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陆正林 《前沿》2011,(10):20-22,27
德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甚至"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怎样的生活,就是怎样的教育。德育要回归生活,但不是回归任何一种生活,而是回归"值得过的生活"。"值得过的生活"是一种真实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崇高的生活,是一种卓越的生活,也是一种反思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常康 《前沿》2010,(3):17-21
李贽"自然人性论"使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呈现平民主义色彩,至今仍具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核心价值和内涵蕴藉表现为:重视提炼"有德之言",追求表现"凿凿有味"的朴实生活美;强调"尽意""无声"审美效益,主张"以自然之为美"的艺术生活美;倡导倾听"百姓之迩言",崇尚表现"率真""俗善"的拙朴生活美;讲究"格"、"调"、"情"、"性",欣赏悲壮激越生活之旨趣;呼吁恢复"童心"创作"至文",追求"化工"的生活审美之境界。李贽为代表的泰州学派所创立的平民主义"生活美学",不但丰富了中国美学史宝库,而且至今仍昭示着它生活审美哲学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精神生活以及与此接近的诸如"精神世界"、"精神家园"、"心灵"、"灵魂"、"人文精神"、"文化自觉"等说法,频频出现在我国报刊论著和大众传媒之中。昔日,谈论精神生活时,多半用古老东方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4.
程荣  蔡钊 《求索》2010,(5):109-111
本文阐述原生态艺术中的庄子"天籁"思想,通过传统文化复苏之"天籁"、理想生活之"天籁"、视听感官之"天籁"三部分论证得出:为使"原生态艺术"能顺其本性良性发展,应该力图还原"原生态艺术"的本质特征,坚持其理想纯朴生活的追求,继承并发展其具有典型中国传统意义的"物我两忘"审美方式,这是现代艺术还原其本真的必然之策。  相似文献   

5.
生活伦理是以自然伦理实体—家庭为主体的"神的规律"的产物,但它却孕育了"人的规律"的伦理可能。生活伦理的合法性不仅是来自于非课题的伦常生活有效积习的自明性,还表现为生活伦理对家庭及一般社群的伦理奠基性。生活伦理维系了家庭秩序化,构成一般社群伦理的先决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年送欢乐,歌声遍乡野。1月18日下午,2011年余姚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十万春联送城乡活动启动仪式在临山镇隆重举行。活动期间,集中开展的"十万春联送城乡"、"万名志愿者洁城乡"、"千场演出惠城乡"、"十个节日乐城乡"等主题活动,旨在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着力改善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文化生活     
这两年"文化生活"上稿率很低。 去年开始我接手"文化生活"版块。我很是窃喜了一阵儿,因为我喜欢看文学类的稿件,也喜欢散乱的稿子在我的手底下呈现出某种有条理的状态,我曾经为每一期的"文苑"定了一个主题,在浩如烟海的稿件中,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我们生活中,常会窜出一些以"裸"字修饰的新词,由于"裸"字与"风化"或者说与"八卦"有关,想必更能抓住大众"眼球",更易引起大众的关注。比如,"裸官"、"裸考"、"裸价"。  相似文献   

9.
"儿子是学医的,我退休后,他就动员我去农村生活,找个环境好的地方安享晚年。"来自广州的黄肖凤乐呵呵地说。为了给自己找个"安乐窝",儿子带她"考察"了不少地方,最终"相中"了巴马这块"风水宝地"。2009年,黄肖凤花7万多元在巴马县甲篆乡坡月村买了一套小产权房,使用期20年。虽然房子只有30多平方米,但出门就见青山绿水,爬山、做健身操、享受粗茶淡饭,她将"巴马生活"过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0.
从"幸福广东"口号的提出,到北京"十二五"规划写入"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再到重庆提出到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5%",率先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的调控写入规划,并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及至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将"幸福"解读为"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中国各级政府满溢的"幸福"热度,令全国乃至世界倍加注目。  相似文献   

11.
魏长龙 《前沿》2010,(10):47-50
杨昌济把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特点运用到生活中,形成了他"求实致用"的生活伦理观。他的生活伦理观的形成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也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主要包括节俭的生活态度、勤奋的劳动品质、自立的奋斗精神,特别是他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亲""孝"以新的内容,极大地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他的这些生活伦理观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礼仪的消失导致日常生活中看不到"中国"--今天的中国,缺乏的恰恰是公共生活,是公共生活中的文化礼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在进一步提高五保对象生活质量上,敢于"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使全市16000多名五保对象的住房质量、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五保对象切实感受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无所忧"。主要做法:一是新建五保家园和敬老院859所,解决五保对象住房问题。2008年"5·12"地  相似文献   

14.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一、"八五"期间城镇居民生活变化情况"八五"期间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年增长率为历史最高。"八五"初期,经济发展稳定,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也较稳。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镇居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15.
邸利平 《前沿》2009,(11):30-33
如何理解"自然"是人类认识世界首先需要探讨的问题。与建立在外在对立和征服前提之下的近现代"自然主义"理解范式不同,古希腊哲学考察了宇宙生成、人类灵魂和城邦生活的自然本性,确立了独具特色的古典"自然主义"观念,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一体,而且表达了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美好秩序的追寻,从而具有更加丰富、合理的理论旨趣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上,民生是代表委员们热切关注的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民生的篇幅更长,内容更多,提法更新,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要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共和国总理把对民生的关切和重视提升到人民生活"尊严"的高度。民生是民政工作始终如一的主题。民政部门如何在履行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职责中,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本刊特摘要辑发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对民生民政的关注点以及一些建言建议,供各地民政部门在解决民生的实践中,把代表委员们的智慧转化为决策行动。  相似文献   

17.
黄建跃 《求索》2011,(4):121-122,193
本文以为,"公"的原始意象与氏族或者部落联盟的祭祀活动相关;"私"为"耒耜"之"耜"字的引申,与劳动工具的个人所有相关。"公"起源于宗教观念,"私"起源于世俗生活,它们是决定"公""私"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不同地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今日民族》2011,(2):15-16
与"云南首富"的头衔相比,马永升更看重"云南首善"的称呼。"如果社会多一些像陈光标这样的善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就更加温暖和美好了……"马永升常这样感慨。  相似文献   

19.
朱学恩 《求索》2010,(8):131-133
"术"是一个中性词,并非法家所独有。从孔孟到荀子,再到韩非子,"术"思想的逐步凸现,反映了政治实践发展的需要,还原了政治生活的本质。"外儒内法"架构的长期稳定,是对从"礼法"到"法术"转换的辨证否定。  相似文献   

20.
“网络暴力”行为主体特质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孺 《求索》2010,(12):140-142
互联网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已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网络社会里,政治参与方式、传统的权力结构与分配机制都发生了转变,这拓宽了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渠道,公共生活的议事模式也由此从相对"精英主义"的架构转为了一种相对"大众主义"的结构,整个议事过程中的草根性与"年轻化"得以凸显。然而,网络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一些有悖于德性的甚至违法的言论或行为显现并迅速传播,"网络暴力"由此形成。"网络暴力"侵犯了当事人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给当事人造成心理伤害或精神伤害,必须引起全社会,尤其是网络监管部门的重视。我们无意解决网络暴力的监管问题,本文的要旨在于分析"网络暴力"行为的主体特征,为监管部门的相应决策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