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幸福,就主观精神层面上说是一种情感。每一个人都愿意追求这种主观幸福情感,这是一种无需加以论证的颠扑不破的原则。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学生,幸福更是他们期盼和渴望追  相似文献   

2.
一、生命体验的教育“到位” 优质学校把人人“享受教育”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优质教育品牌内蕴着高质量的核心价值追求,那就是把学校建成师生共有的“福地”,把教育过程变为具有价值意义的生命享受,变为自己健康、幸福成长的活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高雅的思想、高尚的情感,塑造文雅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师生都能、享受人的价值、尊严和意义。为教师的事业与人生添彩,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这正是雅行教育发展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作为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尺度,“幸福指数”是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作为一个指标体系,运用专门测量工具来获得的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量化数据,以此作为发展规划制定和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将幸福指数引入社会发展领域,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作为检验党和政府工作的标;隹,意味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走进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中,是对以单纯追求GDP为标志的“有增长无发展、有财富无幸福”发展模式的修正、完善与发展,也是人的价值与地位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作为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尺度,“幸福指数”是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作为一个指标体系,运用专门测量工具来获得的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量化数据,以此作为发展规划制定和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将幸福指数引入社会发展领域,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作为检验党和政府工作的标;隹,意味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走进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中,是对以单纯追求GDP为标志的“有增长无发展、有财富无幸福”发展模式的修正、完善与发展,也是人的价值与地位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5.
陈如  匡强 《唯实》2013,(3):62-65
民生是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幸福是民生的目标和方向。幸福在字典里的解释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由此看来,幸福既是和“心”、“意”有关的人们的主观感受,也是人们对“生活”、“境遇”的一种要求。从本质上看,幸福就是人们基于某种价值观和偏好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出的感受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春节买回几张色彩斑斓、笔力遒劲的“福”字斗方,倒贴门面。这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期盼。期盼全家年年月月、日日时时幸临福至。   “福到了”,是人生的不懈追求,也是相互间的美好祝愿。人类对幸福的向往和期盼是一致的,但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却因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而大相径庭。   有人以发财为幸福,有人以升迁为幸福,有人以吃喝享受为幸福,有人以声色犬马,纵情玩乐为幸福,有人以出国留洋为幸福,如此对幸福的理解和感知,难避偏颇与曲解之嫌。   古贤人对幸福却自有其圣洁高明的见解,曾曰:“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  相似文献   

7.
鄢永慧 《世纪桥》2010,(19):84-85
幸福是人类一个既古老又永恒的追求目标,大学生的幸福观也是高校德育工作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随着现代化的物质性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我国部分在校大学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幸福感危机。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既是高校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高校德育的关键任务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认知现状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了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感受.“幸福指数”即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涉及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精神生活等渚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学校而言,应该着重实施以培育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人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给予幸福的能力,让人获得进步、获得幸福。在幸福教育实践中,要从四个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10.
“我幸福吗?”当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时你就不一定幸福了。常常,幸福是一句口头禅,虚无缥缈,却又无处不在。有一句谚语说:“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意思是说幸福是相对的,只有与不幸相比较,才会有真切的体会,幸福又是渐进的、无止境的,已经拥有了就觉得平常,又去追求更多的幸福。如何生活才是幸福呢?每个人通常是在实际生活的比较中产生幸福与不幸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伦理学中,幸福是个重要的伦理范畴。英国近代功利主义思想家密尔继承、发展了边沁功利主义幸福论,修正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他的最大幸福原则。首先,通过幸福是可欲的推导出普遍幸福是可欲的,得出幸福是唯一可欲的结论。其次,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处理、人的社会情感两方面论证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段鹏 《企业党建》2012,(9):19-20
幸福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的永恒目标。幸福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幸福不仅是享受物质生活的满足,也是精神追求中的愉悦。更是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满足人们主体性需要的体现。幸福不是凭空产生的,幸福的产生和获得应该靠着人们的不断追求。幸福产生于主体满足于客体的需求之中,人们不断追求着促使人们幸福的因素和条件。幸福与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幸福是体现在一定的政治安排中,  相似文献   

13.
构建国民内心和谐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欣华 《新长征》2006,(8):28-29
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的终极意义就是要提高国民幸福总值。国民幸福总值的增加,一方面,要靠政府的善治来提供外在的条件、环境和空间,让和谐社会作为国民幸福的根基;另一方面,更要靠我们国民个体构建内心的和谐来获得。所谓内心的和谐(主观幸福感),就是指人的主观感受对于外在世界的反映达到一种协调,表现为满意,进而产生和谐、愉悦的感觉。内心的和谐往往是物质与精神的协调统一,是国民个体主观感到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幸福感却未见同步提升,“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成为一些民众缺乏幸福感的生动写照。经济增长与国民生活满意度下降的巨大反差不禁使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什么?追求财富的目的是什么?政府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幸福指数”开始进入各级政府和决策者的视野,也逐渐走进百姓生活。引入幸福指数概念,客观分析幸福指数的适用范围与制约因素,全面认识和理性解读幸福指数,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颐武 《党课》2010,(22):126-127
近年来,“成功”和“幸福”越来越成为社会价值的中心,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影响。所谓“成功”就是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幸福”则是追求个体生命的美好感受。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11,(4):61-62
3月14日,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幸福”一词成为继“和谐”之后的又一国家级词汇,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今后五年的执政理念和发展主题,也是人们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上追求的主题。两会之后,有关幸福话题的讨论,在班组里继续着。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社会发展节奏加快,人心浮躁,很多人对“幸福”并不具有深刻、全面、理性的把握,容易对“幸福”产生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减轻对幸福的迷茫感,促使幸福“得以可能”,也许只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最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论政治情感与政治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政治情感的本质和特征情感是个性的基本心理要素,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于客体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因而情感就成为主体与其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媒介,具有极明显的选择性和价值方向性,是主体认识世界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价值客体是情感的源泉,价值客体有多复杂,情感就有多复杂,“价值与情感是—一对应关系:情感所反映的事物必定是价值,价值的主观形式必定是情感”犤1犦。从本质上讲,情感就是主体对利益关系或价值关系的一种体验或主观反映形式。“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阶级社会中的个人…  相似文献   

19.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关注幸福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追求幸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幸福品质。本文从亟需关注幸福教育的原因入手,叙述了幸福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重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开展幸福教育进行了探讨:一要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为主导,吸收借鉴优良传统文化;二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追求幸福;三要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塑造良好的幸福品质。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新青海,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这是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当一个省把“幸福美好”作为未来发展方向时,带给全省人民的是一种内心的激荡,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一种油然而生的力量,还有对“幸福美好”的凝思畅想。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使命的重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长期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