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张謇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为建设“新世界之雏形”作出了不少开创性建树。而作为一位生活于社会巨大转型时期的历史人物,他身上同样无可避免地烙下时代的印记。这在张謇的婚姻观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充满着新与旧、落后与进步、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观照张謇的婚姻情感生活,可以让我们更为立体地认识张謇,还原其有血有肉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正>章开沅先生写的《张謇传》,我读过多次。首先是因为张謇这个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他的特殊性,要用一句话去概括的话,他就是一个过渡时代的一个伟大的过渡人物。其次是因为作者章开沅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是我们国内研究张謇的第一人,是张謇学的开创者;这本书带有历史学家的严谨性、厚重感,我们读他的书,读到的都是真材实料,不带任何的偏见,具有全面性。  相似文献   

3.
正张謇的世界眼光是其人生转折和开拓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也是我们深刻认识其人生和事业的关键钥匙。张謇在回顾其心路历程时讲道:"鄙人自前清朝成进士后,默察世界之大势,谛观内政之状况,知时局不可与有为,即绝意仕途,愿为社会稍效微力。又深信非振兴实业,不足以利用厚生而正民德。"他在清政府闭关自守、民众墨守成规的时局中感到毫无自强希望,遂退出仕途,跳出旧的格局,开辟新路。张謇高举"实业救国,教育救  相似文献   

4.
《群众》202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视察期间,参观南通博物苑时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民营企业家学习张謇,这既是对张謇这样的民族企业家地位作用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我们当代民营企业家的殷切期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我们认识到,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家要弘扬张謇精神,把国家放在心里,自觉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释放企业活力,做有情怀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先生铜像,于今年八月八日在江苏南通重新矗立,南通市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上午八时三十分,江苏省副省长陈焕友揭开覆盖在张謇铜像上的红绸帷幕,消失了十九年的铜像从此又矗立在绿草如茵、松柏环抱的墓地中了。张謇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位开拓者。他四岁考中晚清状元,时值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封  相似文献   

6.
王国卿 《前沿》2012,(2):69-71
张謇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先驱,他曾经用一句很精辟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实业思想,叫做"言商乃向儒",他的经济思想与儒家经济伦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此外,由于张謇所处的历史环境,他又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可以说,张謇本身就是一个传统与前瞻相交融的结合体。研究张謇与儒家之关系,对于利用儒家思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近代警察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张謇认为警察教育应与警政建设相辅相成。在对警察教育进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张謇对警察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体系比较健全、内容比较丰富的警察教育思想,直接推动了中国警察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并对当前我们建立现代化警察教育体系和培养警务人才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謇的经营特点是“土产土销”,即县域经济综合一体化,构建本地化内循环。为了完善本地化综合发展,需要营造好的经营环境,企业就一定会开展社会建设和体现“空间正义”的综合性开发。张謇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重构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的制度基础,而这种在地化的发展经验,也为今天我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提供了注脚。  相似文献   

9.
徐惠民 《群众》2021,(1):10-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选择江苏,第一站来到南通,专门到南通博物苑,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称赞他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在2019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张謇为爱国企业家典范。典范、楷模既是对先贤张謇的最高评价,也是对广大民营企业家寄予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0.
张謇作为近代中国传统向现代转型初期的过渡性、先驱性人物,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的实践毅力,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给后人以有益的教育和启迪,特别是为当代民营企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关于张謇的爱国主义精神张謇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11.
<正>7月3日至6日,台湾青年企业家张謇精神研修活动在江苏南通举行,来自台湾岛内及大陆60多名青年台商,通过聆听专题讲座、实地探访城市风貌、参观当地企业、参加两岸青年企业家张謇文化交流会等,了解张謇生平事迹,体会张謇家国情怀、实干精神、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增强“两岸一家亲”的认同感,让张謇企业家精神在海峡两岸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謇和黄炎培是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两位先驱人物.张謇怀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在家乡南通"办实业、兴教育、举公益",取得了卓越成就,惠泽时人与后代.黄炎培则创始了中国近代的职业教育事业.并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两位教育家亦师亦友,曾长期在教育界共事,面临的是同样的社会状况.比较他们在教育思想上的异同,发掘他们凸显各自特点的宝贵经验,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对于我们思考和解决当前我国现实存在的教育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3.
姜平 《台声》2000,(5):39-39
中近代中国 ,很少有人觉察出来自东洋的威胁 ,甚至是那些明确提出“防日”、“征日”主张的清议派。真正亲睹日军的嚣张气焰 ,看穿日本侵华野心而呈请当朝政府立即采取有效遏制政策的人 ,恐怕非张謇莫属。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把侵略中国、朝鲜作为基本国策 ,接连发起侵略我国台湾、胁迫朝鲜订立不平等条约、吞并琉球王国等一系列使中国有切肤之痛的事件。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 ,日本借机出兵干涉。年仅30岁的张謇作为吴长庆军队的首席幕宾随军援朝平叛。他目击到朝鲜之乱 ,皆受日本浪人煽动和阴使 ,日本侵吞朝鲜的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一代儒商"张謇在创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艰难历程中所显现的胆略识见和人格力量的开掘,着力阐发了他在兴办和发展民营企业时一贯坚持的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指出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家应该从张謇的新儒商精神汲取有用的精神营养,努力做到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从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当代民营企业家队伍.  相似文献   

15.
胡子昂  何建华 《群众》2023,(12):62-63
张謇,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江苏五才子”之一。张謇一生全心从事实业和教育活动,而重视培养人才、善于引进运用人才、尊重并聚留人才,是他发展事业、取得成就的关键。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他大力倡导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提出了“立国由于人才”“无人才不可为国”的观点,进一步把人才问题提到了立国、治国的高度,是其强烈的爱国激情与对救国途径理性思考相结合的产物,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收入《张季子九录》中的张謇《代某公条陈朝鲜事宜疏》题下标明拟稿时间为光绪十一年。戚其章撰文对此疏写作时间作了新的考证,认为此疏写于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三。本文依据张謇日记、年谱等第一手资料,针对戚文指出的存疑之处,一一进行考辨,认定此疏拟稿时间为光绪十一年十月下旬(1885年11月底至12月初)。  相似文献   

17.
陈跃生 《群众》2012,(7):60-60
“文化”一词,源于《易经》,“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从诞生以来就以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发挥导向作用、凝集作用、教育作用和规范作用。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极其丰富的廉政文化底蕴。张謇,作为江海巨子,在兴办实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倡导传统勤俭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18.
张健 《江苏政协》2011,(2):32-33
<正>选编完《张謇创业基地的政协委员》最后几篇文章,已是2010年9月上旬,依农历立秋早过,中秋临近,人们却在望秋盼凉中领教"秋老虎"之威。全球气候变暖,南通的节令似乎也在"缩"春"压"秋,热天变长且经常"变脸"。然而,苦夏有其乐。去年与严金凤合作编写《张  相似文献   

19.
吴钩 《创造》2019,(5):83-83
胡雪岩、盛宣怀与张謇这三个晚清商人,生活的时代大体相当,但他们的人生轨迹与商业理念又大异其趣,恰恰代表了不同的商人境界。张謇是甲午年恩科考试的状元,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等官场大佬都与他有交情。但张謇却选择"下海"办实业。张謇比胡雪岩、盛宣怀更有独立诉求。他是最早提出设立商会的倡议者之一,因为他认为官应还权于商。  相似文献   

20.
晚清状元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清朝灭亡后,曾出任民国政府实业总长、农商总长等职。他从1895年开始在家乡南通兴办实业、教育、慈善事业,在区域自治的意义上进行着强国富民的实践,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获得了当时中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