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杨胜志 《人大论坛》2006,(10):32-33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它是通过对我国1986年7月1日施行的《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来实践经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教育研究成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的一次大幅度修订。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公正公平的教育观念,《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破解了困扰我国义务教育多年的三大难题。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将监督其实施情况列入了2007年法律监督工作重点,同时结合办理王宇新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议市人大督促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魏建代表"关于关注教育公平问题"的建议,对我市实施新义务教育法情况进行了执法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海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庄公惠、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参加了调研活动。这次调研  相似文献   

3.
《时事报告》2006,(5):24-24
政策背景:2月25日。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当日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这是义务教育法施行近20年来的首次修订。  相似文献   

4.
吴婷婷 《公民导刊》2006,(10):30-30,31
教育是国家兴衰之基石;教育兴,则国家兴。9月1日.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开始施行。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这是对已施行了近20年的义务教育法的首次修订。“素质教育”有法律保证9月5日一大早,重庆人民小学校门口,三年级的韩叶对妈妈说了再见后,飞快地朝教室跑去。  相似文献   

5.
武志 《天津人大》2012,(11):40-41
11月22日,天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的《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实施办法共八章五十四条,主要包括总则、学生、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经费保障、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现将实施办法的修订背景和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一、实施办法的修订背景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实施以来,对于推动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促进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重新修订:一是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实行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相似文献   

6.
张春生 《中国人大》2014,(12):44-47
1986年1月10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四次会议。国务院向这次会议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草案)》的议案。1月13日这一天,国家教委主任伺东昌在全体会议上对义务教育法草案作了说明。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以法律推进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草案)》的时候,国家教委报告说: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有了巨大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文盲占80%的状况。据1984年秋季统计,初等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城乡小学毕业生升人初中的也占到66%。  相似文献   

7.
两年前,李东辉代表领衔提出了修改义务教育法的议案,引得各路媒体竞相报道。两年间,他为此两次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并参加了该法修订的调研工作。2006年6月29日,修订义务教育法的议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将儿童入学年龄由7周岁提前到6周岁,而且取消了九年义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的议案》,实行20年的《义务教育法》正式进入了全国人大的修改程序。  相似文献   

9.
解读新《义务教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平  张传萍 《政策》2006,(8):41-43
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中国教育发展新的里程碑,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从此将翻开崭新的一页。现就新《义务教育法》所提出的新要求作一阐释。依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新体系新《义务教育法》首次确立免费原则。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我国政府已经决定,自2006年春季起,免除西部省份49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到2007年,中、东部地区各…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监狱罪犯离监探亲是法律规定的一项有利于监狱罪犯再社会化的刑事政策,专门系统地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现行离监狱探亲制度在《监狱法》、司法部规定和监狱实践三个层面均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在对策方面,基于对监狱离监探亲决定权的行政执法权属性分析,从法律上赋予罪犯法定离监探亲权,要从《监狱法》及司法部的规定上加以完善,还要解决监狱办理上面临的实际困难,以促使这项制度得到常态化落实,促进罪犯改造和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