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蒋介石主政台湾时期,祖国大陆方面对张学良过于直白的关怀和赞誉有时会刺痛蒋氏专制政治最敏感的神经,从而使张学良的处境更加难堪。因此,周恩来曾多次嘱告有关部属,所有涉及张学良的宣传、报导都要严格掌握分寸,一定要顾及张学良的人身安全。但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怀念和关怀却从来没有中止过。他总是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关系暗中了解张学良的状况。他曾不止一次托请来自台湾的朋友设法保护张学良,并对他们说:“如果张学良将军的生命有个一差二错,我们就不好见面了,不好说话了。”1958年12月,定居美国的宋子文来到香港小住。…  相似文献   

2.
时婷 《学理论》2012,(26):132-133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就子承父业,为东北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教育又是张学良所做事业当中最让人赞叹的。张学良在军事教育、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各个方面为教育事业而作出了杰出贡献,可以说是从现代到当代,从东北到西北,都一直存在着,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由于西安事变而发生了重大转折。几十年来,在张学良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这一问题上,史学界多以为张之兵谏蒋介石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政治基础,但却忽略了重要一点──张学良的个性与西安事变的关系。本文结合有关史料,拟对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心理学家说,个性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张学良是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他正直、果敢、善良、自信、…  相似文献   

4.
本刊第九期刊登了沈醉先生写的《囚禁中的张学良》一文后,读者来信希望知道张学良将军的近况。为此,我们约请作者主要根据台湾报刊登载的有关报道,写成这篇《张学良在台湾》的综合介绍。遗憾的是,张将军目前的处境,使人们尚难得知更多的消息。  相似文献   

5.
华清池"捉蒋"经过为何扑朔迷离? 张学良将军亲口面谕,由上校营长王玉瓒率卫队第一营步兵连(含手枪排)和骑兵连,去华清池完成"捉蒋"任务.由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先是提升了王玉瓒、孙铭九等有功人员,后又担心执行"捉蒋"任务的卫队第一营官兵会遭到国民党当局迫害,每人发了一笔安家费,遣散参加"捉蒋"的主要官兵,王玉瓒离开了东北军,隐姓埋名,远走云贵.  相似文献   

6.
章志诚 《侨园》2006,(6):18-19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深受人们敬爱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为团结抗日力量,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张学良是张作霖的长子。他8岁时,张作霖就请早年曾教过他的老师杨庆辅为他启蒙;张学良10岁以后,张作霖又请一位留学奥地利的军人陈瑛为他教授德语。然而,后人在有关张学良的传记中却很少提及陈瑛的名字。陈瑛(1885—1941),字蕙薰,又字惠生,浙江省青田县阜山乡王费潭村人。他有4个兄姐,长兄陈琪是中国近代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陈瑛的父亲陈邦隽,名佐周,号裕棠,是青田县阜山乡思想比…  相似文献   

7.
在辽宁省盘锦市有一个"华侨村",这是中国唯一以"华侨"命名的行政村,村内居住着143户、403名朝鲜归侨侨眷. 2月7日,记者随盘锦市侨联主席郭平连来到位于盘锦市大洼县王家镇的华侨村.老远就看到气派的"华侨村"牌匾竖立在村口.沿着铺设柏油的村路向前走,一排排崭新的倒置房进入记者视线,统一粉刷成淡黄色的院墙、墙内统一的红色房顶的厕所、路两旁U形排水沟等让记者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8.
正1930年7月2日至8月10日,张学良在渤海岸边的葫芦岛避暑长达40天,通过保存下来的档案资料可以看出,张学良此次名为"避暑",实则"避战",避免中原大战各方代表之拉拢。张学良在这些看似"休闲"的日子里,始终关注中原大战局势发展,并与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1930年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后,张学良于当年3月发表通电,主张和平救国。由于张学良所部东北军三十余万人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地方军事力量,张学良  相似文献   

9.
张闾蘅 《民主》2006,(12):33-34
今天,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办公厅在这里召开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座谈会,贾庆林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与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亲属,西安事变参与者及亲属共同回顾70年前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对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以及在西安事变中作出贡献的爱国志士们的怀念,对历史上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贡献的民族英雄的尊重和敬仰。作为张学良将军亲属的代表,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激动。70年前,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共同联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2)
张学良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因为围绕其一生所发生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事关中国命运的转折点。而身处事变当中的重要人物张学良的态度、人生观及价值观对事件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张学良处理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泣谏入手,对张学良将军当年处理军阀内战及西安事变的言行进行比较分析,重新诠释张学良将军谋求国家统一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1)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亲身经历了事关中国时局命运的关键时刻。近年来,随着对张学良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其相关的大量史料公开,更加丰富了对张学良研究的内容。尤其是张学良口述史,因其特点鲜明、极富感染力与真实性而成为史料中极具影响力的一部分。对张学良口述史特点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推动口述史的发展并提升口述史在学术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慈心善语     
李玉林 《慈善》2020,(2):30-33
"往前走,我总还是有希望到单位的。"武汉江夏区24岁的女医生甘如意,老家在湖北省公安县荆州斑竹垱镇杨家码头村。疫情爆发、武汉"封城"时,她刚刚回到老家休假。听到不断有人被病毒击倒的严酷现实,对父母亲说:"疫情这么严重,我作为医生必须要回去!"父母闻讯后不禁为她捏了一把汗,说:"现在返回武汉?太危险了!"而且,甘如意的老家距武汉300多公里,现在处处交通管制,长途班车也不发了。  相似文献   

