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海洋世纪的双重影响下,各国利益意识迅速增强,安全视野不断拓展,尤其是海洋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和作用大幅度提高.我国作为海洋大国,但海洋安全层面还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面对海洋安全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居安思危,自觉增强海洋安全意识,切实提高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能力,在维护中国海洋安全的过程中努力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海洋强国”一词的使用频率日渐增多,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战略.与此同时,面对国际海洋权益竞争以及坚决维护海洋权益的必然要求,面对国内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新型海洋利益集团的形成以及公民对于参与海洋管理的强烈诉求,海洋社会管理越来越成为建设海洋强国与新一轮海洋管理的重要领域.如何立足我国海洋国情,借鉴世界其他海洋强国在海洋开发、控制与综合管理经验,科学规划,系统布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梳理与界定,提出“构建以海洋局和国家海洋委员会为中心的、以各级海洋协调委员会为协调组织的、以沿海社区为基层平台的中国特色海洋社会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我国虽一直致力于海洋环境保护,但海洋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这已严重制约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针对海洋环境的现状,采取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性。建议要尽快完善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方面的立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当引入到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评价工作中;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实现部门间、政府间、陆地与海洋的综合;设立奖惩分明的保障体系和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现代化深入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实践中,必须注重把握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要素、整体发展和合力推进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新时期的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已关乎中国的经济命脉和长远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我们必须认清我国当前及今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各种现实及潜在的挑战及威胁,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惟其如是,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重任的顺利完成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青岛要打造蓝色经济领军城市,蓝色产业崛起是其中的一大核心。坚持海洋科技创新引领、优化蓝色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提升青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特色鲜明的蓝色文化产业、积极发展蓝色金融是实现青岛蓝色产业崛起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海洋开发的世纪,也是海洋争夺的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发、利用、争夺海洋资源是不可避免的世纪潮流.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必须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海洋意识是确立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思想基石.建设海洋强国,必须首先从增强国民海洋意识开始.  相似文献   

8.
作为最古老的全球公域的海洋,承载着世界的安全与繁荣的重任。确保航海自由、海上贸易航线、海上关键基础设施以及能源流向,都涉及北约的安全利益。在海洋安全面临着巨大的诸如海洋环境恶化、海盗肆虐、新兴国家海军快速发展等挑战下,北约打着保护全球公域的旗号,根据后冷战时代海军执行的几个行动实践,在北约新战略概念指导下,2011年1月通过了"联盟海洋战略"。北约海洋战略赋予其海军承担"集体安全与威慑"、"危机管理"、"合作安全"和"海上安全"的核心使命。在利比亚战争中、在反海盗行动中以及目前的叙利亚危机中,北约海洋战略得到检验,尽管也暴露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政治意愿投资海军。偏重于海洋的军事领域、并以军事手段解决海上安全的北约海洋战略,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存在着潜在的负面影响:北约的海军力量可能会遏止中国海军突破第一、第二岛链;可能会介入中国与邻国的海疆纷争;对中国海军保护能源安全也会构成挑战。这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确保海洋安全战略所必须高度重视的。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是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如何实现海洋高校党建与实现与海洋文化发展相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快海洋高校党建工作与海洋文化发展的有效契合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大连海洋大学以蓝色海洋文化打造为依托,实现了高校党建与海洋文化的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10.
