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继承公证还是继承权公证的问题 公证机构所办理的是继承公证还是继承权公证,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据笔者了解,目前实践中持继承公证看法的公证员较多,笔者亦认为应是继承公证.  相似文献   

2.
丁露 《中国司法》2014,(2):47-49
正公信力是公证的根基和生命,是公证工作的本质要求,是维系公证事业健康持久发展的牢固基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证全行业必须深刻认识公证工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公信力建设对于公证工作的重要性,牢牢把握公证公信力建设的重大契机,积极推进公证公信力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始终维护和不断增强公证公信力,进一步深化公证公信力建设,推动公证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信力是公证的灵魂。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应当严格规范履行职责,确保公证质量,确实维护和不断增强公证公信力,推动公证事业科学发展。一、当前影响公证质量的若干因素公证制度恢复30多年来,质量与发展一直是公证行业的两大主题。"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公证质量是公证行业的生命线,这些都是业界常谈的  相似文献   

4.
论公证目的     
《公证法》上的公证目的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公证机构申请启动公证程序的实体法、证据法或诉讼法(包括公证法以及仲裁法)意义上的真实目的。公证制度所保护的并非直接的公证目的,因此与公证目的具有一定的距离。公证目的的研究是法律体系原则、保护公众利益、规范公证程序与公证业务的客观要求。现行公证法律规范、法律职业人等对于公证目的的认识有限,而公证告知、快捷公证程序、非诉确权程序均是实现公证目的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公证时效与公证期限不同。公证期限是指公证机构办理一件公证事项或处理某些公证法律事务规定的时间限制。公证期限只限于对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的要求;而公证时效既是对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的要求,也是对当事人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当事人在法定期间申请公证;另一方面要求公证机构对超过法定期间的公证申请事项不能公证。  相似文献   

6.
公证机构的设置是公证改革的基础性和本源性的问题,关乎公证行业改革成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证机构的设置好比是公证行业的地基,而公证行业这座大厦的牢固,需要公证机构这个良好的载体。因此,公证机构必须要遵循科学、理性、经济的精神来构建,以公证机构的发展作为公证机构设置的终极价值和目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因素能够影响公证机构的设置。如果公证机构的设置带有先天性的缺陷,那么公证行业这座大厦就不会始终牢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证行业的改革也是如此。公证机构的设置作为公证行业改革的先导,必须科学、经济、理性。西…  相似文献   

7.
丁露 《中国公证》2014,(4):25-28
正公信力是公证的根基和生命,是公证工作的本质要求,是维系公证事业健康持久发展的牢固基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证全行业必须深刻认识公证工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公信力建设对于公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公证公信力建设的重大契机,积极推进公证公信力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始终维护和不断增强公证公信力,进一步深化公证公信力建设,推动公证事业科学发展。司法部、中国公证协会历来重视公证公信力建设工作。2002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  相似文献   

8.
郑俊杰 《中国公证》2004,(11):32-34
公证的职权即公证职责界定之内的法律支配力,或法律认可的责任能力范畴.它是公证的生命之所在、威望之所系、公信之所见.法定必须公证、公证的效力、公证的责任构筑了公证的权力体系,赋予了公证的司法职能,体现了公证制度的完整性与公力性.公证的职权特性即公证权力的规定性,它是公力证明效应的特殊社会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魏建明 《中国司法》2005,(10):67-70
公证法律责任是公证实践中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直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公证改革的深入,公证法律责任所遭遇的问题日见突出,争议不断。如今,作为公证事业发展保障的《公证法》已对公证机构的性质和公证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公证改制即公证机构、公证人员行政性质、身份的转变已势在必行,由此公证法律责任的性质、范围和形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试就公证与公证法律责任特别是作为公证法律关系主体之一的公证机构、公证人员法律责任所相关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一、改制后公证案件的民事属性问题这是个曾经令人困惑…  相似文献   

