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影响中亚五国制定国际战略、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各种因素,简介各国国际战略、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异同点及其原因,以及中亚五国外交和国家安全观的特点,指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是各国制定国际战略、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和核心.在当前国际形势相当复杂和"三股恶势力"肆虐中亚的情况下,中亚各国国家安全战略正面临巨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罗杰 《东南亚纵横》2002,(10):19-25
本文拟从安全角度对东南亚的区域化进行分析 ,探讨东南亚区域化进程中安全因素所扮演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试析东南亚安全区域主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1.20世纪以来 ,特别是冷战后 ,以政治军事安全为主的传统安全观已经逐渐被以经济安全为主的综合安全观取代 ,“安全”不再仅仅意味着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 ,还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环境、资源等各个领域内“客观不存在威胁、主观不存在恐惧”的和平稳定状态。2.区域主义(theRegionalism)也称为地区主义 ,是二战后出现的一种区域合作理论及其实践的总称 ,是某个特定地…  相似文献   

3.
齐欢 《东南亚》2015,(1):1-12,108
2014年,东南亚的政治、安全和外交形势发生了一些引人关注的变化。在国内政治方面,印尼、泰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的执政党和反对党围绕即将到来的大选做积极的准备。在地区安全方面,伊斯兰国组织(ISIS)给地区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和挑战,各国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在外交方面,大国平衡外交继续在东南亚各国外交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区域一体化方面,东盟共同体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中安全理念的调整 ,即从防御性现实主义安全观逐步转向进攻性现实主义安全观。目前“先发制人”在国际和国内不同层面上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离实际操作层面的安全防务政策还有一定的距离。“先发制人”战略将更可能成为美国新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的一种选择 ,而不一定是国家安全战略本身。  相似文献   

5.
军事外交和军事合作在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和围堵中国的战略选项。美国军事重返东南亚的战略部署完成于反恐战争时期。在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下,美国对东南亚的军事外交强调与盟友和战略伙伴的双边军事关系,也注重在多边场合的战略阐释,通过军事教育与合作项目向东南亚内陆国家实施军事渗透。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军事外交打破了中美地缘战略平衡,中美战略博弈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6.
随着特朗普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战略文件,相关安全政策付诸实施,其安全战略的基本态势逐渐清晰。特朗普的安全观和政策举措,共同构成执政初期安全战略的主体。特朗普的安全观建立在其自身对世界“霍布斯主义”认知的基础上,同时融合了共和党现实主义安全观的基本主张,反映了军工企业及军人群体等背后主要利益集团的核心诉求。特朗普的安全政策仍处于成型中,在军事战略、新空间战略和地区安全战略三个层面举措较多,相关布局较为系统,集中折射了其安全理念。在军事安全层面,在重塑美军优势的核心目标下,扩张性的态势表现明显;在新空间战略层面,进攻性、军事化的特征尤为突出;在地区安全战略层面虽然在手段上有所变化,但总体延续了防御性战略。特朗普的安全战略调整未来仍将面临诸多限度,包括财政制约、同时应对两个大国难以兼顾、建制派的牵制等。特朗普的安全战略将加剧中美在安全领域的对抗态势,两国在军事战略、新空间战略稳定以及南海问题上的对冲和深层矛盾或进一步发酵。安全关系的上述变化将给中美“竞争”增添新变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东南亚主要军事强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尼六国经济发展较快,国防投入稳步增加,各国军事现代化建设取得比较大的进步。尽管各国军事基础、技术实力、国防投入、军事观念等不同,但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外军事交流合作,这已成为各国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东南亚六国积极发展对外军事交流合作,通过与军事强国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和平与发展》2021,(3):1-13,139-142
20世纪末,面对发生在全球和地区的地缘政治巨变,在稳定周边环境的外交实践中,中国政府初步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冷战时期大国争霸的新型安全理念和安全模式。21世纪初,旨在解决中国与原苏联邻国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升级为上海合作组织。从此,这一地区多边合作机制成为了中国践行新安全观的重要平台。在上海合作组织20年的发展历程中,新安全观不仅在地区安全活动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升华,而且融入了各成员国高度认同的"上海精神"之中。面对世界百年变局,上海合作组织将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新安全观也将在构建地区安全共同体的新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亚太特别是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中美两国形成的竞争与合作并存且以竞争一面呈上升趋势的战略两强格局日渐明朗化。在该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中美两国综合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核心利益调整属于结构性动因;两国国内政治因素以及中美之外第三方因素的复杂影响,进一步加速该格局的形成过程,构成了非结构性动因。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急速腾升与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落的结构性背景,中美亚太战略竞争关系中的缓和空间将进一步压缩,而其竞争空间将在经济、安全、政治、军事等领域全面展开。推动中美竞争机制呈现良性互动而非恶性循环,美国需放弃固守的霸权思维,适度分享责任与权力;中国也需给予更多耐心与定力。  相似文献   

