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引起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研究范式的深刻转变,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比如企业家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等。其中的治理理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并且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得到长足发展。随着政策网络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政策网络在宏观层面上与治理理论实现了联姻,形成了一种新的政策网络治理模式,并与传统的科层治理模式、市场治理模式相区别,成为一种针对更加复杂、动态、多元化的后现代社会的有效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分析范式应用于管理领域时,产生了政策网络与治理网络两种极易混淆的概念与理论。尽管两者都借用了其他理论,但是作为分析范式,政策网络是一种主要融合网络与政策理论而形成的分析范式,而治理网络则是一种主要融合网络与治理理论而形成的分析范式。作为两种治理结构,两者在历史性解释、网络构成、内容与空间上的关注焦点、网络的本质以及两者对待权力与政治方面、研究维度与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情理论研究是网络舆情管理的基础,网络舆情的监测是网络舆情管理的关键。当前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主要有:网络舆情管理主体不到位;网络舆情理论研究薄弱;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不完善。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有: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发挥媒体监督功能;夯实网络舆情理论研究,积极开发网络舆情监测软件;把握网络舆情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已在上海正式实施,但强制分类是否可行以及其可行性受哪些条件的制约等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在政策工具的理论视角下,使用政策网络的研究途径,在借鉴国内外已有学术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垃圾分类"这一特定主题可概括出本文的分析框架:强制性工具在垃圾分类中的适用性由地方政府和政策网络两组变量决定,其中前者包括地方政府能力和政策营销两部分,后者则由网络规模、网络的开放度、权力关系、凝聚性和连接性等五个具体变量组成。通过对江西省东阳乡和我国台湾地区台北市两地的垃圾分类案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地方政府能力是"强制"的先决条件;地方政府能力强且政策网络适宜时可适用"强制";地方政府能力强但政策网络不适宜时,通过良好的政策营销可以减少来自政策网络的阻力,进而使"强制分类"可行。除本文探讨的主题外,社会治理与垃圾强制分类、差异化的操作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政策营销重塑政策网络等问题都值得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政策问题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提高,政策网络逐渐成为政策分析的主要范式,如何发展和完善政策网络理论也随之成为政策网络研究的重要主题。不同研究路径均尝试对政策网络理论的关键问题,即政策网络的产生、维持和变迁,政策网络和政策过程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政策网络和政策变迁之间的关系等,进行解释和回应。尽管西方政策研究者通过政策网络类型学和行动者模型对政策网络理论进行了完善,但以上两种路径在对“结构与行动”“宏观与微观”问题的处理上存在明显二元对立的倾向,因而无法有效回应政策网络理论的关键问题。引入结构化理论之后,上述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政策网络理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政策网络:范畴、批判及其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策网络是将网络理论引入公共政策科学而形成的一种分析途径和理论模式,正成为政治学和政策分析领域的主流话语和研究范式.本文通过对政策网络的兴起与理论基础的回顾,深入分析政策网络的典范和主要流派.通过研究发现政策网络并非完美无缺,政策网络面临诸多问题与批判,深入了解这些批判视点的同时还详尽阐述了政策网络的适用性前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政府执行力提升的内在机制——基于政策网络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执行力是政策有效贯彻执行的前提条件。现有的研究路径只是从宏观的制度上和微观的行为上研究政府执行力问题。政策网络开辟了中观研究视角,把制度研究和行为研究连接起来,重新审视政府执行力问题。政府执行力是在政策网络中各结构体协同互动中形成和提升的。政策网络中全方位、多向度的“政策学习”构成了政府执行力提升的内在机制。“政策学习”是由行为学习、价值学习和规范学习构成的。顺应、认同和内化反映了学习的不同程度。只有深层次的学习才有高层次的政府执行力。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策网络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在社会现实与相关理论发展的推动下,开创了政策网络途径的研究,其后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后现代公共行政、政策网络分析的操作方法与政策变迁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并独具特色。美国政策网络研究对我国进行政策网络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加强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是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课题。统战理论政策研究是推进统战工作的实践所需。当前的统战理论政策研究面临头重脚轻、上热下冷、官强民弱、研多用少的问题,必须加强统战理论政策研究,破解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络社会的影响力不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本文首先从科塞的安全阀理论视野出发,探讨网络社会是怎样作为安全阀机制在社会中产生效应的,接下来文章提出网络社会管理的具体原则,并探讨了有效的网络社会管理的正功能,最后文章提出网络社会管理以“善治”为前景。  相似文献   

11.
