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1霸权主义  “霸权”一词最早见之于希腊文,用以指古希腊的一些大的城邦对其他城邦的控制。中国春秋时期所出现的群雄争霸斗争也称为霸业和霸道,后来,“霸权”一词被引用于国际关系学。“霸权主义” 是指一个国家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妄图在世界上称王称霸的政策。在世界舞台上,美国的形象并不光彩,被第三世界国家公认为是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  美国的霸权心态形成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权外交的“三步曲”喻权域预言成为现实,按理说应该高兴。可是,有些预言成为现实,会令人气愤,令人痛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旗号狂轰滥炸南联盟,进行军事侵略,就是“不幸而言中了”的痛心事。1995年11月29日,来华访问的奥地利青年联合会总书...  相似文献   

3.
国际形势与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9·11”事件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及特点 “9·11”事件是美国本土第一次遭受大规模恐怖袭击的事件,造成了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它打击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打破了美国是金融安全避风港的神话。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美国的霸权主义是导致“9·11”事件发生的重要根源;伊斯兰世界对美国强权政治、经济制裁和文化侵略的长期厌恶是引发“9·11”事件的基本原因;本·拉丹及其恐怖集团主张摧翻现有伊斯兰国家的世俗政权,具有极大的狂热性和扩张性,是导致“9·11”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经济…  相似文献   

4.
霸权主义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产物。今天美国的霸权主义与传统的霸权主义在特点上发生了变化 ,它更强调秩序和价值观 ,要全世界自觉地遵守它的价值观 ,顺从它的秩序。因此 ,美国的霸权主义往往以意识形态、民主、人权、价值观为武器 ,进行思想扩张 ,达到让所有的国家顺从美国的秩序 ,使美国能攫取更大的利益。一、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的新特点1、全方位称霸。冷战后 ,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野心在增大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都体现出来。在政治上 ,美国的主要表现是干涉别国的内政 ,把其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强加于他国 ,在全球推行其…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以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自居,霸权主义抬头,正加紧推行旨在称霸全球的“参与和扩展战略”,试图建立美国为领导、西方占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美国正在大力推行“控制欧亚、称霸世界”的“东西呼应”战略:一方面,美国在欧洲极力扩大军事集团,推进北约东扩进程;另一方面,在亚洲发展双边军事合作,强化与日本的双边军事合作。对此,有的舆论将北约东扩和加强美日军事合作称作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一对“双胞胎”。美国这种力图称霸世界的企图正对国际关系带来越来越明显的消极影响,并受到…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底奥巴马宣布他是美国“第一位太平洋总统”以来,美国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融军事、外交、经济与意识形态等手段于一体的“重返”亚洲战略,尤其是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部署和实施“重返亚洲”战略的步伐明显加快,强化对华战略制衡和防范力度进一步加大,从地区到双边全面加强对华竞争姿态。美国的“重返”给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带来新元素,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出现一些新变化。一、中国面临来自美国的竞争压力加大首先,美国着力打造同盟及伙伴关系网络,对华实施离岸制衡的后果是:亚洲国家在安全上进一步陷入选边站队的处境。尽管无需夸大由此可能给中国安全带来什么样的威胁,但它却是美国削弱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中国在外交上面临的竞争压力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对南联盟的侵略战争后,世界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演变,而冷战思维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江泽民主席指出:“美国现在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特别是海湾战争以后,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气焰更加嚣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到处插手世界和地区事务,动辄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制裁,恣意侵犯别国主权甚至公开推行军事干预主义,这些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在上海访问时也不讳言其战略图谋,他说:“我…  相似文献   

