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版权的保护和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有着不同于现实环境的许多特征,但这些特征并没有改变作品创作的社会属性,即在网络环境下,作品仍然是作者的精神劳动和己有社会精神财富的有机结合;仍然存在着版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版权财产利益冲突。因此,围绕着作品创作而形成的版权财产利益仍然应该在作者和社会公众之间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  相似文献   

2.
兰萨案的判决涉及到美国版权领域的重要问题———平行进口问题 ,版权作品经过版权人的同意或者版权人自己首次投入市场后 ,版权人对于版权作品中包含的权利是否用尽直接关系到商品在市场上能否自由流动 ,知识产权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反对版权作品进入特定的市场 ,严格控制此类产品的销售渠道 ,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版权作品的高价格 ,但是 ,版权人的行为可能违反竞争法  相似文献   

3.
网络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版权的专有性与社会大众对更多更好的网络作品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合理使用制度是这一矛盾的调节器,它既可以适当限制版权人的权利,又可以使用户有一定程度的使用网络作品的自由.我国对网络版权合理使用制度没有专门系统的立法,我国在构建网络版权合理使用制度时,应大胆借鉴<伯尔尼公约>、欧盟版权指令和美国的<数字千年版权法>中对网络专有权的限制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版权的获得与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立先 《知识产权》2008,18(4):22-29
目前,网络版权的获得与归属问题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网络作品的发表和传播,应像在传统媒体上发表和传播作品一样,具有基本的版权标识.一般情况下,网络作品的版权归作者所有,法律有特殊规定的例外.对于无主网络作品,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版权归属待定的网络作品",它的版权权利既非社会公众所有,也非国家或国家授权的代表所有,更非作品使用者和传播者所有.另外,因网络作品传播行为而产生的邻接权,应归属于网络作品传播者所有.  相似文献   

5.
现有版权作品主要是依据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创作主体的不同进行分类的。文章从文学艺术作品的符号表达角度,探求一种宽口径却更为本质的划分标准。在法理上,这种方法按照从权利对象到权利客体再到法律规范的方式,分析版权作品本身的性质,进而对其进行划分。这种版权作品划分方法,对于文学艺术作品版权内容的恰当界定、版权侵权分析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版权权利穷竭制度是为了协调版权人的权利与作品以及作品复制件所有人的物权的平衡而设立的,该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问题是划定所穷竭的权利范围。版权权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经济权能和精神权能。在经济权能中,发行权(销售权)毫无疑义地应该受到权利穷竭原则的限制,但对于出租权是否应同样适用版权穷竭原则则有不同的看法。鉴于出租权适用权利穷竭原则对版权权利人明显不公平,出租权应作为适用这一原则的例外;同时,在版权交易中,应当贯彻"精神权利不适用穷竭"的原则,因为精神权能具有强烈的人格属性,并且权利人继续保留精神权能不会对作品作为物的流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可版权性判断,应该以“额头出汗”原则建立起独创性判断的客观标准。虽然人工智能不是“人”,但也不是“物”。不能因为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创作主体不是自然人,就否定其可版权性。将智能作品纳入传统版权分析框架,它实际上是一种人工智能对设计版权的演绎作品。人工智能之“智能”,将设计者之设计版权与智能作品上的版权区分开来。而对于智能作品上的权利配置,应该以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约定优先,建立起以所有者为核心的权利构造,以鼓励投资人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版权赋予作者对其作品享有一定的财产权利,有助于作者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从而克服或减轻诱致性限制行为对表达自由的影响,进而促进表达自由的实现。版权制度,不仅促进了独立表达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且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储备和信息来源;版权制度通过赋予作者控制其作品市场的权利,促进了出版业和报刊业的发展,为自治社团的形成和运作奠定了基础,为公共讨论提供了平台,为市民社会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同时,实现表达自由和市民社会之理想对版权制度的设计提出了要求,即版权不能阻碍思想和信息的自由传播,并应保证公众享有为非商业目的自由使用版权作品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版权作品载体废弃物处分中的权利穷竭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伟 《知识产权》2006,16(2):64-67
版权作品的载体作为废弃物品抛弃或者出售后,如何协调版权人的版权与在后物权人的物权是法律应当予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应当保障物权人的处分权,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版权人的权利。在法益优先和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对版权人的意思表示进行必要的限制解释,适当扩大版权穷竭的范围,采用默示推定的方式解决两种权利的冲突,是一种合理的法律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多重版权是指创造性的利用他人作品后产生新作品或其他成果,由有关作者或其他主体分别享有版权或邻接权的现象。多重版权因创造性的利用他人作品而产生,有关作者或其他主体行使版权或邻接权应当尊重他人的在先权利。侵权作品能否产生多重版权的问题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