10.
现场监督公证是公证机构的一项传统的公证业务,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公证和公证机构宣传公证工作的重要窗口.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公证机构就办理了大量的实物有奖销售、有奖储蓄等开奖公证,特别是公证机构通过为许多电视大奖赛办理现场监督公证,使广大人民群众初步了解和认识了公证.现场监督公证在提高公证机构的社会地位,扩大公证机构的社会影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前段时期发生的"武汉彩票案"和"西安宝马彩票案",使得公证处的社会信誉遭受严重损害,公证的公信力受到社会各界的指责和怀疑.因此能否办好现场监督公证,对公证机构的社会形象和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证质量是公证行业的生命,公证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公证队伍素质的提升,而公证队伍素质的提升离不开行业内部组织的公证业务培训.目前,公证业务培训已经成为公证人员在职业务学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公信力是公证的灵魂和生命,是公证行业的立业之本决定着公证行业的兴衰,诚信是公证最大的价值所在,是公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公证在社会信用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如果公证机构丧失基本的公信力,或公证机构受利益的驱使不能客观公正地行使职权,这是对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和谐社会最大的危害.所以,公证工作一定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搭建一个诚信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张烽 《中国公证》2014,(9):36-37
正一、公证法律顾问业务及其法律法理依据与通常意义的公证业务相比,公证法律顾问业务是一种综合性的公证服务,业务内容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各类公证业务,如公证法律咨询、法律文书的代写、保管、提存、登记等事务和合同、保全证据、招投标等公证法律法规许可办理的各种公证事项都可能涉及。公证机构可以通过与服务对象签订公证法律顾问服务协议确立公证法律顾问的法律地位。对服务对象来说,顾  相似文献   

14.
廖腾琼 《中国公证》2005,(12):11-15
一、建立公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意义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公证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 公证的价值目标是指通过公证活动所追求的结果.公证的价值目标主要表现为:一是实现公证法律正义.公证机构依据当事人申请办理公证事项,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保证公证文书的合法性;二是体现公证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15.
公证基本原则新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疆 《中国公证》2003,(4):20-24
一、公证基本原则的含义 何为基本原则,通说认为,是指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业务时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①笔者认为,公证的基本原则或称公证制度的基本原则,不仅应当是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业务应遵循的准则,也涉及立法机关在公证立法中应遵循的准则,还包括公证管理部门、公证当事人在涉及公证的活动中应遵循的准则,否则就混淆了公证基本原则与公证员办证的具体原则的区别,还混淆了公证基本原则与其他相近法律部门原则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不予办理公证是指在办理公证的过程中,公证机构发现证明对象不真实、不合法或者有其他违反法律的事由而不予办理公证的决定。这是《公证法》和新修订的《公证程序规则》规定的一项新的制度。它和终止公证一起构成公证程序的终结制度。法律法规列举了9种情况不予办理公证的情形。笔者认为,不予办理公证的情况还应特别程序(《公证程序规则》表述为公证程序的特别规定)中的终止公证阶段。一、不予办理公证的法律意义、作用(一)有利于体现公证的职能作用公证机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公证机构的职能是由国家法律授予规定的,具有唯一性、专属性…  相似文献   

17.
江涛 《中国司法》2004,(11):35-37
公证的公信力除了国家公权力赋予公证机构的证明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证机构这种强大的社会公信力的持续还来自于公证背后良好的公证赔偿制度。但“公证是一个高风险、高责任的行业,公证员要对所出具的公证文书负法律责任,出错证要依法追究责任。①”因此,重视建立公证赔偿的管理体系是公证赔偿制度中的重要一环。笔者以为,所谓公证赔偿体系是指公证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在现行公证制度下,针对公证机构的不当行为造成当事人的利益损失,需要赔偿时,具体赔偿的层次和程序。据此,我国公证赔偿的体系大致可作以下勾画②。主体有原办理公证事项的…  相似文献   

18.
王潇 《中国公证》2014,(3):51-52
正在研究公证理论和公证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实践中的公证程序与公证制度所设立的公证程序,实际上存在较大差异,不是完全匹配的。科学对比的前提是将公证程序进行科学分解。下面我谨从公证可行性基本原则出发,提出关于公证程序分解的一点不太成熟的见解,跟大家分享。一、审慎原则是中心意识审慎原则应该是分解公证流程的中心意识。我们提到公证可行性基本原则,那么基本原则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公证人在适用法律过程中,要  相似文献   

19.
正公证执业区域这个概念是在《公证程序规则》中首次提出的,其在《公证暂行条例》里称之为公证管辖或公证处辖区。公证管辖是从行政职权划分的角度提出的,是基于当时公证机构是带有行政性质的国家机关。随着公证改革的发展,公证机构的行政色彩逐渐弱化,特别是在《公证法》将公证机构定性为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后,需要对公证管辖这一概念重新定义。一、我国对公证管辖的法律规定我国《公证法》第25条规定了公证管辖,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  相似文献   

20.
质量是生命线。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就没有发展。公证质量是公证活动的价值取向。公证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公证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公证行业自律建设的重要措施。提高公证质量,增强公证公信力,是公证全行业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