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莹 《南风窗》2014,(18):73-74
<正>不管"和平"前面加上什么修饰,真正的和平都不可能绕开历史来操作,而必须通过有诚意的对话与检证来建立。8月15日是日本第69个战败日,像去年一样,安倍首相当天在千代田区武道馆举行的日本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再次未提1994年村山富市以来日本历代首相必提的"加害责任",且以"和平誓言"替代"不战誓言",令人怀疑这是为明年日本战败70周年发表"安倍谈话"做铺垫。《东京新闻》报道指出,鉴于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旗号改变日本安保军事政策",和平誓言"与"不战誓言"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郑成 《当代世界》2015,(8):28-29
<正>近来,预定发表于2015年夏天的"安倍谈话"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早在2015年春季,安倍首相就表示他的谈话在历史认识方面会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但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未来,而且他也没有打算重复使用村山谈话。用安倍本人的话来说,如果是同样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再说一遍了。但是对深受日本战争创伤的东亚各国  相似文献   

3.
<正>"安倍谈话"是日本政治"总体保守化"的具体表现,是日本"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国际宣言。日本右翼和一些保守势力力求摆脱"战后体制",挑战二战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成果的行动,不仅表现在出台安保相关法案、修改和平宪法等方面,还以否认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历史修正主义言行伤害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受害国的民族感情。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关日本与亚洲受害国"历史性和解"的美好话语,已经被"安倍谈话"的妄言打上了休止符。这将给未来中韩日三国关系的发展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4.
雷墨 《南风窗》2014,(6):21-21
<正>在3月3日的参议会预算委员会会议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在"村山谈话"问题上"将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这是安倍本人迄今在这个问题上最明确的表态,尽管依然略显含糊。安倍第二次出任首相后,奥巴马政府内就有对安倍历史修正主义倾向的担忧。在去年2月首次访美行程中,美方没有给安倍在国会演讲的"礼遇"。一年来的情况已经表明,美国的"担忧"并不多余。安倍马不停蹄的"地球仪外交",在效果上也因历史问题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当地时间8月14日下午6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了他酝酿已久的"安倍谈话"。谈话尽管包含了此前外界广为关注的就二战侵略道歉、反省等内容,但却是以继承历代内阁立场的方式间接提及;谈话提及"殖民统治"和"侵略"措辞,但没有明确表示这是日本的行为。谈话发表后,日媒和国际主流媒体纷纷对安倍提出批评。日本及国际舆论对谈话广泛关注2015年以来,安倍谈话始终是日媒及国际主流媒体聚焦的热点议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4,(1)
<正>今天看来,引发轩然大波的特保法也不过是安倍为国家安保会议构建的一道藩篱。安倍推特保法要速战速决,实是内心的焦虑所致。2013年12月26日,梅开二度的安倍晋三执政一周年,其以私人立场参拜靖国神社的"悍然"之举引起相关国家激烈反应。在外界看来,安倍打破了小泉之后历任首相任内不参拜的惯例,虽说其是兑现竞选承诺,却拉上中日、中韩关系陪绑,还可能牵扯到违宪,的确过了界线。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安倍此举是日本国内政经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当前,"安倍经济学"射出的前两支箭(量化宽松、财政刺激)效果看似不错,但第三支(推进经济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7.
言论     
日本营造温总理访日氛围的背后外交部3月27日宣布,温家宝总理将于4月11-13日访问日本。就在同一天,还传来两条关于中日关系的重大新闻:一是日本最高法院就“光华寮”诉讼案作出判决,撤销台湾方面胜诉的二审判决而发回重审;二是中日第七轮东海问题磋商将于3月29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而此前一天,安倍就“慰安妇问题”以首相身份表示道歉。安倍作为日本第一位战后出生的首相,其政治理念上的保守  相似文献   

8.
10月20日是日本新政府"满月"的日子.一个月来,以"第一位战后出生首相"为特征组建的安倍政府,其政治属性始终是人们观察的对象,所选择的内政、外交政策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陈言 《南风窗》2014,(4):70-73
<正>美国对安倍主张"摆脱战后政治体制的束缚"持很深的怀疑态度。由于冲绳地方选举未能如愿,安倍去年底送给美国的大礼基本落空,日美关系将更加不顺。在美英法德等国领导人"集体回避"背景下,2月上旬中日领导人先后到俄罗斯索契与普京会谈。日本媒体报道称,安倍首相把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看成是打破中国对日包围网的一张王牌,临时更改了原拟出席闭幕式的行程。相比中国不让自己在索契开展日中"走廊外交",安倍更对自己去年底参拜靖国神社后美国表示的"失望"耿耿于怀。安倍希望在3月下旬海牙核安全峰  相似文献   

10.
<正>中日关系正处在趋缓走暖的趋势中。应该在这种趋势的政治行程中来定位"安倍谈话"。一个已实现以及或可能实现的中日关系趋缓走暖的政治行程表是:一、2014年11月10日,在中日达成四点原则共识的基础上,习主席应约与安倍首相会见,使两国关系持续两年多的空前严峻局面终于迎来重要转机,"习安会"还对推动中日之间开展各个级别、部门、领域的对话乃至地方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言 《南风窗》2013,(10):78-79
安倍内阁目前已有4名大臣参拜,这是8月15日日本战败日这天安倍首相参拜的最明显前兆。但对于靖国神社问题、对二战的性质问题,日本舆论已经明显不再支持安倍。安倍内阁在2012年12月26日成立后,即便过了百日与国民及舆论的"蜜月期",也还备受追捧,支持率一个劲地上涨。4月16日,保守派舆论阵地《读卖新闻》的民调结果是,安倍内阁获得了74%的支持率。不过这一切似乎在4月22日麻生太郎副首相等3名内阁成员及100多名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紧接着23日安倍晋三首相模糊"侵略"定  相似文献   

