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修春萍 《台声》2008,(6):37-38
5月2日,陈水扁当局在距离下台不到20天之际,再次爆出“惊天丑闻”。台湾当局用来收买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台“建交”的10亿新台币巨款被中间牵线的政治掮客侵吞。追讨几无希望。连日来,案情愈滚愈大,虽然整个事件的真相要完整呈现尚需时日,但越来越多的台湾媒体报道,将该案件性质由开始的“外交掮客”污钱。指向内外勾结“假建交、真诈财”。在岛内各方的强大压力下。涉案要角,陈水扁的三个最重要亲信、民进党当局要员“行政院副院长”邱义仁、“外交部长”黄志芳。“国防部副部长”柯承亨相继辞职,接受检调机关调查,并被限制出境。陈水扁虽然一再表示对此案并不知情,但岛内舆论普遍认为,陈水扁不仅脱不了干系,甚至很可能是这一“惊天弊案”的真正主使。  相似文献   

2.
李立 《台声》2006,(4):10-11
2月27日,陈水扁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两岸同胞的强烈反对和国际社会的一片谴责声中,强行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只不过,陈水扁玩了一把文字游戏,将“废统”换成“终统”二字。但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是不会被政治诚信和道德人格彻底破产的陈水扁所骗。因为,陈水扁“谋独”之心,路人皆知。他想通过“废统”来进行新的分裂活动,特别是要为通过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立”铺平道路。那么,陈水扁为何不顾一切要终止“国统”呢?一是想摆脱他目前在岛内面临的困境。去年年底以来,岛内的政治局势使陈水扁不得不向“台…  相似文献   

3.
陈水扁执政8年,为了扩展“台独”国际空间,挖空心思采取种种卑劣手法,大搞“金钱外交”,拉扰收买一些穷小国家。同时,借拼“外交”之机,大搞贪渎。最近,在岛内爆发的“金援外交”10亿元(新台币)弊案就是典型一例,这场被称为“世纪骗局”的政治事件在岛内愈演愈烈,台外事部门负责人黄志芳、行政主管部门副负责人邱义仁、防务部门副负责人柯承亨深陷其中。舆论认为,陈水扁肯定“是此案的真正主角”。但陈水扁狡辩说,过去对此案全不知情。  相似文献   

4.
《台声》2004,(6):19-19
本刊记者综合台北报道 针对陈水扁的“五二○就职演说”内容,国民党发言人蔡正元20日下午召开记者会代表国民党提出“十点响应”。 据台湾媒体报道,蔡正元对陈水扁“就职演说”提出的“十点响应”包括: 第一,陈水扁提到台湾有认同与族群严肃课题,这一点国民党不能认同。国民党认为,只有政治人物为了选举的利益,去利用、操纵认同及族群的问题,才是台湾最大的祸害。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10日,150多万人参加了台湾省台北市的“天下围攻”行动,将持续了几个月的“倒扁”运动再度推向了高潮,以贪腐为特色的陈水扁当局再次面临民众的怒吼与声讨。陈水扁自上台以来,民望不断走低,卷入的弊案却不断刷新纪录。最近一年,台湾岛内揭发出来的重大弊案几乎都与陈水扁及其家人或亲信有关。但在民众的怒海中漂泊的一叶“扁”舟却仍然负隅顽抗,拼死硬顶,不仅为台湾岛内民众所不齿,也成为历史的笑柄。重重弊案缠身这两年,可以说是台湾的“弊案年”。岛内政治围绕着弊案翻滚,民众也在弊案的不断曝光下对陈水扁当局几乎丧失了全部信…  相似文献   

6.
召开“高峰会议”意在拉抬明年选情 今年8月21日到22日,台湾当局把它的“经援外交”舞台移到岛内,首次在台湾举行了所谓的台湾与中美洲国家及多米尼加元首“高峰会议”。陈水扁为这次会议做了精心准备,不仅包揽了包括机票在内的全部参会费用,而且连各国元首夫人购买首饰也由台湾有关方面出资。作为回报,与会国家表示,将继续为台湾加入联合国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7,(9)
"过境外交"无计可施陈水扁咎由自取综合台湾媒体报道,8月21日陈水扁展开其任内的"毕业之旅"。他又借出访中美洲的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等国家之机,实行对美"过境外交"。但与以往踌躇满志甚至敢于"给老美一点颜色看看"的"外交"行程相比,此次他无论如何也兴奋不起来。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机构选举1月12日揭晓,结果以“蓝营大胜”、“绿营惨败”而落幕。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接踵而至,这场选举不仅关系到岛内蓝绿两大阵营诸多政治人物的命运与前程,更关系到弊案缠身、执政无能的陈水扁的身家性命,因此,从现在开始是陈水扁做最后疯狂的机会。一位美国官员将其归结为三句话:绑架“新总统”及台湾选后的“政局”;搅乱政局为其贪腐官司脱困,挑衅大陆害台湾。  相似文献   

