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一段历史时期,由于工业革命和商品经济的冲击,高等教育已成为经济社会的附庸,“唯智教育”取代了人文教育,因而,功利主义取代了人文精神。公安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有相似的经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技一体化、教育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从世界范围上看,目前各国高等教育都在呼唤人文精神,重倡人文教育。我国公安教育要适应新世纪和“入世”的需要,顺应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倡导人文教育,重振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试论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强国指的是一个国家要有若干所具有科学的理念、合理的结构与规模、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一流师资与吸引力的世界著名大学;其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促进知识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创新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它具有教育性、人力性、科学性、经济性和竞争性五大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为教育发达国家,不但拥有众多的世界一流的学校,也培养出了为数众多的高科技人才。文中从美国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学生来源、专业及课程设置和评估体系方面阐述了其高等教育的独特特点,并提出了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财经类院校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向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加快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是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策略;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课程体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交叉融合"四位一体"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教学 双语教学 科技创新 实践基地),注重学生素质拓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努力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的信息技术与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5.
世界高等教育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目标的时代.新世纪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在不断扩大高校数量和规模的情况下,保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应该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来认识教育质量问题,并以与时俱进的观念积极研究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要以教育宗旨定教育目标,以教育目标定教育特色、方式和体制,以教育特色与体制保证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教育的核心。本文阐述了创新型人才及其素质特征,分析了我国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是:推动教育创新、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新理念;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变办学方式,改革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从高等教育质量、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角度出发,选取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呈现出异质性;从中介效应来看,科技创新能力在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且在总效应中所占比重为51.47%。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增强区域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女子高等教育从近代开始一直是世界各国比较关注的问题,对中、美、日三个国的女子高等教育的纵向与横向比较,总结三国的异同,将有助于我们寻找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女子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人才是世界高校教育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我国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移后,更是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提升教育内涵的核心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教育内涵发展的特征表明,一方面,大学要真正体现和实现大学的功能和大学精神,就必须自觉承担起在科学、文化等方面引领社会潮流的重任,真正成为精神的家园、科学的摇篮、文化的基地;另一方面,教育作为知识的生产过程,其发展水平和质量,不仅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知识总量的积聚能力和社会经济的知…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培养适应全球一体化、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处理好全球化与本土化、引进与输出、短期应对与长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财经类院校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向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加快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是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策略;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课程体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交叉融合“四位一体”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双语教学+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注重学生素质拓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努力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的信息技术与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探讨高校如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育质量,2008年3月18-19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了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主题的2008’春季教育论坛。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若干问题上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育人是关键。高校的通识教育、教学与学习环境也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只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不断优化本科外语课堂教学,强化英语实践性教学,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才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育平等原则的内涵应该是从起点到终点的平等。当前,我国在教育平等原则实现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必须提升高等教育的实际质量;重视基础学科的发展,大力发展应用学科;实现高等教育层次化,培养多样化人才;逐步完善奖、贷、助学金制度,构建平等的绿色通道;注意招考形式的完善与改革,使平等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把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只有加快教育人才建设步伐,完善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才能在日趋激烈的人才争夺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探索酝酿、萌芽生长、繁荣发展三个阶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启示我们: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要融入改革开放,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要循序渐进,坚持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脉搏;要以人为本,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问题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实施扩招政策后 ,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育理念存在着很大差异。进行个案分析表明 ,虽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 ,但人才培养模式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反馈机制 ,加大外部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8.
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是我军干部生长和培训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当前,我军正处于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建设转型阶段,在这种形势下,提高依托培养军事人才的质量,加快改善我军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对于做好军事斗争人才准备、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进入新的动荡期,经济韧性发展愈发重要。基于2008—2020年31省面板数据,从高等教育质量集聚和规模集聚角度出发,研究评价了我国高等教育集群化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高等教育集群化水平对经济韧性改善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等教育集群化与经济韧性显著正相关;东、中、西部三大地区高等教育集群化发展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高等教育集群通过人才效应、创新效应和产业效应等途径影响经济韧性发展,其中,人才效应贡献最大。研究有助于厘清高等教育集群对经济韧性影响的机制和途径,因地制宜地实施高等教育集群化发展政策,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集群在人才、科技和产业等方面的经济韧性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14日至11月12日,高校领导赴法国、德国培训考察团考察了法、德的12个大学和4个研究中心和科技园区,考察的主题是大学教学管理与质量保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通过这次考察,得出以下建议: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充分注重国际化竞争;应该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应该注意保持教育的多样性和交叉性;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应该紧密结合国家生活经济发展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