琇也.”他痛改前非,脱胎换骨,成为有名的“铁面御史”.  相似文献   

14.
刘老圩是名淮军将领、台湾第一任巡抚、忠诚爱国志士刘铭传的故乡。  相似文献   

15.
钟伟 《传承》2009,(24):108-109
甲午中日战争后,陈宝箴任湖南巡抚,经济上开始发展近代工矿业,政治上逐渐改变了落后保守的观念,一批具有近代政治特色的团体机构应运而生,近代学校和新闻事业在湖南萌芽。他是湖南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6.
钟伟 《传承》2009,(12)
甲午中日战争后,陈宝箴任湖南巡抚,经济上开始发展近代工矿业,政治上逐渐改变了落后保守的观念,一批具有近代政治特色的团体机构应运而生,近代学校和新闻事业在湖南萌芽.他是湖南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7.
自光绪二年(1876年),刑部侍郎袁保恒奏请“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的左宗棠再奏“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最终实现台湾建省——晚清台湾建省历程人们都非常熟悉,学界也有很好的研究。但人们并不清楚,清代前期曾有康熙六十年平台将领蓝鼎元“易台湾总兵而设提督”、雍正末年台湾知府沈起元“台湾道行巡抚职权”和乾隆二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吴金首倡台湾建省之议。  相似文献   

18.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生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卒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早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曾遍游西北、东南各省。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在浏阳倡立学社。遍历北京、上海、南京,吸收新学知识。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入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学》成稿。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设立时务学堂于长沙,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设南  相似文献   

19.
王秋爽 《群众》2023,(18):65-66
《从政遗规》是中国古代重要官箴著作,是陈宏谋编辑的《五种遗规》之一。陈宏谋(1696—1771),是雍正、乾隆时期的清官、名臣,曾任江苏按察使、云南布政使、湖南巡抚等职,至补授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共任职四十八年,曾在地方上从政三十余年。《从政遗规》成书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以官德教化为准则,  相似文献   

20.
刘铭传不仅是清朝任命的首任台湾巡抚,也是抗法护台的英雄和建设合湾的“现代化之父”。他修建了台湾的第一条铁路和第一座煤矿。在电视连续剧《台湾首任巡抚刘明传》中饰演刘铭传的台湾著名演员刘德传这样评价他的这位“当家子”:“他为台湾老百姓所做的一切,至今在台湾老百姓心目中仍占有很重的地位,我很佩服他,他是我的偶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