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集群促进人才高地建设是当前我国提升区域综合实力、服务国家战略的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高等教育集群主要通过人才培育和人才吸引实现高地人才聚集及其结构优化。比较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以政府为主导,高等教育集群吸引人才的质量和与产业集群的互动相较旧金山湾区存在差距。从“育”和“引”两条主线出发,寻求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推动人才高地建设的现实路径,即优化高等教育集群体系、提升人才高地育才水平,通过制度型开放增强人才高地聚才吸引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人才、科技、产业互融。  相似文献   

2.
党和人民的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地使用起来。统筹抓好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使用,就是要以"引"为基,集聚优秀人才资源;以"育"为要,全面提升人才能力;以"用"为本,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创造的活力,全力打造县域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3.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应创新要素的投入。更需要适宜的创新环境。我国当前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在文化环境、体制环境、供给环境、互动合作环境、市场转化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制约,迫切需要通过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政策法规环境、促进创新主体互动合作、培养吸引创新人才、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加强创新文化环境建设等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战略性资源;提升人才创新能力是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美国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重视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包括大力发展教育,强化人才引进,注意人才环境建设,发挥政府统领作用,重视第三部门发展等。当前,我市应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各类载体建设,发挥人才集聚效应,营造良好人才环境,着力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加快人才高地建设。  相似文献   

5.
《人事天地》2015,(1):6
桂人社发〔2014〕43号各市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区直有关单位:人才小高地建设是我区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的重大举措。自2004年我区首批人才小高地建设正式启动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强力扶持下,各人才小高地发挥引才聚才的功能作用,以项目为载体,引进和培养了众多高层次人才,促进了人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通讯员朱佳文 陈薇薇)近日,崇左市出台了《崇左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相关配套文件。该纲要指出,崇左市将实施人才小高地建设、重点产业人才开发、党政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外向型综合人才开发、本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培训、宣传文化优秀人才开发、青年人才“选苗育苗”等九大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对世界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与高等教育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把握,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使命与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从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高教自身看待质量转向从科技人才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认识高等教育培养质量,加快人才培养改革,服务和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改革路径是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结构的上移,提高研究生培养规模与质量;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与优势学科建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构建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人才是推动创新型城市成长的重要动力源。创新型城市建设依靠创新型人才提升城市自主创新的正能量、打造城市创新文化语境以及提供城市创新驱动基础。文章基于创新型城市的理论含义和政策背景、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创新型人才的内涵、作用、培养路径进行探讨。通过政府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引导,高校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企业加大创新型人才资源的开发,三者共同打造完整通道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创新型城市建设驱动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未来各地区产业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资源。招来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成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文章立足国内人才政策现状以及地方具体实践探索,提出推动地方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认为要坚持“三个第一”,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要用好人才政策,做活城市发展文章;要紧扣三个圈层,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引育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着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这条线索,依次说明积极探索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造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运行机制;改造和提升师资队伍,整合教育资源,尽快培养和造就出高质量的创业、创新型人才;多层面维护和保持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持续发展。着重指出深化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促进教育理念向创新型教育理念转变,形成新型的一体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国际化竞争,坚持立德树人,对拔尖创新人才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数十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将家国情怀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提出通过提高对国际化背景下家国情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供给侧改革,坚持知行合一,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包括导师在内的全员育人机制,完善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效的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提升襄阳作为中部地区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迫切需要大批优秀人才,我们应深刻领会“八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全方位抓好人才引育留用,打造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提供人才支撑,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作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培育主体,高职院校应该从育训结合、强化培训;分类培养、分型发展;校地合作、产教融合;产业搭台、文化唱戏;依托扩招、大力尝试"现代学徒制"等多个维度展开实践,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功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凝聚教育思想共识是应用型高校开展专业建设的基本前提,应用型高等学校应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和观念,促进本科教育的回归。目前,不少应用型高等学校存在教育观念滞后、培养能力不足、精力投入不到位、评价标准不完善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必须坚持走面向地方、彰显特色、突出应用、立足创新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借助教育思想大讨论凝聚共识,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体系内容、提高教师人才培养能力、加强教学质量建设、明确教学管理职责等举措创新本科专业建设路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培养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机制和重要内容,也是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对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现阶段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服务功能单一,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结合公共就业服务需求,提出加强体制机制顶层设计,拓宽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渠道,培育多元化公共就业服务主体,创新"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载体四方面建议,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效。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自贸区是对俄罗斯贸易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加快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德才兼备的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已经成为自贸区法治建设的战略性、先导性环节。当前自贸区仍然存在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仍需加强等现实问题,立足黑龙江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现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完善对策,以期打造最北自贸区法治人才储备和输出新高地。  相似文献   

17.
以创新型城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8.
《人事天地》2010,(24):20-20
2006年以来,自治区教育厅通过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打造高校高层次人才聚集和培养的战略高地,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一、整合资源,严格选拔,组建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一)立足高等学校实际,明确团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这一社会热点问题,高职院校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号召。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人才培养。依据国家政策指引,通过对如何加强课程建设和怎样提升师资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是否能够取得新突破,既取决于科技创新主体即人的供给质量,又取决于科技创新客体即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强度。就当下而言,在供给侧通过提升教育质量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内驱力,在需求端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来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则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外拉力。因此在新时期实现科技创新的新突破,应立足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收入分配的改善,应通过深化制度改革来创造新的科技突破和创新绩效。此外,提升科技创新还应注重与这些路径相对应的配套制度的改革完善,应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机制,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