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历来十分重视族际政治整合,形成了较强的族际政治整合能力。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原有的族际政治整合模式进行了改造,重构了族际政治整合方式,增强了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能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随着形势的发展,有必要调整和完善我国的族际政治整合模式,进一步增强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建 《政治学研究》2012,(5):127-128
随着民族主义及相关民族政治理论(如多元文化主义、差异政治理论等)的兴起,多民族国家内各个民族群体的民族意识及相关利益要求日渐兴旺并逐渐出现质的提升,多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和稳定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严峻。在如何维持多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这个根本性的政治问题上,苏联的解体无疑敲响了一记警钟,美国国家认同面临危机的事实再次凸显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协调族际政治关系、将多个民族群体整合在统一的国家政治共同体之中,维持多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和稳定,就成为政治学、  相似文献   

3.
常士訚 《理论探讨》2012,(3):113-116
苏联是苏共领导下的多民族国家.苏联建立后,苏联共产党在国家建构与族际政治整合上采取了一 系列的方针和政策.然而,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苏联共产党对族际的政治整合也告终结.本文采取结构分析方法,对苏联共产党族际政治整合上的教训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多民族国家治党和治国是两种不同的治道,二者都要坚持,但同时要二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已经告别了以往的单独凭借军事实力和国内的强制性同化时代,而进入到一个新的国家安全观时代。在这种安全观中,国家通过建立一种更为开放的国家凝聚力和国家间的合作而实现国家安全。在这种国家安全中,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实现了新的发展,处在了一种新的国内与国际环境中。新的国家安全观将对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带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古拥有众多的民族.从秦汉至清代两千多年间,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1840年至1949年的一个多世纪中,各民族从自发走向自觉,实现民族大联合,共同捍卫祖国的统一,争取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为各民族在统一的"政治屋顶"下维护、实现、扩大自己的权利提供了可能.建国60年来,中国族际政治整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初步构建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研究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基础、机制、问题、原则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是秉承公民化、同质化的公民国族主义取向,还是采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多元文化主义取向?这个基本而重要的理论问题引发了学界的关于族际政治整合的价值取向的"主义之争"与"诸神之战"。事实上,我国的族际政治整合应当汲取两者之长,在国族认同建构和公民身份建构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调整"族际主义"取向整合思路,实现族际政治整合"区域主义"与"位差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族际和谐治理模式下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完善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落实民族政策的关键,是实现族际和谐治理的关键.族际和谐治理模式下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指在多民族国家运用国家权力将国内各个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并维护这个共同体的政治过程中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成效和不足,以及在构建族际和谐治理模式下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趋势、相关问题和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建议、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民族整合是多民族国家基于民族群体权利承认而实施的民族治理方略,这一方略源于多民族国家对原本以同化为主要治理范式的反思。作为一种政治理念,民族整合主张摈弃民族同化,同时又反对民族分裂,旨在维护族类群体的自主性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性;作为一种政治关系格局,民族整合是唯一主权屋顶下各民族共存的族际关系结构设计,具体涉及族际政治关系结构、族类群体与国家关系结构两个层面;作为一种政治实践,民族整合包括政治整合、经济整合、文化整合和社会整合等形式。民族整合是一种有机的共同体整合,它以维护多民国家的统一为价值诉求,在承认族类群体集体权利的同时,也为各民族成员自主实现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空间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世界各地出现不少民族宗教冲突。各种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严重威胁着多民族国家的安全和政治稳定。然而,大多数国家的各个民族以及政府也在努力寻求一种各族共存合一之路,通过反思传统的族际关系模式,不断调整治理模式,一种协商治理、包容吸纳、倾中执政、集分平衡、包容性发展、民族镶嵌新的族际政治文明开始建立起来,使其成为不少多民族国家政治发展新亮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内的政治稳定构成了这些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其中,加强和改进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构成了多民族国家实现政治稳定的重要内容,两者相互联系,特别是后者对族际政治整合具有优先地位.本论文以后发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代化发展对后发国家带来的影响,及其族际政治整合的基本内容以及政治文明建设之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多民族国家在包括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纷纷解体,不断走向碎片化。不单这些国家,多数统一的发达资本主义多民族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深受民族分裂势力的困扰。当前,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的分离、分裂运动,致使部分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族际政治整合问题,有些国家甚至有解体的危险。因此,多民族国家如何在维护其主权的同时整合内部各民族、如何将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不仅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国家与民族关系的阐释,论证了将民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分析单元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民族整合的制度标准:既能回应和保护民族权利,又能降低民族群体的政治主权要求。