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革命历史小说在新时期失去轰动效应有两方面原因。外部原因是西方思潮的全方位引进,导致了文学创作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初步确立,导致了文学本身的边缘化;内部原因则是作家在理解革命历史、塑造历史人物以及借鉴西方写作手法等方面都出现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学进入“后新时期”,历史小说创作界出现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普遍认同倾向,文学更为强调个人写作的自由与对个体生命的尊重。而后工业社会的商品价值法则在推进了文学的消费性和普及性的同时,也让一贯稳健的历史小说作家们面临着悖谬性处境:一方面坚守历史客观真实传统作为灵魂栖息的最后领地;另一方面这在创作中出现了颇具后现代色彩的景观,即历史叙述的个人化,也就产生了人化的历史叙述与尊重客观的历史真实的悖谬。在“后新时期”中国社会与文化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历史小说作家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营构着历史视界,传授着为官经商之道,迎合着人们的功利需求,最终使“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的创作原则暗中合谋,历史小说创作也由此进入了调整和转变时期。  相似文献   

3.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4.
何谓英雄?《人物志》上有云:“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拔群者为雄。”《文中子》上宣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辞源》中的解释则为:“识见,才能或作为非凡的人物。”关于英雄的解释如此多样,但英雄奉献人民,造福社会、推进历史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大富大贵者未必英雄,位卑职微者未必不英雄。真正的英雄不是哪个人能够封赐,而应获得群体的、社会的乃至历史的承认。  相似文献   

5.
王维淼 《半月谈》2020,(1):86-87
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宏观背景下,传统领域的竞争逐渐褪色,未来国际竞争的舞台逐渐转移到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世界各国正纷纷寻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突破,国际舞台的“新战场”正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  相似文献   

6.
“侠客”形象,作为武侠小说的核心因素,被传奇性革命历史长篇小说所继承,并对其进行改造和利用,使之服务于政治,成为革命意识形态的艺术言说方式,传奇性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与曾在新中国被根绝了的武侠小说之间,有着割不断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王杰,这个与雷锋同时代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用年轻的生命和青春的热血,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英雄已逝40年,王杰精神依然感动中国、感动阿荣人民。一、科学把握王杰精神的本质精髓王杰精神所以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关键在于其“一切为人民、一切为革命”的本质精髓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一切为人民、一切为革命”的本质精髓主要表现在:为人民、为革命,他处处以革命英雄人物为榜样,对照自己,勉励自己,鞭策自己,始终如一的积极上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为人民、为革命…  相似文献   

8.
高希均 《台声》2003,(5):45-46
新台湾人《远见》杂志曾在1994年9月制作了一个“新台湾人”专题,引起热烈回响。次月我在《远见》写了:《新台湾人:改写台湾生命力的新剧本》。时间上比一些政治人物用“新台湾人”大概早了几年。文中,我对“新台湾人”有这样的诠释:“新”台湾人的最大特征是,不再自怜于历史捉弄所带来的悲情与委屈。“新”台湾人的共同分母来自于教育普及所带来的自信。“新”台湾人正在逐渐摆脱“移民与流民”中蕴藏的狠、自私、机会主义、西瓜靠大边……的性格;代之而起的是要讲求一个民族得以绵延的“信”与“义”。“新”台湾人也正由内向外地将岛屿性…  相似文献   

9.
彭耀春 《公安学刊》2011,(4):98-103
中国惊险反特影片是新中国反特片的一类,是从新中国反特片流变中的一个阶段的产物,是反特片题材与惊险样式的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惊险反特片集中出现于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影片有《寂静的山林》、《虎穴追踪》、《天罗地网》、《羊城暗哨》、《英雄虎胆》、《铁道卫士》、《跟踪追击》等。这类反特片“反特”的核心情节是“侦察员打入敌人内部”,因此也被称之为“打入”片。  相似文献   

10.
《上海支部生活》2008,(1):21-21
由中共长宁区委牵头,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文化局主办。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区党史办承办的“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隆重纪念《布尔塞维克》创刊80周年大型座谈会”在上海市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暨《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举行。  相似文献   

11.
历史进化观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起点。从清末政治小说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占主流的都是进化论叙事。然而,先锋派和新历史小说却不再承认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偶然性、不确定性和循环性成为历史的常态,历史最终成为一种"儿戏"。  相似文献   

12.
我们应区分两种不同的“革命”:作为否定性向度的革命与作为肯定性向度的革命,作为抗议性力量的革命与作为辩护性力量的革命,作为乌托邦的革命与作为意识形态的革命,作为天使的革命与作为魔鬼的革命;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当下中国“新左派”所存在的致命的问题。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新左派”真想对中国当下现实发出真正革命的、有价值的声音,就必须厘清自己究竟继承的是哪种革命的资源,究竟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发言。  相似文献   

13.
《台湾民报》对五四新文学作品的介绍及其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3年至1933年间,《台湾民报》转载了胡适、鲁迅、郭沫若等数十位祖国大陆新文学作家的上百篇作品,对台湾新文学创作产生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海峡两岸新文学创作在“救亡”、“启蒙”、“革命”等三大主题上的契合,在深层次上证明了这种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80年前,长征途中的红军突破重围,跨越人迹罕至的老山界,获得了宝贵的休整。80年后,一支由当代广西杂志社、南宁学院等单位组成的调研组,以重走长征路、寻访革命遗址的独特方式,梳理那段峥嵘岁月留下的珍贵印记,将英雄们鲜为人知的故事传承和弘扬。《当代广西》第16期《英雄火种,我们该怎么薪火相传?》一文正是这次活动的鲜活纪录。  相似文献   

15.
何谓英雄?(人物志)上有云:“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拔群者为雄。”《文中子》上宣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辞源》中的解释则为:“识见、才能或作为非凡的人物。”关于英雄的诠释尽管如此多样,但英雄奉献人民、造福社会、推进历史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时代发展到今天,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人物当然是英雄,  相似文献   

16.
马越 《求索》2013,(10):128-130
“历史诗学”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具有不同于西方文论之新特质。“历史”在历经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新世纪历史小说演绎后,逐步解决了历史真实与人性真实、题材与方法、价值立场与意识形态的对接问题。小说叙事中力图建构的历史诗学,更多地表现为不同的作家依据一定的历史观念、文本风格和修辞方式书写社会各个生活层面历史的一种文学叙述法,这种文学叙述法及其建构将跟随小说的发展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7.
乔良 《同舟共进》2009,(11):11-12
军事变革,在国外也叫军事革命,它以美国肇始的武器系统的革命为发端,这一轮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武器系统的信息化。武器系统信息化,才能做到战场透明,战场信息实时获取、传输和处理,才能真正实现远程精确打击。但是一场军事革命,  相似文献   

18.
锐词     
《群众》2017,(24):7-7
红船精神 来源于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该文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08,(6):42-42
新中国的奠基者在建国纲领中明确提出新中国不实行联邦制。那么,这个战略决策是怎么做出的呢?党史专家龚育之介绍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纲领。这部建国纲领的一个重大贡献、重大创造,就是确定我们建立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而不是多个民族共和国的联邦。”  相似文献   

20.
话说英雄     
话说英雄张兢何谓英雄?《人物志》上有云:“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拔群者为雄。”《文中子》上宣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辞源》中的解释则为:“识见、才能或作为非凡的人物。”关于英雄的解释如此多样,但英雄奉献人民、造福社会、推动历史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