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关系的核心。新时期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面临着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观念与现代学生主体意识的冲突,二是教师过重的工作压力与学生迫切需求的冲突。教师素质、师生个性心理差异、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影响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第二,构建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机制;第三,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的学生社团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育新载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活动新载体,为和谐教学关系与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沟通新载体,为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锻炼新载体。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贫富差异是当前高校办学中存在的客观现象,这一现象通过作用于学生本体、师生关系、高等教育等对和谐校园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刚性因素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自身减贫能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等措施,以尽可能减少因学生贫富差距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的高职院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交流形式的多样化,知识的传播渠道日益扩大,但高职院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之门却在缩小。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这一关系如何互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只有以全纳教育的理念建立和谐的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师生只有走进彼此的心灵,形成更多的融合视野,才能实现教育走近人、关怀人、引导人、感召人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高校师生关系应是无功利色彩的“亦师亦友”关系.现实中高校师生关系却表现出功利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师生关系上的“物质化”、“工具化”、“平淡化”等方面.引发并导致功利化倾向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大环境的渗透影响、教学空间环境的改变、师生考核评价机制和标准的偏差等.矫正并形成健康、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应引导师生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行,完善师生考核评价机制和标准,并积极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师生关系冲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的伦理关系,建立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社会文化的变迁,导致高校生活中师生关系出现问题,甚至存在个别严重的冲突;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交往环境、教育管理方式的原因,也有教育主体方面的原因;为此,既要创造师生交往的公平环境,拓展师生交往关系的领域和方式,又要引导高校交往主体以合理的方式实现交往。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对关系,与教育效果密切相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将爱作为教育之魂,促成师生之间真诚、平等的情感交流,营造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教育还应注重学识和教态,唤起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相似文献   

8.
浅析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最普遍、最根本的人际关系,现今由于教师知识权威的被消解和师生之间缺乏交流,高校师生关系逐渐趋于淡漠。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原因,分别从教师、教学管理机构、学生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只有合理的调整教师、教学管理机构、学生的关系,在三方面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师生关系作为高校最普遍、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影响着高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等方面。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构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阐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从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创设和谐课堂,是许多教师关注的话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信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信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现代教育论也认为:“教育是一种旨在引起学习的师生间互感互助的交流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动态因素。学生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因此,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面貌,影响着教学的成功。怎样才能密切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呢?本文拟在以下几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德育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然而,据调查,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却不容乐观:课程设置存在着不合理性;学生对德育课的认同感不强;教师教学倦怠现象比较突出;师生互动程度过低等。在高校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社会互动理论,从提高大学生对德育课的认同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德育课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增强德育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师生关系由于受到高校扩招和市场机制的影响,存在冷漠化、功利化、祭张化等问题。重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应从确立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引导师生加强交流与沟通、改革现行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业绩评定制度、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入手,认真剖析新形势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掌握高校师生关系的规律,寻找到改善和优化师生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师生关系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学校所有关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其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和谐校园的构建。当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必须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同时着手,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一般意义上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教育教学中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根据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线索,从探讨师生关系异化现象出发,揭示了师生异化现象的本质——师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发展需求同当前师生关系范式滞后间的矛盾,并指出以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为核心的传统师生关系致使师生关系物化,最终演变为异化现象。结合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溯源和内在属性,强调构建师生命运共同体是加快教育现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消除师生关系异化的最优范式,必须从坚持立德树人的主体地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创新高校载体建设四个维度构建师生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方略,从而引导广大师生勇担时代大任,形成学生成才、学者成功、学校成名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目标助跑助力。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局面,师生关系作为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素质教育中的日益深入,引起了人们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高校师生关系,努力创建和谐平等和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定位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校是教育领域崛起的一个新群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完成,而且对民办高校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新形势下,高校师生关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正确认识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定位和特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的放矢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已成为关系到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握好教学目标、学生参与度、发挥学生主动性、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益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师生和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和谐,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各方面的和谐。它需要把职业道德和父母情怀融为一体,处理好师生间的伦理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重视教学中的精神交流,达到师生相得益彰的状态。师生和谐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动态的和谐,它是非强制性的一种理念,比强制性的规范更具有长效深入的功能,应成为教育教学永远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果,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与发展。所以,用科学的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而教师在教学中的“微笑、幽默”和对学生的“宽容、赞美”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