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机关制发的公文,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衍生的优势和弊端。这种弊端和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交互作用,使某些传统的行政道德趋于解体,而新的行政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同时我国的法制建设又不尽完善,于是在公文中便出现了理性精神缺失的现象。公文的理性精神蕴含求是精神、人本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重塑公文的理性精神,需要以德治“文”,加强行政人员的公共行政道德建设;以法治“文”,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公文是文学大家庭的一员。现在通用的“公文”这个总称 ,大约出现在秦汉之后。《三国志·赵俨传》中有“公文下郡 ,绵绢悉以还民”的说法。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绵延四五千余年 ,从有文字记载起就有公文。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政府公文数量浩如烟海 ,十分巨大。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生活的变化 ,公文的形成和类别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秦统一中国前 ,殷商王朝的卜辞写刻在龟甲兽骨上 ,商周的铭文铸刻在青铜器上 ,而到秦汉统一后 ,使用最多的是竹简、缣帛 ,有时政府的公文还刻在山崖上或建筑的石柱上。汉以后有了纸张 ,公文书写逐…  相似文献   

3.
<正> 一、行政公文的新体制行政公文,即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公务的有规范体式的应用文.据考证,中国最原始的公文形式,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书.它十分简短,一般是记事的,有一部分是记公事的,是战争报告之类的文件.中国第一部公文集是先秦的《尚书》,它是上古的史书,是夏商周政府公文和政治论文的选编,集中了那几个朝代的典、谟、誓、诰、训、命等公文.而最早出现“公文”这个  相似文献   

4.
“报告”是国家行政机关使用频率较高的公文之一。虽然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其性质和适用范围等都作了规范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写作和运用“报告”发生差错的现象时有所见。发生这种现象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因此 ,必须重视公文写作 ,提高公文写作者自身素质 ,用好、写好“报告”。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公文历史悠久,最早的文字材料甲骨文、金文、石文等,就是用来记录殷周五朝占卜、祭礼、打仗、赏赐、惩诫等活动,是我国最早的公文.我国第一部散文(对韵文而言)集《尚书》,其中的文章从内容性质讲,也是“誓”、“命”、“训”、“诰”等官方文告.这种商周“下行公文”已有不少论者作了较多的研究和论述,这里不再赘述.本文仅就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公文写作的借鉴意义作一些探讨,谈些肤浅的看法,以就教于读者和方家.  相似文献   

6.
“意见”是行政机关非正式常用公文,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公文文种。如何认识和评价“意见”在现行文种构成中的地位、作用,确立它在公文中应有位置,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 无可怀疑,“意见”是现实行文中常用公文文种之一。几年前,就有文章指出:“意见”在现有文种构成  相似文献   

7.
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对信息的传递传播必须向内对外同时展开,内部运行公文以实现上传下达,外部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信息以实现社会动员。现阶段,政府有关部门及政府官员深谙内部公文的组织运行,但如何处理发布面向公众的信息还很不成熟,有的甚至从内容组织到语言表达全盘照搬内部公文,深陷被公众称之为“官腔”的话语团境之中,造成社会舆论的负影响。新闻发布实际是政府面向公众的另类“报告”,这个“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比机关内部运行的报告更要严谨、慎重,对政府公信力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8.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重要的公文,如果文字枯涩干瘪,缺乏情感,令人难以卒读,其工具作用就很难得到充分发挥。魏晋时李密的《陈情表》在中国文学史上既是一篇优美的骈体文,从公文写作的角度来看,同时也是一篇“事、情、理、文”合谐统一的公文。笔者认为“事、情、理、文”应是构成公文写作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
“通知”、“通告”和“通报”是三个分别都含有“通”字的文种,正确区分和恰如其分地选用它们是我们写好行政公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请示是中、下级机关常用的公文文种。“请示”是在我国公文种类的演变过程中,从“报告”中演变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文种的。“请示”作为独立的文种,在实践中应解决写作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有关公示制度和学者对公示所用公文文种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探讨 ,指出公示使用“公告”和“通知”的不恰当性 ,通过对公示制度和“公示”文种的研究 ,提出了应当将“公示”增加为党政机关公文文种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公文主旨的特点及其表达任文贵凡文章都应有主题,或称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公文也不例外,每件公文也应当有其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公文中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往往是以制发意图、制发目的和提出的主张而出现的,与其他文章样式的主题在实质和表现形态上有所不同,所以...  相似文献   

13.
公文的开头常出现一些问题,损害了公文的表达、影响了公文的权威性.在制作时要从"直接入题"、"紧扣全文"、"概括凝练"等方面加以努力,避免我们所说的"戴高帽"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章史 ,实乃发轫于公文之作。倘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加以审视 ,入“文”以观“化” ,出“文”而入“化” ,可以发现中国公文蕴含着诸多社会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妙趣横生的文化信息 ,并在汉字文化学中孕育、更迭而昂然成为文章之大者 !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 ,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公文是政务输出的主体 ,是国家依法行政的重要工具。公文在政治文明的建设中负有重任。它肩负着政务的输出之任 ;肩负着社会公众依法行使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之任 ;肩负着为社会公众服务之任。为此 ,公文工作者必须进行理念创新 ;公文处理系统必须进行电子技术创新和公文文体创新 ;公文面临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1894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年在希腊开幕之前,国际奥委会秘书长顾拜旦曾委托当时法国的驻华公使,将一封邀请公文递到了光绪皇帝手中。可是清政府无一人知晓“奥运”是什么东西,也无心研究“奥运”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7.
“材料整理提炼训练”是在公文写作教学中,为提高写作者整理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而设计的一种训练方法。训练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经过排列分类、概括意义、提炼主题、选择论据等训练步骤,最后完成写作提纲的拟制。通过训练,写作者能够掌握材料整理和观点提炼的一般方法,为其逐步形成熟练能力提供方法上的指导。训练的基本教学程序是:有关训练的介绍、给定和阅读材料与提出训练目的、分组按步骤展开训练、交流讲评。公文写作教学训练体系可分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训练、材料整理和观点提炼训练、公文内容和语言表达训练以及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18.
请示写作谈     
请示,作为上行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它的用途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目前,在使用请示这种公文时,普通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把请示与报告这两种公文混合使用,或是在标题上就表明为“请示报告”,或在行文时,报告的内容和请示的内容同时并存,带来不应有的混乱。其二:虽然准确地使用了请示的文种。但行文时:请示的关键问题,即请示的理由没有写得充  相似文献   

19.
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增加了“意见”文种 ,文章从特点、分类、适用范围和制作四个方面对“意见”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公文格式规范化,是办公自动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公文作用,维护公文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必要条件。新颁布的公务员管理条例对公文格式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本文针对实际工作中公文格式常出现的不规范现象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