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管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生产力的作用上。众所周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而管理则作为一种行为和方法,作为协调人们彼此关系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生活中,已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成为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它由多种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独立的实体要素,即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另一类为非独立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即包括科学技术、管理、分工、协作等。其中管理对生产力的实现是不可缺少的,它贯穿于生产力的具体结构中,…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资本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搞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调整的前提。人们通常认为,商品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但是,商品经济关系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调整的终极关系。稍加分析便会发现,商品是资本与劳动两个要素的结合。商品经济关系实质上是因资本与劳动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商品经济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资本  相似文献   

3.
王冰 《学习论坛》2009,25(6):32-35
市场经济运行发展进程中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其中一类是市场经济基础性矛盾,如个别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分工与协作、公平与效率、个体自由与市场经济秩序、自主性与市场经济原则、消极作用与积极作用的矛盾等.分析市场经济基础性矛盾有助于我们把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利于建立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则与制度.  相似文献   

4.
宪法的出现,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硕果.而近代民主政治则植根于商品生产发展的土壤之中.所以,宪法与市场经济是血脉相通的.考察西方国家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均对市场经济起到了推动、发展的作用.这种作用,首先表现在宪法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恩格斯指出,商品经济要求“把每天重复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的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眼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8—539页)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较高级阶段,更需用法律、其中包括宪法调整社会关系.资产阶级搞出宪法,就在其中确立了法制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界域内,劳动分工、私有制以及商品经济随着理想社会的建立而退出历史。现实社会主义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式。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的选择意味着,劳动分工的深化与细化趋势成为事实。深化对劳动分工理论的认识,对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样化的就业方式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生产力要素的研究无论是“两要素论”、“三要素论”还是“多要素论”或“系统要素论”,都还只是停留在对构成生产力的投入要素的研究上,没有看到劳动产品也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  相似文献   

7.
按比较典型的归纳,综合国力构成要素可概括为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和资源力等七个方面:(1)政治即国事,政治力在综合国力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2)经济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经济力在综合国力构成中具有决定性作用;(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有着重要作用,科技力是综合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效应具有两面性:既有起积极作用的正效应一面(这是主要的);也有起消极作用的负效应一面.那种只看到市场经济正效应一面,或者只看到它的负效应一面,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看法,在实践上都是十分有害的.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式.商品经济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就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它是以国内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形成为前提的,是商品经济的现代形态.对市场经济,多数经济学者是从市场运行和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来观察的.无论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作用,这种基本机制都是相同的.这也是市场经济的正效应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9.
一 所谓生产力经济学,即在系统工程理论启发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科学.它以生产力诸要素为研究对象,把人们对生产力认识的注意力从过去局限于生产力要素分析,引导到从生产力要素的构成和结合上来把握生产力;从而从生产力要素不同的构成和结合方式上去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联系现实进行认真思考,首先应充分肯定的是,自改革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建设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实质上使生产力发展重心从"物"转变为"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不是所有制问题,而是生产力问题。当公有制作为生产方式的标志地位消失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才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适应时代条件变化的新选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公有制经济地位,则成为需要直面的新难题。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历史发展中地位和作用并非一成不变。生产资料公有制无论对于生产力还是对于生产关系,都不如劳动者创新积极性重要。市场经济之所以被社会主义者看中,就是国其自由竞争机制对创新劳动的持续激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依仗公有制体现先进生产力的传统做法,改由激励劳动推动生产力发展;公有制财富通过作用于劳动力生产转而推动物质生产;公有制经济有望适应市场竞争,而其率先践行共享理念,将使自身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先行一步,在适当范围采取适当形式推行知识产权共享机制,人类未来将实现精神产品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