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走进雁地,提起乡里的干部,群众赞不绝口:“件件事儿替俺着想,句句话儿说到俺心坎上,有这样的干部当家,俺雁池人心里热乎着呢!”提起雁池的群众,乡里的干部这样评价:“雁地人朴实豪爽,只要工作做到了家,什么事儿都会一唱百和,一呼百应。”可是,两年前的雁池,提起村里的群众,干部就会摇头:“茅厕里的鹅卵石——又臭又硬。”提起乡里的干部,群众同样气不打一处来:“老虎咬石狮——没点人味。”面对这种天壤之别,人们不禁发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是什么使雁池的干群关系变得如此水乳交融?是什么使雁他的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上饶市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联户帮困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干部主动适应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利用夜访与群众攀亲交友,结为帮扶对子,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果按正常上班时间,白天群众都到田地里干活了;等群众收工回家,干部们又下班了。干部和群众很难见上面,群众有什么困难干部不知晓,乡里有什么工作也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所以我们要根据群众的作息时间开展工作。"玉山县六都乡负责人介绍说。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献县500个村实行村干部"坐班办公制",实现了零距离服务群众。为解决农村群众"有事儿办不了",村干部"有事儿找不到"的问题,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献县在全县500个村中全部实行农村干部坐班办公制度,办公时间为上午8:30―11:30,每天不少于3个小时在办公室坐班。村支书、村主任实行周一至周四带班制度,每班人员为一正一副,周五、周六、周日则由村主任或其他两委干部轮流值班。  相似文献   

4.
盯着什么干     
干部应该盯着什么干 ?不言而喻,首先要盯着群众干 ,因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其次要盯着问题干,因为干部的职责就是出主意、想办法,替群众排忧解难。   盯着群众干,盯着问题干,我们绝大多数干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对头,他们盯着的是另外一些东西,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曰盯着领导干。其特征是只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专拣上级高兴的事儿干,曲意迎奉,习惯当“传声筒”,干工作不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而是看领导“怎么说”,领导喜欢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5.
在石门县雁池乡 ,只要提起这里的乡干部 ,农民群众都交口称赞 :“件件事儿替俺着想 ,句句话儿说到俺心坎上 ,有这样的干部当家 ,俺雁池人心里踏实。”人们不禁要问 ,是什么力量使这里的老百姓如此拥护乡干部?是什么力量使这里的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这时 ,干部群众定会把钦佩的目光投向乡党委书记陈云谋。(一)1998年12月 ,35岁的陈云谋调任雁池乡党委书记。他所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由于前几年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 ,加上少数乡干部工作方法简单 ,雁池乡的百姓与政府对立 ,群众与干部疏远。到1998年 ,全乡55个村就有44个村拖…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5,(4)
<正>在工作中一定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要真正把精力集中在抓落实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凡认准的事情,要千方百计去办实践是个大课堂,要注重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精心谋事、专心做事,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中提高能力和水平。一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各级干部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群众谋利益上,这不仅是对各级干部转变作风的明确要求,也是各级干部提高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无论是想问题、办事情,我们都要多考虑群众需要不需要,多考虑对工作是否有益;少琢磨上面知道不知道,少琢  相似文献   

7.
时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习惯于坐在机关里办公,等群众"上门",群众便戏称他们是"坐诊干部"。长期如此",坐诊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就逐渐疏远,群众也就对他们敬而远之了。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关键在于坚持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努力做到为民惠民利民。为民要先知民,指导要先"知道"。领导干部要想了解真实情况,就必须变让群众"找上门"为自己"走上门",实现从"坐诊干部"到"出诊干部"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8.
2003年以来,我们龙口市在全市14处镇区街中全面实施重心下移工程,引导机关干部把办公桌下移到村一级,在一线联系群众,在一线服务群众,在一线造福群众,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长期贯穿到农村工作的各个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为确保重心下移取得实效,我们重点抓了三点: 一、坚持“三定一公开”,把机关干部的办公桌放到田间地头。为从根本上解决机关干部沉不下的问题,我们坚持“一线工作制”原则,要求机关干部把办公桌直接放到村一级,实行“三定一公开”,即定人、定时、定点、公开挂牌办公。定人,就是每个村都必须有  相似文献   

9.
颜风 《前线》1965,(24)
农村基层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领导社员群众把集体经济办好。经常征求群众对工作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遇事同群众商量。走群众路线是办好集体经济的重要关键。社员群众,是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主力军。他们常年累月在本乡本土上进行生产劳动,摸熟了土质、地力,水利、气候和各种作物生长的客观规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生产中,干部只有充分发扬民主,遇事同社员群众商量,善于集中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所以.我们农村基层  相似文献   