12.
雷墨 《南风窗》2013,(18):76-78
安倍把改善中日关系的路径建立在"强化与周边邻国合作、遏制中国抬头"的基础上。但地区现实表明,日本的"国家正常化"不可能建立在"异化"中国的基础上。没有在今年8月15日当天参拜靖国神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心中的"遗憾"又多了一分。去年8月15日,沉寂5年再度竞选自民党总裁的安倍曾参拜靖国神社,并多次表示"为先前担任首相时没能参拜感到痛憾至极"。事实上,真正值得安倍遗憾的是没能像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时那样打开对华外交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4月1日,日本安倍内阁用阁议的形式出台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以取代自1967年就业已存在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安倍内阁的这项举措在正式出台以前就被认为是对过去日本武器出口规制的彻底颠覆。2014年7月1日,安倍内阁正式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的阁议,战后宪法"专守防卫"的原则被突破,日本将被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国内相继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4,(3)
<正>日本的退休首相由于人数众多,政见各异,很难对现政权构成明显的压力。昔日首相对安倍的批判,更多地集中在外交和核电政策上。日本在世的前首相有十多位,最近小泉的前任森喜朗确定出任东京2020年奥运组委会主席,另一位前首相细川护熙正在竞选新一任东京都知事,而不久前包括中曾根康弘、村山富市、小泉纯一郎等前首相纷纷就安倍的政治、外交或核政策发表了批评意见。日本昔日首相这个群体,开始引起世人越来越浓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李润泽 《南风窗》2013,(16):74-75
"双面外交"不见得会左右逢源,中韩乃至美国的担忧越来越强烈,而国内的保守派们也对安倍的模棱两可颇为不耻。参议院选举后,他或许就要显露本来面目了。东京永田町(日本参众两院所在地)有一则流传颇广的段子——首相捡到了传说中的神灯。神灯精灵说:给你实现一个愿望!略作思忖后,首相提出:"我要建立长期政权!"神灯面露难色:"政治家让人失望、媒体恶评如潮。想咸鱼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参议院定期选举后,日本政党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自民党为核心的修宪势力,战后70余年来首次同时控制国会众参两院提出修改宪法动议所必需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议席。从国会势力对比来看,不支持修改宪法的政治势力已无力阻止修宪进程。若无意外,安倍提出的2020年实施新宪法是可能的。但是,安倍要执政至2021年还要过两关。以民进党、日本共产党为核心的在野党"选举共斗"给下届众议院选举带来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17.
雷墨 《南风窗》2014,(3):19-19
<正>1月19日,日本自民党第81次全党大会在东京召开。日本自民党党首、首相安倍晋三在大会上致词,强调今年的主要工作是"经济"和"修宪"。该党运动方针明确写出支持安倍宣扬的"积极和平主义",还表示将在教科书编辑方面避免陷人"自虐史观"等,写明将"继承"参拜靖国神社。在此之前,安倍接连安排包括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外务副大臣岸信夫在内的亲信访问美国,修补因参拜靖国神社而受损的日美关系。在上届自民党全党大会上,安倍做了"愿意与中韩两国改善关系"的表  相似文献   

18.
<正>战后至今,日本对于二战时期的侵略历史一直没能彻底正视。在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邻国的压力下,日本政府于战后50周年的1995年发表"村山谈话",对侵略战争进行了有限的反省和道歉。但此后历届日本政府尽管重申其精神,但鲜有出其右者。有研究指出,战后日本具有"翌年法则"怪象。[1]日本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有限的历史反省,常态的错误言行。日本错误的二战史观伤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破坏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18)
正在保守主义和改革派思潮的共同作用下,"安倍体制"借内阁改组得以确立。现在修宪是"安倍体制"划定的阶段性目标,在野党不能改变,公明党不能改变,天皇退位也不能改变。随着首相官邸8月4日公布新内阁成员名单,"第三届安倍内阁"成立两年来的又一次内阁改组宣告完成。根据日经新闻网的民调数据,内阁改组一周后,安倍支持率达到58%,与5月和7月下旬调查时的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20.
风云     
《南风窗》2012,(25):21-21
日本大选搅动政坛分化组合11月29日街头竞选中,日本民主、自民两党党首分别就日中对立表明态度。首相野田佳彦表示"不能丧失大局观","必须克制以言语挑衅他国的行为"。而安倍晋三主张加强海上保安厅的应对能力,称"首先必须凭借数量优势进行阻止"。安倍本人的观点一直是偏右翼,但许多日本财界大佬支持安倍,因为他们相信安倍能够处理钓鱼岛危机,修复中日关系。而在"第三极势力"中,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对华强硬。石原和日本维新会代理党首、大阪市长桥下彻已合流,并在积极拉拢"大家的党"以及"减税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