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用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哲学思潮,兴盛于20世纪早期,其思想特征是把知识看成工具,通过考察概念的实际效果来阐明概念的意义,同时也通过观念的效用来确定观念的真理性。20世纪初,实用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随着杜威访华,实用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20世纪50~70年代实用主义在中国多次受到批判,遭到全盘否定。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实用主义的引介和评论逐渐回归学术本身,对实用主义著作的翻译和研究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实用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哲学思潮,兴盛于20世纪早期,其思想特征是把知识看成工具,通过考察概念的实际效果来阐明概念的意义,同时也通过观念的效用来确定观念的真理性。20世纪初,实用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随着杜威访华,实用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20世纪50~70年代实用主义在中国多次受到批判,遭到全盘否定。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实用主义的引介和评论逐渐回归学术本身,对实用主义著作的翻译和研究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宋斌  闫星宇 《求索》2013,(6):92-95
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以来在美国流行的一个哲学流派.对美国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巨大.有着鲜明的美国民族特性。即重视生活实践、实用功利而疏于形而上的理论思辨。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杜威的实用主义把其真理标准建立在效用原则基础上.指出真理之为真理,主要是看它是否对大家或公众而言有效用.以及看它是否能指导我们对付未来的环境。本文就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现实价值进行了审视,认为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特别是他的探索和实验的方法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观,反对一元论主张多元论的社会历史观,反对消极自由,弘扬人性等都对当代中国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威哲学在现当代思想界的理论定位日趋重要。近年来他的学术地位已经由“实用主义神圣家族中的家长”即思想领袖,逐渐上升为与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并驾齐驱的“本世纪三位最重要的哲学家”,并被誉为“以杜威为其主要倡导者的实用主义传统,是美国对人类精神生活所做出的最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实用主义,这个在老一代知识分子中并不陌生但又几乎淡忘的名词,却在今天的一些大学生中受到青睐.实用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杜威,早在五四时期来到中国,演讲宣扬实用主义达两年之久,他的学生胡适举着这面旗帜到处传播.终究,实用主义被历史所抛弃.然而,实用主义在80年代却又悄然泛起,这难道是历史的游戏!尼克松宣称:实用主义是打开中国和平演变大门的钥匙.布热津斯基认为:实用主义是使中国社会主义演变成资本主义的最好良方.有的大学生说:"胡适讲得太棒了!","胡适说的'少谈主义,多研究问题'很实用,如果实用主义早点讲就好了!".现实要求我们马克  相似文献   

6.
詹姆士首先提出实用主义真理观 ,但他的阐述还有着种种的模糊不精确之处 ,杜威继承了詹姆士谈论真理的实用主义方式 ,并予以新的发展。他纠正了詹姆士在“令人满意”、“个人在检验真理过程中所居的地位”论述中所表现的混乱、错误 ,以一种更加融贯的方式将实用主义真理观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张妙珠 《前沿》2014,(9):157-159
目前高校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由于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法传统单一、课程开设时间与课时设置不够合理等原因已在一定程度上限入了困境,难以实现应有的实用价值。笔者受到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示,从实用主义的视角对如何提高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进行了深入思考,从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以灵活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达到学以致用、以服务实践为目的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他在致力于改变旧中国社会面貌,变革传统教育,探索新型教和学关系过程中,通过改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终形成的教育方法论。从1919年在《时报.教育周刊.世界教育新思潮》上发表著名的《教学合一》一文开始,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从“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与“社会即学校”、“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比较。认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固然受到杜威的影响 ,但两者又有质的差异。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批判地吸收杜威学说 ,并且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新理论  相似文献   

10.
析杜威实用主义的突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的实用主义很重视行动,其经验论和认识论都是建立在行动基础上的。重视行动必然重视变化。杜威认为变化代表了进步,应该好好加以利用而不是盲目排斥它;杜威的实用主义还把其真理标准建立在效用原则基础上,指出真理之为真理,主要是看它是否对大家或公众而言有效用,以及看它是否能指导我们对付未来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王卓然事略     
王卓然事略焦聚川王卓然(1893-1975)字回波,辽宁抚顺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刻苦努力读书。191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奉天两级师范。191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适值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中国讲学从师于杜威博士门下,是杜威的及门弟子。1923年获"...  相似文献   

12.
李海凤 《传承》2008,(20):78-79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出路。杜威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德育实际情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出路.杜威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德育实际情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R·罗蒂在他的《实用主义的结论》中,论述了海德格尔与杜威对传统的看法。杜威和海德格尔均向我们阐明了传统的历程。杜威认为,自希腊时代以来出现了主客、心物、经验与自然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两元论;哲学消除二元论才不再致力于超越经验。海氏认为,希腊哲学家谈论存在时喜好名词而不是动词,喜好存在之动词而不是动词不定式,这把我们引入本体论之途。杜威视行动与思辩的区分为自由人与奴隶的区分。海氏认为,这一区分来自于原始完整意识的最初划分。两人都认为,对观察者知  相似文献   

15.
李志强 《理论月刊》2012,(4):41-43,51
作为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的道德理论明显地表现出实用特征,这些特征具体地可以概括为:他既注重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也注重个体所作出的实际行动的效果;他强调作为情境意义的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工具性质,这实现了伦理学方法论意义的变革;他还认为道德目的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个体自身在道德上的发展和生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个半世纪以前,容闳,中国留学第一人,从珠海去了美国,1854年成为美国耶鲁大学唯一一名中国毕业生。毕业后,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政府第一次官派留学,120名中国幼童被他“破天荒”地带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掀开了中国留学史的第一页。容闳,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在他的故乡建立中国留  相似文献   

17.
实用主义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哲学流派,它强调哲学要立足于社会现实,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已被美国大众广为接受,成为美国人生活方式和求生手段的重要思想基础。本文通过阐述实用主义的内涵以及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旨在探讨与实用主义思想密切相联的民族精神及当代美国人的价值观,以便人们更进一步加深对实用主义理论实质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指出实用主义所倡导的价值准则都是立足于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对此应加以鉴别和批判。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实用主义者悉尼·胡克在理论上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做出论证。他提出要区别马克思主义中活的东西与死的东西。所谓活的东西是指马克思著作中被他蓄意剔出,并加以实用主义化或民主社会主义化了的内容。而所谓死的东西则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胡克主要的攻击对象。胡克的观点是当今民主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这两股思潮日渐趋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一、隐性课程概念的提出“学生在学校中学到了什么(Whatislearnedinschools)”大凡关心学校教育的人都会想到这个问题,正是这个问题促使我们重新反思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论,并把我们的研究视野引向隐性课程领域。早在20世纪30年代,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就触及到了“隐性课程”问题。他指出,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显性课程,还学到了与显性课程“不同的东西”,这就是他所谓的“伴随学习(collaterallearning)”。他指出:或许所有教育学上的最大谬误是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一个人在他学习的时候只学到某种特定的东西,至于形成持久的态度、好恶的间接学习…  相似文献   

20.
1919年4月至1921年7月,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来华讲学,在华活动两年有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非常轰动的文化事件。杜威访华时期,恰逢中国南北分立,南北两大政权的对峙已经持续数年之久,但作为学者的他未为这种政治格局所囿:抵华之初,曾在上海与孙中山有过一面之缘;离华前夕,又踏足广东政府治下的广州。杜威与孙中山讨论知难行易以及对广东地区的实地考察,使他对中国问题有着更为全面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