10.
从2003年开始,霍州市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推行“两定一查三评”制度,即要求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年初定出本年度要为群众办的实事,定出要为群众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三年多来,这项制度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如何?带着这个问题,最近,我们深入到全市12个乡镇(街道)党委、196个农村党支部和93个市直副科级以上单位党组织,就他们推行“两定一查三评”制度的情况进行了采访,所到之处,深切地感受到了这项制度在基层取得的巨大成效。农民“牵”着干部鼻子走农民盼什么,村干部就承诺办什么,农民们“牵”着村干部的鼻子走。这是霍州市推行“两定一查三评”制…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社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社员代表大会和社员大会是人民公社各级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公社范围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社员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各级管理委员会的干部,也应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然而,管委会干部办事是否公正,执行决议如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怎样,平时由于社员群众与社员代表各在一方,难于及时了解全面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因而就需要建立与健全监察委员会,代表广大社员行使这一权力。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最火的综艺节目是什么?《爸爸去哪儿》。2014年春节最火的一酋歌是什么?《时间都去哪儿了》。与此同时,在渝州大地,群众们也在问“干部去哪儿了”?2014年5月13日,市委常委会通过《关于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任务就是为群众服务,不管白天黑夜老百姓随叫随到,努力练好这双‘泥脚杆’。"这是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驻龙里县冠山街道平西村第一书记曹泽祥的扶贫践言,他不光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自家的事儿无暇照顾,为群众办的事却是一桩接着一桩,群众富了、楼房盖起来了,他却几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扶贫岗位。白天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种植辣椒、蔬菜,到农户家帮助硬化院落,晚上入户走访、开院坝会,虽然额头的皱纹越来越多,但他脸上洋溢的笑容却越来越多。曹泽祥正是用自己的行动验证入党时曾经许下的誓言,用自己的事迹诠释着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每一个农村基层干部都应该把这个问题弄清楚。要不,很多事情就不好办。早先,我有一个时期工作不大起劲,觉得当干部担子重、事情多,工作上有了缺点和错误,不仅上级要批评,还要受群众的埋怨。当社员呢,干完了集体活,回家干自己的活,省事省心,还收入多。所以,有时我就这样想:“干吗要费这个劲,着这么大的急,当干部又有什么好处?”有了这个思想,工作就提不起劲来了。后来,经过党的教育,我认真地想了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信息广角     
黄陵县百名干部进千户黄陵县从全县党政事业单位抽出200名理论学习优秀、熟悉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组织开展了“百名干部进千户”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干部们利用10天时间,深入191个行政村,共走访农户500余户,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400余次。向群众宣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和全县经济工作思路、规划;调查研究了农村存在的问题和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等方面的情况;探索了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方法和途径;帮助村上制定了新的经济发展规划,形成调查报告200…  相似文献   

16.
拍案惊奇     
《廉政瞭望》2011,(2):36-37
公示牌不更新群众画猪头讽刺 2011年初,重庆市綦江县永新镇建管办公示牌公示的工作时间仍停留在2010年10月11日。12名工作人员中,除1人“借调”外,其他的不是“办公室办公”就是“下村”。办事群众冈屡次找不到人,就在公示牌上画卡通猪头对应相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一些在农村工作的干部常常抱怨与群众沟通困难。一位在农村工作二十多年的乡镇党委书记颇有感触地说:“现如今你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了实事,群众也不感激你;有时辛辛苦苦走村入户到农家,连一口水都喝不上,更不要说让板凳给你坐了。有时为了布置一项工作,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口干舌燥,他们也不买账,现在的群众真是越来越不听话了。”  相似文献   

18.
李鹏飞 《党课》2006,(6):58-58
现在,在不少地方流传着“私事公办”与“公事私办”的说法。 所谓“私事公办”,就是在办私事的时候,打着办公事的旗号,借用“公家”的权力、影响和财物去办私事或者与工作无关的事。比如,外出办私事需要用车,就谎称公出,用“公家”的车送自己“出差”;朋友来了需要请客,就用接待上级领导、兄弟单位来人的名义,让“公家”掏腰包;一些私人性质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解决,就以单位的名义去“协调”,从而得到某些特殊的“优惠”和“照顾”……反正不管是什么私事,都想方设法和“公事”挂上钩,按照办公事的程序去运作,个人什么风险和责任也不用承担,什么代价也不需要付出,有关的费用、责任和后果统统由“公家”买单。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4,(4)
<正>群众利益无小事。对公务员而言,核心的服务就是将群众的事当作大事来对待,全力以赴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群众路线体现在一些民生小事上,走群众路线,先要从方便群众做起。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求医看病、柴米油盐、冷暖安危,这些干部们看起来的小事,对群众来讲都是大事。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与老百姓打交道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群众的苦衷,简化办事手续,节约群众办事成本,不能让老百姓来回跑,要将以前的"群众跑"变为"干部跑","多次办"变为"一次办"。只要善于从群众关切的小事做起,满腔热情地为  相似文献   

20.
正干部与群众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联系群众就要正确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联系群众的目的来说,群众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群众满意了、理解了,我们工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但就联系群众的过程来说,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干部没有真正转变作风,联系群众的行为也不可能真正落实。90多年来,优良作风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与标志,但是随着执政时间越来越长,也潜滋暗长了一些不良的作风,这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什么是形式主义?有人曾给形式主义画了一幅像:方案计划一大堆,说过听过不落实;目标要求常翻新,就在文件报告中;工作过程很热闹,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