9.
龚开国 《两岸关系》2002,(11):25-26
据岛内媒体报道,近期,陈水扁和台湾军方表面上作出“避免进一步刺激大陆”的姿态,对某些军事活动进行“低调处理”,但实际上在台军内部“备战”气氛异常紧张,火药味很浓。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月29日,陈水扁提出要“认真考虑”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2月27日,陈水扁不顾岛内外各方的普遍反对,强行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并终止“国统纲领”适用。陈水扁执意“废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台独”冒险,已经并正在对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07,(Z1)
一场本属经济范畴的银行挤兑风波,突然在台湾政坛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将陈水扁与其“行政院长”苏贞昌之间的内斗推到了最前台。有关陈水扁要撤换苏贞昌的传言久而有之,但这一次先有陈水扁五度隔海点名批苏,后有苏贞昌阵营以“满城尽带狼牙棒”和“我们在救火,却有人在旁看热闹”进行针锋相对地还击,显示斗争之激烈非同寻常。尽管现在陈水扁和苏贞昌两人都不承认有“撤换”一说,但岛内舆论认为,这场风波显示民进党内围绕2008年“总统大选”之争已拉开战幕,不仅扁苏之争白热化不可避免,整个民进党阵营都已陷入空前的内斗。在民进党内所有…  相似文献   

12.
潘飞 《统一论坛》2007,(1):12-14
自2006年5月陈水扁亲信、家人不断卷入贪腐丑闻以来,岛内要求陈水扁下台的“倒扁”运动高潮迭起。为确保其在台利益和亚太战略,美国表面强调“中立不介入”,实际上继续采取“挺扁”立场,同时也利用陈水扁深  相似文献   

13.
5月12日,陈水扁的“迷航之旅”在岛内各界的一片嘘声中收场。陈水扁借“出访”中南美洲到美国进行“过境外交”的图谋彻底破产,陈水扁在美国“以台制华”战略中的筹码价值大幅降低。陈水扁想借“迷航之旅”转移弊案焦点、拉抬低迷声望“过境”美国,尤其是纽约等重要城市,历来是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陈水扁下令军队拆除“两蒋”铜像,对陈水扁这一命令,岛内各方反应不一。笔者闻之不禁哑然失笑,盖“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相似文献   

15.
李立 《台声》2006,(2):12-12
陈水扁元旦讲话一出,岛内各界同?谴责,李敖甚至骂陈水扁的讲话是“放屁”。陈水扁大放“独”言,其两岸政策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且让我们看看陈水扁元旦都放了哪?“独”话。陈水扁重谈“台湾主体意识”。 说什么“台湾是我们的国家,土地面积3万6千平方公里。台湾的国家主权属于2  相似文献   

16.
近日,陈水扁出席“独”派团体活动时,抛出完全否定“四不一没有”承诺的“四要一没有”,岛内为之哗然。陈水扁提出的所谓“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同时宣称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是最好的名字。”从2000年的“四不一没有”到如今的“四要一没有”,让世人不难看出陈水扁的承诺是假,大搞“台独”、推进“法理台独”是真。  相似文献   

17.
李家泉 《两岸关系》2004,(11):16-17
陈水扁“双十”讲话是旧话重谈,只不过又加上一些漂亮的骗人的修饰词。换句话说,他的这篇讲话,实在是以“善意”、“和平”之名,而行“台独”、“欺骗”之实。什么是和平与安定的灵魂 如果简要地加以概括,陈水扁“双十”讲话中的“善意”就是两句话:一是“两岸要和平”,二是“岛内要安定”。这都很好,也确是两岸特别是岛内十分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
苏泰 《台声》2001,(7):14-15
5月 21日至 6月 5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率领大批文武官员、工商界大老、岛内媒体兴致冲冲地到萨尔瓦多、巴拿马、巴拉圭、危地马拉、洪都拉斯活动,来回在美国纽约和休斯顿过境。这就是所谓的“合作共荣、睦谊之旅”。 一   此次除支付张荣发所属长荣航空公司专机费 6000万元(一说 8000万元)外,尚有包括笔记本电脑、民族工艺品等在内的送给各接待国的礼品,里里外外,大约要花 1.2亿元新台币。同时,为了让到访国高兴,台湾还开出了许多支票,综合各种媒体的报道,主要援助包括:以 3600万美元换取巴拿马的接待;陈水扁临时决定向…  相似文献   

19.
陈水扁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声称要“以台湾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彰显台湾主体意识;争取今年内将台湾新“宪法”定稿,明年举办“新宪公投”。陈水扁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民族大业背道而驰的讲话,立即引起了海内外各界的强烈反响,也受到了台湾岛内各政党的一致抨击,指责其废除“国统会”与“国统纲领”,违反“四不一没有”承诺,无助改善两岸关系,如同“在自家后院放火”。陈水扁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是向“台独”迈出的重要一步,以此为突破口,继而向“法理台独”迈进。针对陈水扁的“台独”活动,中台办、国台…  相似文献   

20.
6月27日,台湾“立法院”对“罢免案”进行表决,尽管赞成票超过半数,但终因未达到三分之二(148票)的成案门槛“,罢免案”闯关失败。陈水扁虽然暂时渡过了权力高危期,但却使民进党的掌控力进一步削弱,民进党形象和声势遭受重挫,岛内政局继续朝着有利于泛蓝军的方向发展。岛内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