8.
胡腾蛟 《求索》2011,(12):94-95,221
冷战后,美国将公共外交作为“塑造和平”的新范式加以广泛应用,其内容日益拓展到社会学层面上;从特点上看,美国公共外交与地缘政治战略、反恐战略和国家形象修复战略紧密结合以维护其软实力优势。从发展趋势看,美国开始探讨公共外交“去中心化”。更加强调以公众为主体,着手解决“有效性”问题,以最大程度地维护美国全球利益。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焦点。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正是在与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斗争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邓小平人权思...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埃伦·伍德认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类型的殖民主义的经济与军事扩张都是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基础,当代以资本剥夺逻辑为信仰的新帝国主义仍然延续着这种丛林法则。当代新帝国主义的丛林法则呈现出貌似正义实则侵略的悖论特征。伍德关于新帝国主义新丛林法则悖论的揭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对外经济与军事扩展的霸权主义本质,也警示我们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必须坚守和平崛起的中国立场,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为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24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侵略南联盟,对南斯拉夫进行狂轰滥炸。我国政府领导人当即表示反对,对这种霸权主义说了“不”。5月8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发射导弹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炸死炸伤我国的记者和外交人员。全国人民同仇敌汽,齐声谴责。数以万计的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12.
自1996年3月以来,台湾当局在改善两岸关系问题上出尔反尔、言行不一;在政治舞台上翻云覆雨,从“内政”、“外交”、经贸、军事等方面,不遗余力地进行全线出击;同时与岛内“台独”势力相勾结,深陷“分裂分治”的泥淖,终于导致台湾当局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均面临不同程度上的困境。屡遭挫折的“务实外交”台湾当局极力谋求与日、美关系新突破,努力巩固“邦交”、拓展与“非邦交国”实质关系,并继续联合在野势力,积极推动台湾“参与联合国”、加速进入世贸组织。尽管台湾当局在“外交”领域进行全面主动出击,但是,却接连…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焦点。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正是在与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斗争中,邓小平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邓小平人权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他不仅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权外交”的攻势,严正阐明了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保障、实现人权这一科学的正确的道路。一、针对西方国家“人权无国界…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美国的侵略政策,主要以兼并美渊大陆为内容。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可以说是美国的世界侵略政策的起点。亚当姆斯的《美国外交政策史》一书就曾指出,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至十九世纪末年美西战争止,“美国为着一个巨大的任务而忙碌——即为准备取得全世界霸权的任务而忙碌。”美国在夺取世界霸权的过程中,“争取太平洋霸权及控制其商业财富,贯串了全部美国历史”。这种“称霸太  相似文献   

15.
(一)  正当人类满怀和平的希望迈向新世纪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却出动4艘航空母舰和上千架战机,向弱小的南联盟倾泻了数千枚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制导炸弹、集束炸弹,并悍然袭击中国驻南使馆。科索沃战争像一面镜子,无情剥下了美国“人权”、“民主”、“自由”的重重伪装,彻底暴露出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嘴脸。它似一座警钟,告诫善良的人们认识北约“战略新概念”的本质,警惕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它更是一部军事教科书,让人们从这场极不人道的侵略战争中,窥见高技术战争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和未来走向:一是部队…  相似文献   

16.
段小蕾 《人权》2010,(1):41-45
上世纪70年代末,在冷战背景下,美国政府开始大张旗鼓地推行人权外交,输出意识形态,实行霸权主义:受其影响,其他一些西方国家也将人权引入双边关系领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美国迅速将人权攻势的矛头对准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在各种场合攻击我国人权状况,试图干涉我国内政。藏独、  相似文献   

17.
7月20日~8月3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风尘仆仆地先后出访世界8国,在一长串出访国家名单中,包括被美国称之为“邪恶轴心”的伊朗和“欧洲最后一个独裁者”统治下的白俄罗斯“。反美斗士”查韦斯与这两国领导人大谈友谊,抨击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查韦斯周游列国,结交反美同道;他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努力提升委内瑞拉的国际地位;他在俄罗斯签下巨额军火合同,打破美国对委内瑞拉军售限制;他大谈联合国作用,目标是让委内瑞拉当选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结交反美同道建立反美联盟是查韦斯出访的一个重要目的。白俄罗斯和伊朗等国,是美国所敌视的国…  相似文献   

18.
李峰 《半月谈》2004,(16):67-67
美国向伊拉克“交还”了主权,如何评价这场战争的结局.成了美国和国际舆论的焦点。明眼人看得出,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动力、指挥这场战争的大脑神经,外交上是单边主义,军事上是先发制人战略。说白点,单边主义就是“美国利益第一主义”,先发制人战略就是“想打谁就打谁战略”,“打谁都有理战略”。这就把世界和平放在了由“两霸论”组装的不定时炸弹上.铸成了实实在在的“美国成胁论”。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国际政治条件下,文化霸权己经成为一种新现实。文化霸权是凭藉政治霸权和军事霸权走上世界舞台的,其根本原因正于今天的全球化运动是一个与西方主导的现代化同步的过程。本文描述了文化霸权主义的五种表现形式,指出作为文化霸权主义对立面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保护主义因其文化资源的相对短缺,因而在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中面临着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20.
欧洲移民构成了早期美国社会的主体 ,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深受移民母国文化的影响 ,并在北美特殊的环境中经历了变化和发展。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和个人解放 ,以及新教伦理中“使命观”的价值取向等 ,影响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美国人自命对保护人权负有特殊的使命 ,美国的霸权主义人权外交就根源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