13.
正1924年直奉战争胜利后,张学良随父亲张作霖统兵驻军北京时,乘军务空闲,喜爱上收藏古玩文物。他去北京琉璃厂古文物商店,不惜花大钱买下中国古今名家画作、法帖、条幅、扇面及古董,留作欣赏把玩。随着收藏物品的增多,张学良在收藏界逐渐名声日起,当代书画名家为迎合他的雅趣,纷纷将其画作、法帖敬送给张学良留存、品鉴。张学良更不惜花  相似文献   

14.
近期,在北京一家知名报纸上,展开了一场有关《工会法》是"软"还是"硬"的讨论。一方说:"《工会法》是'软法',要不为什么一些企业解散工会组织,工人们都没有一  相似文献   

15.
首度离台赴美探亲张学良1936年在古都西安发动了那场震惊中外的兵谏后,便开始了被幽禁的生活,使其从青春到迟暮的生涯,笼罩了传奇的色彩。就在55年后,人们仍在挂怀他的境遇时,1991年春季里,传出了张学良即将飞往美国探亲,重享天伦之乐的消息。张学良的亲属几乎都在美国。元配夫人于凤至从1940年赴美治病,再也没有回国,晚年独自生活在洛杉矶莱克瑞治路林泉别墅。张学良和于凤至有三男一女。  相似文献   

16.
张素我  周海滨 《各界》2013,(7):11-13
张学良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檀香山逝世,享年10l岁。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父亲觉得国民党实在是对不起张学良。他非常欣赏张学良,也非常心疼他,因为他是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的主谋者之一。他主要是要抗日,要逼着蒋介石抗日。其实蒋介石还是抗日的,不过张学良总是觉得,蒋介石应该全力以赴来抗日。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6,(6)
正我在收集和研究东北军历史资料时,发现了当年不到30岁的少帅张学良处理的一件事儿,说明他很有头脑。193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了沈阳。他们闯进沈阳城首先想抢劫的地方就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生活的大帅府。日军以为那里应该有取之不尽的宝藏。一天,一群日本兵冲进了大帅府,径直扑上二楼张学良的卧室。他们首先看中的是屋里靠墙立着的一个保险柜,想着张学良卧室里的保险柜一定装的都是金银财宝吧!因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将保险柜砸开了。可保险  相似文献   

18.
几十年来,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和海外的华人一直没有忘记历史功臣、爱国将军张学良;张学良将军的乡亲——辽宁人民,更是对他怀念有加。1998年5月31日,两岸三地的华人共同在美国为张学良举行了98岁华诞祝寿“见证”活动。祝寿活动是在夏威夷第一华人基督教公理会教堂举行的,参加的有来自美国各地、中国一些城市和台湾省的各界人士,如中国中华慈善总会代会长阎明复、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左铁镛、辽宁省海城  相似文献   

19.
张剑虹 《侨园》2020,(2):9-9
大年三十中午,我们一家人按照老家的习俗,正围坐在桌前吃年饭,当记者的儿子刚端起一杯红酒给我和他妈敬酒时手机突然响起,儿子连忙放下酒杯起身离席接听。接完手机后,儿子招呼都没打就匆匆戴上口罩,背着摄像机冲出家门。"嘛事这么急,吃完年饭再去不行吗?"她妈皱起眉头问道。"我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县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封城,台里通知记者迅速到一线采访。"儿子头也没回边说边按开电梯下楼。下午一点多,儿子才背着机子匆匆回家。看到儿子进门,她妈马上给她盛上一碗热饭、端上几盘菜,但儿子看都没看就进到书房放下机子打开电脑听同期音,写稿子,直到写完才出来吃饭。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张学良以特殊的方式支持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是从他与周恩来举行延安会谈时开始的。1936年4月9日至10日,周恩来和张学良在延安就红军与东北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问题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张学良当时赞成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联共抗日诚意,对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北上抗日是支持的。关于这一点,参加延安会谈的刘鼎,在他后来的回忆材料中亦做了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