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的调查显示,公众对集团诉讼制度的不信任正在增长。必须对集团诉讼制度做点什么的感觉不断增强,直至最近在两党连立的《集团诉讼公平法》的讨论过程中达到了顶峰,这部立法扩大了联邦法院对州际集团诉讼的权限,同时要求联邦法院谨慎审查代币券和解协议。寻求利益的集团诉讼律师及其在诉讼启动、选择以及和解方面伴随的努力。基于这一原因,私人检察官类比理论的支持者很少主张国家检察官缺乏启动旨在维护公共利益之诉讼的权力。然而近年来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因为许多国家检察官积极联合私人原告律师启动消费者欺诈诉讼和反托拉斯诉讼。各州已经在尝试的方法有:(1)在私人律师选择方面强制增加竞标程序;(2)禁止受雇于国家检察官的私人律师接受胜诉酬金协议;(3)禁止向国家检察官竞选捐资的律师与那些检察官进行诉讼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和解作为一种古老的处理纠纷机制,在力倡和谐的当今再次焕发出巨大的活力。随着诉讼和解制度的不断完善并成功实践,和解越来越成为法院工作的焦点。本文从和解在诉讼中的价值和在诉讼中尚待完善的方面两个角度,对诉讼和解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和解作为一种古老的处理纠纷机制,在力倡和谐的当今再次焕发出巨大的活力.随着诉讼和解制度的不断完善并成功实践,和解越来越成为法院工作的焦点.本文从和解在诉讼中的价值和在诉讼中尚待完善的方面两个角度,对诉讼和解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建华 《当代法学》2016,(2):126-134
和解是目的和结果,调解是过程和方法;两者是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关系.和解应当成为纠纷协商解决的模板,贯穿于民事实体法和民事程序法.一方面,民法典将和解作为一种典型合同确立在债权分则中,此为“民法上和解”.另一方面,民事诉讼法应重塑前者在诉讼程序中的延伸和强化——“诉讼和解”,采取小改动的方针,保留和改革原有调解的规定,增设条文规定诉讼和解的构成要件、程序、效力和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下,我们应该在理清诉讼和解制度的本质内涵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建立我国的诉讼和解制度,实现和谐诉讼.  相似文献   

6.
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下,我们应该在理清诉讼和解制度的本质内涵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建立我国的诉讼和解制度,实现和谐诉讼。  相似文献   

7.
衣庆云 《知识产权》2009,19(1):35-39
知识产权客体的可共享性使知识产权诉讼和解、共赢成为可能.从策略的角度,诉讼目的的判断是前提,在此基础上,做出是否和解、何时和解以及以何种方式和解的选择.在诉讼过程中,为了达到和解的目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允许原告股东与被告之间进行诉讼和解,有助于发挥诉讼和解制度及时解决纠纷的功能,是民诉法中的处分原则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亦是美、日等国的普遍做法。由于原告股东对诉讼标的并无完全的处分权,基于程序公正等原因,公司应对诉讼和解享有异议权,并应设置相应的程序来保障和规范该权利的行使。为了避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功能被弱化,公司不应享有单独与被告进行诉讼和解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我国2006年公司法修订时首次明确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对于目前该制度在各国实务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没有作相应规定,如原告股东的和解权限、和解程序等。本文试借鉴日本关于该诉讼之和解问题的学者观点及相应立法变迁浅析对该制度的立法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弘 《河北法学》2011,29(4):139-143
作为以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的机制,诉讼上和解已成为各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诉讼的对抗中,法官逐渐摆脱了消极的角色,在当事人的和解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抗的诉讼程序与和解制度看似相互排除,而两者的交融却产生了良好的解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