“海洋的世纪”这一称谓是世界各国全面开发海洋的体现.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开发对于国家经济、区域社会、海洋科技、能源开发、海洋权益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国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海洋环境保护政策是国家治理海洋环境,规制用海主体行为,分配海洋生态资源,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海洋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优化与完善直接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关乎"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演变与特征分析是深入研究海洋环境政策的前提。运用政策内容分析法,以1979年至今中央部委发布的161项海洋环境保护政策为样本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海洋环境政策体系演变呈现出低位徘徊、持续性增长和稳定周期性震荡的三阶段特征;多元政策制定主体间能够描绘出"简单协同"的二元决策协作网络图谱;在政策工具选择上,呈现控制型政策工具过溢而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和鼓励-参与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确立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华民族走复兴之路的伟大创造与壮举。空间经济学理论揭示,蓝色经济涵盖的主体是对包括陆域国土、海洋国土及领空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以生产关系调整和生产力空间布局重新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形态;海洋经济涵盖的主体是对海洋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以海洋为空间依托而形成的经济形态。蓝色经济作为一个具象表现的经济形态,是一个不同于海洋经济概念,而又包括着海洋经济所涵盖主体内容的全新经济概念,这一概念决定着一种新的商品经济形态的建立;决定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需要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实施新的科学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重视海洋主权维护、海洋经济开发、海陆统筹发展。本文从海洋战略角度出发,阐述如何理性捍卫海洋权益和担当经略海洋使命;从海洋文化内涵出发,分析如何强化海洋文化和发挥海洋文化对经略海洋的支持作用;从海洋开发角度出发,提出国家海陆统筹格局的合理设想。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人才众多,海洋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但同时,也存在着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海洋生态环境脆弱,淡水资源缺乏等制约因素。目前,半岛蓝色经济区面临新一轮蓝色经济浪潮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其他海洋经济区的诸多挑战。因此,建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建成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先导区。  相似文献   

15.
海洋科技创新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战略。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经济协调发展贡献巨大,是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山东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沿海地区居前列,但海洋科研效率相对较低,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仍需提升。蓝色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山东海洋科技创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省内7个沿海城市竞争日趋激烈而合作不足,海洋科技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创新体制滞后,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与蓝色经济发展脱节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主权的构成要素、国家统治的基础;而海洋基本上仍处于产权基本尚未分化的状态,准入自由、人类共有状态,陆地与海洋的差异因此形成两种不同的国际法秩序:一个是海洋国际法,另一个是陆地国际法。表面上海洋是自由的,没有主权归属问题,但是实际上却属于海权国家。但海洋自由并非单纯国际公理,更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产儿。海权的兴起离不开航行自由(国际海洋法)、贸易自由(海商法)与海洋政体(宪政政体)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蓝色经济区的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色经济区是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是涵盖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因素的复合功能区。其外延从空间层面看包括海洋板块和陆地板块,从产业层面考证包括临海产业和海洋产业。从政府推进的视角,蓝色经济区建设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协调、灵活的运行机制。具体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统一协调的决策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科技平台,加强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突出科技创新,构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拓展区域合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与陆地地缘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传统上一直是一个陆地国家,尽管有很长的海岸线,但海洋地缘政治从来就不是政府要考虑的事情。原因也不难理解,那就是中国从来就没有计划要成为一个海洋国家。只有一个国家要成为海洋国家的时候,海洋地缘政治才会变得重要起来。而中国要成为海洋国家,只是近来的事情。尽管中国不可避免也必须成为海洋国家,但从海洋国家的历史看,这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目前这个阶段,有两个相关的问题已经变得非常重要。第一,中国要成为海洋国家,首先必须培养海洋意识。海洋国家首先是一种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中国数千年里是陆地国家,具有浓厚的陆地意识和陆地文化,要培养一种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需要艰苦的努力。第二,这种新的海洋意识和文化的需要并不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2019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海南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核心任务。近年来,海南辖区金融机构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推动海南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取得积极成效,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政策协同发力不够、金融机构积极性整体偏低等问题;与此同时,粤沪等6省市在发挥金融综合支持效能推动地方建设海洋强省(市)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本文旨在通过对粤沪等6省市的主要实践或经验进行总结,并借鉴有益经验,对海南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为海南金融助力地方培育“蓝色引擎”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洋文化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谐包容"、"开拓创新"、"对话交融"。海洋特色校园文化精品实践是当前发展海洋强国战略的一项必要工作,也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是一个融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积极培育海洋特色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实施路径包括:建设海洋特色的学科团队,开发海洋特色科研项目,构建海洋特色的信息平台,打造海洋特色的理论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