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公消费”不独为当下有,早在2000年前秦汉时期就有,而且历代王朝为规范“三公消费”、杜绝铺张浪费花了不少力气,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
地方“两会”对“三公”经费锱铢必较,刨根究底的精神可赞。“三公”花销多少才算合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三公”经费并非越少越好。我觉得此话应该这么说,在不影响、不削弱政府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三公”经费越少越好。道理浅显,首先,“三公”经费来源于国家税收,节俭意味着可以将更多的公共财政投入民生领域。其次,少花钱有助于减少“三公”消费中的腐败,廉洁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3.
“三公”经费不合理支出,不仅消耗建设发展资金,而且容易滋生腐败。此次中央要求从上到下公开“三公”消费,既是顺应民意的行为,又是治理“三公”经费不合理支出的重要举措。治理“三公”经费支出,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动作     
《中国人大》2012,(14):5-5
国土部:去年三公支出3535万元支出均控制作预算内 7月19日,国土资源部公布《2011年度国土资源部部门结算》,其中“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情况显示,财政部批复国土资源部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3786.49万元,  相似文献   

5.
颜玉华 《今日海南》2013,(10):40-41
自从“舌尖上的反腐”不断深入,政府机关的公款吃喝已经像过街老鼠受到全社会声讨和监督,“三公消费”得到有效遏制。但随着央企、国企和其中的上市公司年报的发布,其天价业务招待费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政府机关要反“舌尖上的腐败”,央企、国企和其中的上市公司能否例外?有人主张要区别对待,有人认为央企、国企和其中的上市公司的三公消费也应晒一晒,“舌尖上的反腐”不应有“特区”。笔者认为有必要厘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于国酒茅台来说,2012年初最惹火的话题无疑是茅台酒成为全球奢侈品牌。茅台以120亿美金的品牌价值超过奔驰,成为全球第四大值钱的奢侈品牌。卖到2000多元一瓶的茅台酒被人形象地称为“耍酒疯”。当有记者问及茅台方面对“三公消费禁喝茅台”提案的看法时,茅台高管反问记者:三公消费不喝茅台喝什么?而与此同时,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发布统计报告宣布,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奢侈品消费大国。  相似文献   

7.
对于三公消费这样一个难题,我们到底能否解决,又怎么解决?我个人认为,关键是看我们能否把三公消费问题纳入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并使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这将会使三公消费中的公共性得到切实彰显,从而取得解决这一问题的不竭动力源泉,可以说是解决三公消费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熙瑞 《人民论坛》2011,(10):234-235
对于三公消费这样一个难题,我们到底能否解决,又怎么解决?我个人认为,关键是看我们能否把"三公"消费问题纳入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并使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这将会使"三公"消费中的"公共性"得到切实彰显,从而取得解决这一问题的不竭动力源泉,可以说是解决"三公"消费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新一届人大权力机关和新当选人大代表,将义不容辞地去履行职务。因为社会发展中许多权力监督的事务都需要人大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去努力尽职,即包括压低行政成本、约束“三公”消费、监督政府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强化对垄断行业的监督、反腐倡廉、以及民工欠薪、药价虚高、房价畸高、教育乱收费等问题的解决都寄予到人大监督身上,需要人大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强化自己的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三公”支出的本质是一般预算支出,出了问题原因不外乎两个,要么预算出了问题,要么执行出了问题。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法律原则,“三公”支出水平理应受预算制约。  相似文献   

11.
相比“八项规定”、“反四风”等反腐重拳,公务禁烟令的价值显然被舆论严重低估了。事实上,这不仅是带头控烟的强力举措,更是节约“三公经费”、厉行反腐的一记棒喝。就像公务消费曾经撑起了高价白酒的异样疯狂,如今的天价香烟市场,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坛》2011,(10):7-7
据人民网9月16日载,随着中央“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地方“三公”经费公开再次引起公众关注。陕西省太白县人大常委会把县政府开展部门预算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今年财政监督工作的重点。年初的第48次主任会议要求财经工作委员会加大督促力度,力促“三公”经费公开。会后,县财政局公开了公检法司、农林水等12个重点单位的财政预算。今年8月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开展1—7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视察调研活动,县财政局将“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作了详细汇报,全县“三公”支出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从"三公"账单公开起步,温州以改革促公开,以公开消除腐败,着力打造"看得见的政府"。从公务接待到公车管理再到公款出国,温州在一年之内集中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公"消费问题,果敢而谨慎地率先在全国作出诸多尝试。温州"三公"消费改革,特点十分鲜明:实行全程全面公开,让"三公"经费使用阳光化、透明化。"温州对‘三公’的每个‘公’都要求公示,完善了‘三公’改革的制度,这是职务消费改革的深化。"温州大学行政管理学教授吴玉宗说。  相似文献   

14.
叶青 《时事报告》2011,(5):42-43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公开透明,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公”消费一直是一笔糊涂账,饱受公众诟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多少事”,实现“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坛》2011,(8):6-7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7月19日报道,截至7kl18日22时,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31个公开了“三公”经费,并呈加速态势。31个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的程度和内容,有的细致,有的“粗枝大叶”。其中,审计署7月11日公布的“三公”数据,精细到了“出国人次”和具体“车辆”。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19日,一场“三公”[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经费公开的财政改革,在四川省雷厉施行。四川首次一口气公开了53个省级部门“三公”经赞;随后一周之内,从省会成都开始,全省21个市州,相继公开了“三公”经费。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后执政新风劲吹,点燃了公众对国家进步的热切渴望。与之相应,我们党大刀阔斧治权治吏,互联网揭腐和各级政府的快速反应形成全局性互动,一时间“反腐风暴”形成风声鹤唳之势。此外,“八项规定”,严控“三公消费”,反对文山会海、铺张浪费,官员财产公示呼之欲出,无不把公权力置于民意的聚光灯下。于是,不少干部开始感到“不习惯”、“不自在”,有的甚至如坐针毡。  相似文献   

18.
“三公”经费问题的解决,毕竞是建立在公布基础上的。如果连公布都做不到,那凭什么让民众相信“三公”经费问题能解决呢?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是历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话题,2012年是中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收官之年。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共十八大将召开的背景下,网络反腐将在监督换届选举、官员生活作风、“三公”消费,曝光官员贪污受贿等方面继续“给力”中国反腐进程,与此同时,网络反腐也亟须补齐制度建设的短板。  相似文献   

20.
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然而,在90多家中央部门公布了“三公”经费数据后,地方政府的“三公”经费公开却没有跟上步伐,绝大多数地方行动迟缓。(9月15日《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