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先秦儒家在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发展过程当中处于枢纽地位,它继承了中国早期政治文化中的德治传统,对后世德治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包括:德治的价值取向是"安百姓"、德治的起点在于"以修身为本"、德治的实现方式是"齐之以礼"。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先秦儒家治国思想由天人观、人性论和德治思想组成。天人合一、效法天地的天人观和人皆可成圣贤的人性论构成德治思想的理论依据。先秦儒家德治思想是特定时代的思想,有其历史局限性。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在于:以国家公职人员道德建设作为提升公民道德水平的重心;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理念建设。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的道德观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脉相承,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基于此,在分析当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先秦儒家道德观的内涵,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而探讨先秦儒家道德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如号召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建立和完善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机制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仲广 《学理论》2014,(5):272-273
从文化发展史的维度上看,先秦儒家居于中华文明源文化之列是毋庸置疑,其内容庞繁广博,包罗万象,藏蕴着先秦时代儒家圣贤们的思想智慧与学说理则,其中就包括关于教育方式的精深见解。先秦儒家的基本教育方式在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中依然有着用武之地,有着"古为今用"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储昭海 《学理论》2012,(33):280-282
先秦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先秦儒家注重受教育者的客观差异,主张循循善诱引导受教育者学思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互动,这些思想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的儒家政治思想清新活泼,观点尖锐,远非后世儒家所能比拟。在此视角下,具体分析权力合法性来源及权力与知识、道德、制度的关系,可以看到,先秦儒家政治权力观具有"人治"倾向和对社会环境的路径依赖。基于此,对于当下的道德失范问题,伦理道德、法治制度和社会环境三位一体协同治理是有效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6.
赤子,先秦时期指婴儿,拥有柔弱无知的一面,亦不乏天真无暇的形态,不少先秦思想家在对“赤子”一词使用的基础上,积淀成“赤子观”。先秦思想流派中形成了“赤子观”的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先秦儒家、道家、墨家对赤子的使用方法单一:主要是原意和寓意两种,但它们的“赤子观”既存在相似性更有不同之处,基本倾向是儒家持褒扬态度,道家的态度趋于中性,而墨家则贬低赤子。  相似文献   

7.
儒家政治哲学中的"道义"与希腊哲学家所说的"正义"有着相同的意义。道义观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商末周初,到了春秋时期,道义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主题。先秦儒家在承袭春秋时期人们的道义观念的基础上,对道义问题做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先秦儒家的道义论体现了思想家对于优良的社会政治生活的追求。先秦儒家把道义原则理解为社会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法则和价值判断的标准,强调道义原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优先性,认为只有符合道义的政治才是好的政治。由于形而上学素养的相对不足,先秦儒家主要通过经验性的历史过程来理解道义原则,在很长的时间里,他们把"道"等同于"先王之道"。先秦儒家试图通过先王来说明道义原则是至高无上的,但却无法在普遍必然性的层面上实现对"道"的理解;同时,也使得儒家政治思想带有了浓重的复古情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魏以后的儒家。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公正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思想的重要源泉,其独特的公正意蕴成就了中国人特有的公正品格。《论语》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公正思想。《论语》社会公正思想体现出个人公正与社会公正的高度统一,自然平等与社会差等的相对衡平,以及对超越差等实质公正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变异     
《白虎通》是中国近两千年社会中,把儒家思想贯彻得最彻底的儒家经典之一。儒家思想源于六书,特别是发端于《尚书》。《尚书》里记载的周公思想是中国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发端,也是儒家思想的真正开端,对孔子的思想影响非常大。孔子把儒家思想发展为一个思想体系,而且对儒家思想有巨大贡献,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从周公开始,然后孔子、子思、孟子、荀子,都对先秦儒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儒家一直传到现在,有很多变异,最大的变异,就是从"为帝王师"的学问变成"为帝王之学"。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是"君权天授,天人合一";班固整理出了《白虎通》这本书,其内容就是儒家的行为规范,即三纲五常六纪。儒家变异后就形成了规范、教条,这与先秦儒家是不同的,孔孟思想本来的面目很多人已经不大清楚了。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主观设定"学而优则仕"的理想,以志道据德为终极旨归,但是先秦儒家之"学"的现实效果却无法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后世学者对于"学而优则仕"往往将着重点放在"仕"的结果,而对于为仕的前提"学而优"的过程却相对忽略。先秦儒家将为学致思的重点始终都放在心性领域的道义追求方面,对于造成后世无数读书人善谈心性却拙于事功的消极影响是无法回避的。尽管其为学思想本意并非如此,但理论导向与现实后果却出现了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11.
