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謇作为近代中国传统向现代转型初期的过渡性、先驱性人物,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的实践毅力,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给后人以有益的教育和启迪,特别是为当代民营企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关于张謇的爱国主义精神张謇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2.
张謇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为建设“新世界之雏形”作出了不少开创性建树。而作为一位生活于社会巨大转型时期的历史人物,他身上同样无可避免地烙下时代的印记。这在张謇的婚姻观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充满着新与旧、落后与进步、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观照张謇的婚姻情感生活,可以让我们更为立体地认识张謇,还原其有血有肉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理论月刊》2005,(11):F0004-F0004
2005年10月16日,史学大师章开沅先生80华诞庆典暨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宾馆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共200余人参加了庆典活动及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胡永继、武汉市市长李宪生、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子林、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马建中、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烈云和校长马敏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章开沅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史学大师,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章开沅先生即对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中国早期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中国教会大学与东两…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先生铜像,于今年八月八日在江苏南通重新矗立,南通市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上午八时三十分,江苏省副省长陈焕友揭开覆盖在张謇铜像上的红绸帷幕,消失了十九年的铜像从此又矗立在绿草如茵、松柏环抱的墓地中了。张謇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位开拓者。他四岁考中晚清状元,时值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封  相似文献   

5.
王国卿 《前沿》2012,(2):69-71
张謇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先驱,他曾经用一句很精辟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实业思想,叫做"言商乃向儒",他的经济思想与儒家经济伦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此外,由于张謇所处的历史环境,他又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可以说,张謇本身就是一个传统与前瞻相交融的结合体。研究张謇与儒家之关系,对于利用儒家思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不远的将来,应该取消发票 陈浩南:我前段时间看了一篇专访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的文章,其中有段话印象深刻。章教授说,他在街上听到一些人喊“发票发票”,不仅觉得很难听,而且以他特有的历史感,他认为这些声音暗示着某些领域的腐败和失控。作为财税学科的专家,您能否从专业角度为我们解读一下这种“特殊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孟祥才 《春秋》2013,(5):25-32
田昌五先生(1925——2001)病逝已经十多年了,我早就想写一点回忆他的文字,记述我所知道的他的一些事情。因为我从1964年认识他,到他2001年10月去世,38年中,有28年我们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先是中国科学院历史所,后是山东大学历史系,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在同辈人中他属于成就卓著者;作为性情中人,他又属于喜怒形于色,个性特别鲜明有棱角的人物,许多事情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张健、严金凤编著的《张謇创业基地探源》(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是一部崭新视角下的张謇研究之作。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张謇研究的新成果,而且启示我们如何使张謇研究不断开拓,不断深入,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9.
吴钩 《创造》2019,(5):83-83
胡雪岩、盛宣怀与张謇这三个晚清商人,生活的时代大体相当,但他们的人生轨迹与商业理念又大异其趣,恰恰代表了不同的商人境界。张謇是甲午年恩科考试的状元,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等官场大佬都与他有交情。但张謇却选择"下海"办实业。张謇比胡雪岩、盛宣怀更有独立诉求。他是最早提出设立商会的倡议者之一,因为他认为官应还权于商。  相似文献   

10.
<正>7月3日至6日,台湾青年企业家张謇精神研修活动在江苏南通举行,来自台湾岛内及大陆60多名青年台商,通过聆听专题讲座、实地探访城市风貌、参观当地企业、参加两岸青年企业家张謇文化交流会等,了解张謇生平事迹,体会张謇家国情怀、实干精神、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增强“两岸一家亲”的认同感,让张謇企业家精神在海峡两岸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本刊2012年第10期刊登了毛剑杰先生的文章《1949,"中国第一舰"起义揭秘》,章开沅先生读后给编辑来信,欲寻找文中提及的在此舰服役的好友刘忠诚。经打听和询问,证实确有此人。章开沅先生为此特两次致函本刊:章开沅先生2012年10月份来函《同舟共进》杂志社郭编辑:贵刊2012年第10期中毛剑杰先生大作《1949,"中国第一舰"起义揭秘》一文,引起我许多回忆。因为我1938~1943年在国立九中的好友刘忠诚(东北人)就是此舰(重庆号)现役军人。他在意大利停留期间曾寄给我  相似文献   