Canadian governments have spawned hundreds of federal and provincial commissions of inquiry (COIs). Many scholars have completed in‐depth analysis of particular COIs but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policy impact and comparisons across COIs.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role do COIs play in policy change? Would policy change likely have occurred without the COI? Why do some COIs result in policy change and others do not? This analysis reports on findings from in‐depth case studies of ten COIs. It us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cusing on ideas, institutions, actors and relations to examine whether and how COIs lead to policy and administrative change.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亲子鉴定?为什么需要做亲子鉴定?亲子鉴定提起的主体及几种情形,亲子鉴定的社会意义.亲子鉴定的是与非.由此而引起的争论.亲子鉴定在司法实践中作为证据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信用的危机,婚姻家庭所面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陈琦 《公安理论与实践》2009,19(2):61-64,74
抓好虚拟人口管控工作是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能力的客观需要。公安机关要严格贯彻“三个最大限度”原则,在战略上把握“三化”,在战术上抓好“三个关键点”,推动虚拟人口管控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扩张。而利用网络传播非法信息,威胁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情况日益突出,通过网络从事色情、赌博及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日益猖獗,网络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扩散等情况日渐严重。公安机关应加强网络监管,切实把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强化网络侦察,严厉打击各类涉网违法犯罪行为,着力加强对网络舆论介入式控制,引导网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怎样向领导干部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当今干部教育中党史教育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讲好,必须回答一些重要的问题: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这个革命要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为什么两次国共合作都破裂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会发生三次"左"倾?抗战期间,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在讲解方式上,应该是分析式的,而不是叙述式的;要做到脉络线索清楚,关键的地方又有一些细节的描写;既要有"史",也要有"人";同时讲课还要做到处处从听众出发。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网络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影响着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在给予我们方便和快捷的同时,涉网犯罪的出现也带了一系列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预防和打击涉网犯罪须完善立法和司法,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防范,提高公安机关侦办人员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交友的渠道有聊天室、网络游戏、网络论坛等,其中又以网络聊天为主。与传统交友相比,网络聊天交友缺少伦理制约、身份认同,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情感盲区。大学生网络交友速度之快,已经没有传统朋友之间的真诚、互信。对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交友情感的正面引导、网络安全教育,搞好网络心理咨询等。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Joint cabinet meetings are increasingly used for inter‐governmental dialogue, at both international and sub‐state levels. Provincial governments in western Canada, in particular, have employed the joint cabinet meeting format, and, between 2003 and 2009, nine such joint cabinet meetings were held. The resulting inter‐provincial collaboration at these meetings produced over thirty inter‐provincial agreements. Using the details of these particular joint cabinet meetings as a case study,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ree questions: First, why do governments hold joint cabinet meetings? Second, are joint cabinet meetings effective mechanisms for inter‐governmental policy‐making? And, third, particular to the Canadian context,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joint cabinet meetings for federalism and democrac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joint cabinet meetings are designed to build relationships and trust between governments and to allow a “whole‐of‐government” approach for inter‐governmental policy‐making. The joint cabinet meeting model appears to facilitate expedient inter‐governmental policy‐making, bu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sulting policies depends on the political will of the participating governments. Furthermore, in the Canadian context, joint cabinet meetings have the potential of reinforcing regionalism and the undemocratic tendencies associated with executive federal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