10.
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东南亚各国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东南亚各国对战后特别是60年代形成的集权型政治结构或强调国家干预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新的调整或改革,总的趋势是更重视扩大民主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东盟和非东盟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合作的加强,则使东南亚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随着其经济日益发展、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日益增强,东南亚国家首先是东盟在国际事务中,也开始更多地发挥其维护东南亚地区利益和各国利益的独立作用,形成了亚太地区的又一支重要力量或称又一极。  相似文献   

11.
巴里.布赞的新综合安全分析框架提供了安全跨域外溢的分析方法,克服了不同领域的安全研究相互割裂的局限。文章基于新综合安全观的视角分析经济风险的战争效应,提出“二阶段论”的理论框架,将经济风险促成战争的过程分为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常是线性逻辑,经济风险通过影响一国经济基本面演变为经济威胁;第二阶段是复杂的多线程逻辑,经济威胁可能通过激励和诱发两种机制作用于军事安全领域,产生或加强实力—安全困境、破窗困境、存续困境和防御困境等四种困境,最终促成战争爆发。二阶段论在现实中有五种运行逻辑,分别是直接与军事安全相关、效率与安全的矛盾、货币霸权的衰落、经济依附和(国际)金融危机,历史案例为这五种逻辑提供了佐证。由此证明,二阶段论亦可作为新综合安全观在中观层面的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军事安全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不确定性增多,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各国军队都在为应对不确定的安全环境作超前布局,力图营造有利于自身的军事安全环境,实现军队的功能转型。与此同时,世界军事领域斗争更加尖锐,新旧安全观激烈碰撞,国际反扩散机制矛盾凸显。如何在维持本国安全利益与世界和平利益两者间求取平衡,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军事安全战略必须通盘考虑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是世界上最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作为东南亚重要的地区一体化组织,东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对基于物质条件与能力的解释的补充,从观念的影响出发可以为理解东盟气候变化安全认知与应对政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由于地理暴露度与社会经济脆弱性,东盟面临着高度的气候变化风险。而东盟如何认知与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带来的安全威胁,除了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外,还受到其综合安全观的框定作用。在综合安全现的影响下,东盟对气候变化安全的认知与应对表现出三个特征,即将气候变化安全诠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采取多领域综合性应对措施以及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目前,东盟的主导安全观是以国家为中心的综合安全观,但随着"人的安全"思想影响的增强,东盟气候变化认知与应对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4.
论综合安全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全的内涵随着时代矛盾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安全内涵不断拓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超越了传统的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包括经济安全和环境安全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综合安全观”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反恐与地区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恐怖活动是当前破坏东南亚稳定的重要因素,东南亚成为国际反恐的新焦点。由于反恐涉及民族、宗教问题及东南亚政治的敏感性,东南亚国家反对美国的军事介入,美国参与东南亚反恐主要依靠当地国政府。但美国也调整东南亚政策,利用反恐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反恐将促进地区国际合作,也使地区形势酝酿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印太地区正在演变成全球地缘战略中心。有鉴于此,法国对该地区的战略进行了调整。与前几届政府相比,马克龙政府更加强调对印太地区经贸合作的调整及平衡,从全方位的多边主义转向有重点、多层次、有差异的对外关系,军事和意识形态色彩也更加浓厚。从规律来看,马克龙政府虽保持了延续性和渐进性,但也更加突出调整性与制衡性。法国的战略调整是权力结构变动、重塑大国地位以及维护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法国战略调整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但其变化动向的确为国际战略环境、印太地区安全局势以及中法双边关系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的兴起,导致能源安全观的重塑,追求供需安全的传统能源安全观正被一种新的综合能源安全观取代。综合能源安全观不仅涵盖了供应安全和需求安全,而且广泛地涉及环境、气候和人的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普遍面临一些重大的能源安全问题,包括能源储量集中于战略空白区、能源需求的集中、能源资源密集型国家去稳定化、不可抗力、能源运输阻塞点、不确定的投资环境、资源民族主义和气候变化。除了这些具有普遍性的能源安全议题外,中国能源安全还有其特殊性,化石能源峰值,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过快,不仅制约了化石能源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进口依赖度将不可逆转;从全球化时代的综合能源安全观来看,中国严重依赖煤炭,形成了一种不安全的能源消费结构;在当前能源消费结构下,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因此,能源安全的根本之路在于加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相关技术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归根结底,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框架下,重构能源消费体系对于解决上述所有安全问题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军事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安全在传统安全观中占据核心位置。军事安全或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传统国家安全范畴,是一个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亦是一国维护自身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后冷战时期,俄罗斯军事安全面临着各种威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俄罗斯越来越重视国家军事安全问题,关注军队的建设和改革,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来维护本国的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19.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博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类社会跨入新千年之际,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世界形势变化多端。各国正在根据自身利益和所处环境不断制定和调整发展战略。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都是其战略考虑的基本因素。在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中,文化因素的影响和文化力量的运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不同文化的矛盾运动对国际关系的演变产生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安全观的变化及新的"普遍安全观"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的安全观也做了相应调整,提出新的"普遍安全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安全的基本准则,强调安全的平等性、综合性和全球性.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