12.
正张謇的世界眼光是其人生转折和开拓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也是我们深刻认识其人生和事业的关键钥匙。张謇在回顾其心路历程时讲道:"鄙人自前清朝成进士后,默察世界之大势,谛观内政之状况,知时局不可与有为,即绝意仕途,愿为社会稍效微力。又深信非振兴实业,不足以利用厚生而正民德。"他在清政府闭关自守、民众墨守成规的时局中感到毫无自强希望,遂退出仕途,跳出旧的格局,开辟新路。张謇高举"实业救国,教育救  相似文献   

13.
正海门是张謇故里,靠江靠海靠上海靠南通主城。长期以来,百万海门人民传承张謇先生的创业创新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从未停止。2017年,海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万元和2.2万元,居民储蓄人均超过8万元。我们感到,实现人民生活高质量,要算好"赚钱、投钱、本钱"的账本,让高质量的生活有支撑、有盼头、可持续。人民生活高质量,前提是让老  相似文献   

14.
邱真 《春秋》2013,(6):42-43
说起近代中国的早期博物馆,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印象,无疑是由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位于江苏省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最早的博物馆。建成之初占地35亩,  相似文献   

15.
徐惠民 《群众》2021,(1):10-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选择江苏,第一站来到南通,专门到南通博物苑,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称赞他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在2019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张謇为爱国企业家典范。典范、楷模既是对先贤张謇的最高评价,也是对广大民营企业家寄予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6.
走进吴炜的办公室,你会被很多领导、艺术家与吴炜的合影照片所吸引,吴炜很珍爱这些合影,它记录着一位文化企业领导者对自己事业倾注的心血,记录着各级领导、艺术家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相契于心的理解与勉励。重铸更俗文化品牌:倾注心血更俗剧院是1919年由我国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至今已有86年历史。"更俗"是张謇先生为南通留下的宝贵人文遗产。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8,(2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振了广大民营企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海门市是著名实业家张謇先生的故里,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从上世纪初张謇先生创办大生纱厂开始,民营经济逐渐萌芽。历经百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海门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绝对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2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视察期间,参观南通博物苑时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民营企业家学习张謇,这既是对张謇这样的民族企业家地位作用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我们当代民营企业家的殷切期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我们认识到,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家要弘扬张謇精神,把国家放在心里,自觉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释放企业活力,做有情怀的企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社会在变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儒商伦理的民间企业精神,前期以张謇为代表,后期以黄炎培为代表。严格说来,黄炎培不是一位企业家,尽管他也参与了现代企业的组织活动,并有少量的投资。黄炎培主要是一位教育家,但他在办教育的过程中,同民营企业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同时,张謇“言商仍向儒”的儒商精神,对他也有很大的影响。虽然,黄炎培自己并没有提出什么儒商精神一类的概念和口号,但他在民营企业家中,与张謇一样,提倡的正是传统(也就是儒家)的伦理思想。黄炎培作为近代上海,其实也是近代中国民间事业的核心人物,他所提倡的…  相似文献   

20.
南通博物苑位于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由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博物馆,比故宫博物院还要早20年。这是中国人自办的、具有完整现代意义的第一个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博物馆。1903年,张謇东渡日本考察,对日本的博物馆发生了很大的兴趣。1905年,正当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之时,他分别上书洋务派重臣张之洞和新成立的学部,建议在北京创设合图书、博物二馆为一体的帝室博览馆,并进而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但是,他的建议未被清政府采纳。在设立国家博物馆的倡议迟迟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