国学的核心是儒学,国学精神主要是儒学。儒学的仁义之道、和而不同、经济调均、仁民爱物、为政以德等思想精华,对于促进世界和平、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对于提高个人素质,都是有重大意义的。现在有些人受到20世纪批孔的影响,在不太了解孔子儒学的情况下,就全盘否定儒学,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2.
家训以治家训子为本务。好的家训既是家族繁荣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文化的重要体现。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家训,蕴含着家国共建有德有“分”社会的治家治国理念与路径。于成龙家训立意于家国共建,主张通过官员改善家风来引领社会风气,实现国家风清气正。“德”是其思想内核,包括孝敬不违礼、勤俭不奢靡、宽仁不刻薄、公道不欺诈、高洁并立志五种美德。“分”是其精魂所在,通过要求家族成员遵守在家庭与社会中的本分、随分而行,来实现家国的和谐稳定。于成龙家训以训治家、以家治国,最终谋求家、国的共同发展,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包括农村改革基础论、“两个飞跃”论、城乡改革协调论、乡镇企业论、“首创精神”论、农村改革性质论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对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contemporary world‐historical epoch involves both the universal extension of the state type of organization of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al idea of the person in the discourse of human rights. The status of the person requires positive constitution, and such constitution requires an idea of the state that informs the actual working of states. The idea of the state cannot be developed unless the natural right conception of the basis of personhood is abandoned. Nor can the idea of the state be developed if it continues to be confused with the idea of the nation. Hegel offers us an idea of the state that we can continue to build. For Hegel the state denotes both the institutional reality of the state and the subjectivity that is required if the idea of the state is to be actualized. There is a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equacy of the state‐centered institutional order for the effective support and facilitation of personhood and our subjective capacity to be and act as persons. Thus, processes by which the idea of the state is undermined are not independent of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our willingness to be and act as persons.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由英国等西方国家掀起的名为"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浪潮,提出"顾客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理念。该理念要求政府站在顾客立场思考,评估过程推动公众的广泛参与,并以顾客满意为政府绩效的终极标准。该理念与社区民警绩效评估的主体机制、指标机制、程序机制及结果运用机制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操作相吻合。应按照"顾客导向"理念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区民警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推进地方治理创新,实施冲突管理机制不容忽视。冲突管理机制创新,需要走出矛盾冲突根绝论、矛盾冲突消亡论、矛盾冲突速决论、矛盾冲突赎买论等观念误区。通过对四个误区逐一剖析,认为只有消解人们在冲突管理上的迷思,才能正视冲突,分析冲突,预防冲突,管理冲突,进而才有可能创新社会冲突管理机制,科学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警民冲突事件频发,其中警察队伍自身人文素质较低、人性思想缺失等原因不能忽视。因此,加强人性思想教育内容就成为公安教育的当务之急。人性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领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根据马克思主义人性思想,教育的基本问题就是人的发展问题。警察职业要求也是以人性思想为基础的。当前公安高校教育目标与教育模式强调了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却对人才所应具有的基本的人文素养有所忽视。要构建公安教育中人性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公安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在于育人,其次要通过在人文通识课程中加大人性思想教育内容的比重,在公安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性思想教育内容,透过校园文化创造敬畏生命、尊重个人的人文环境等途径使人性思想内容融入到公安教育课程体系中。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的法律理念与法治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社会转型的成与败。所以,领导干部摒弃封建特权的人治思想,树立正确的法律理念,培养法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J. S. Mill's'On Liberty', according to Richard Wollheim and C. L. Ten, carries the idea that if a first individual causes harm to a second, but the harm is owed also to the second individual's belief that the action was wrong, the harm is irrelevant to any judgement about intervention by the state and society. Wollheim and Ten ascribe to Mill different principles of liberty sharing the given idea. However, neither the idea nor the principles can be assigned to Mill. There is no adequate textual basis for doing so, and there is resulting inconsistency. Rejection of the idea is relevant to more than'On Liberty'and Utilitarianism.  相似文献   

20.
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一些大学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 ,是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大学理想和价值追求。自从有大学以来 ,大学的办学理念经历了三个阶段 :(1)大学是培育人才的机构 ;(2 )大学既是教育机构 ,又是研究中心 ;(3)大学不仅是教育机构、研究中心 ,还应该是一个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