促进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需要开展学校语言教育,赋予各民族成员一致性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从民族自决和民族自治到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转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在机理可以概括为国家一体前提下的区域自治、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民族平等下的区域自治、民族团结下的民族共治、法律保障和规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等五个方面。整体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在机理,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在机理在政治生活和经济实践中的外在效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多民族国家在包括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纷纷解体,不断走向碎片化。不单这些国家,多数统一的发达资本主义多民族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深受民族分裂势力的困扰。当前,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的分离、分裂运动,致使部分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族际政治整合问题,有些国家甚至有解体的危险。因此,多民族国家如何在维护其主权的同时整合内部各民族、如何将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不仅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国家与民族关系的阐释,论证了将民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分析单元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民族整合的制度标准:既能回应和保护民族权利,又能降低民族群体的政治主权要求。促进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需要开展学校语言教育,赋予各民族成员一致性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4.
中华王朝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推动了自在中华民族的凝聚。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后,中华民族在抵抗西方列强的压力下走向自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完成民族国家构建历程的标志,为中华民族打造了坚固的政治屋顶,中华民族拥有了现代国家形式,成为一个国家民族。自此,作为国族实体的中华民族掌握了国家主权,成为各民族团结的历史与现实载体,成为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民族政策、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抓手。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政治意义集中体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国族建设,具体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解决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多民族发展中国家,尽管民族矛盾和冲突不断,但是大多数国家为了保证不同民族群体和平共存、共同发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其中蕴含了不少族际政治文明的新理念和成果。尽管这种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层次不一,但它代表了一种新方向。本文尝试性地提出族际政治文明概念。族际政治文明是多民族国家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共同事务上形成的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等方面的进步状态和成果的总和。族际政治文明在当代不少多民族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它强调不同民族之间良性的共有文化和包容精神,通过积极价值的引导,使不同民族群体超越狭隘的身份认同,实现民族的和平、合作和共生。尽管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实践,族际政治文明在多民族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和障碍,但它所体现的精神为多民族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整合提供了内涵性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为主导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建构并推动国家现代化的主体政治力量,是近代中国特殊历史和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7.
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一个国家对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坏 ,直接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由于民族问题处理得不好 ,而引发的内乱甚至分裂的现象绝非少见。我国是一个有 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如何更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保证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统一。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加强对民族问题的研究 ,为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民族问题不仅是多民族国家的国内问题 ,也是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  相似文献   

18.
族际交往是指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群体间或个体间的交流和沟通,是民族关系的具体体现。互联网场域模糊了民族间的差异界限,消弱了现实族际交往中地理距离和心理焦虑等障碍,隐蔽了地位和权力等不平衡关系。对于少数民族网民,网络空间发生族际交往的可能性更高。本研究发现少数民族网民的网络族际交往行为与族际交往情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崛起的网络社会中,网络族际交往行为与族际交往情感间相互影响,不仅映射了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民族关系而且也在型塑新型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和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以及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制订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60余年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体现了国家对于国内少数民族的政治承诺,得到中国各民族的拥护和认同。今天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20.
尼日利亚政治整合的逻辑起点是殖民统治确立下来的领土边界与族群结构的重叠;历史起点则是经由民族主义运动而获得独立建国。建国后尼日利亚的政治整合伴随该国现代国家建构展开,历经"军人主政"与"还政于民"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使中央权力得到巩固和强化,包括"撤区建州"政策和坚持"联邦特征原则"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得以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后一阶段使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总统及国会选举制度日臻完善,而国民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也为该国政治整合赢得广泛智力支持和认同基础。尼日利亚政治整合面临全部问题都能在其政治整合的逻辑起点那里找到根源,目前还需积极探索实现尼日利亚政治整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