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台声》2016,(23)
正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并参加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实现连战连捷!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胜利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航  相似文献   

2.
人物     
《小康》2021,(27)
正开创者聂海胜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9月6日,中国航天首个执行任务天数破百的航天员已经出现,那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航天英雄聂海胜。他自2021年6月17日起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如今已在轨100天,刷新了纪录、书写了传奇。聂海胜曾先后于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2013年6月11日至26日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被授予"英雄航天员"称号。还有不到一个月,他和其他两位航天员就要回到地球,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23)
正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向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表示诚挚问候,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密切配合、精心操作,圆满完成后续任务,盼望他们胜利归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月9日下午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正在天宫二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亲切通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  相似文献   

4.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13,(12):4-4
6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这是习近平向即将出征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5.
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全体同志:值此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特向担任这次飞行任务的英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  相似文献   

6.
《台声》2023,(21):40-43
<正>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人物     
《小康》2016,(24)
正致敬者景海鹏陈冬10月16日,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再次逐梦太空。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利用自身的机动能力,在距离地球393公里的轨道,追上了天宫二号,并完成了精确自动对接。6时32分,景海鹏和陈冬两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景海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担任此次任务乘组指令长。这是他第三次太空之旅,此前,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是一件特别幸福、特别酷的事情,这也是我的职业最让我着迷的地方。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我国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并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2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张高丽观看飞船返回实况并宣读贺电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中国载人航天工  相似文献   

10.
国内要闻     
《当代广西》2014,(2):4-4
正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月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1.
热烈祝贺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先进科技研究获得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强盛的具体表现,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对参与工程的全体人员表示崇高敬意,并深信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我国的科研成就不断提高,祖国更加富强、昌盛,香港更加繁荣、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敬贺2005年10月17日香港全国人大代表祝贺神舟六号飞行成功$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12.
盛世创伟业,神舟立新功。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05年10 多次航天大型飞行和发射任务全部取得圆满成功,高新工程武器装备研制连续取得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实现新的跨越,各方面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大力实施人才强企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国内要闻     
《当代广西》2014,(21):4-4
正习近平会见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代表和爱民模范10月2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亲切会见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代表和爱民模范时强调,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繁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06,(Z1)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于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此后“,神舟”二号、三号、四号先后发射成功。“神舟”二号在轨道上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稳步走向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23)
正11月18日14时许,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14时40分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听到这一消息,出席第十届黄埔论坛的73岁台胞宓攸武老先生激动地告诉记者:"我为中国航天人骄傲,为中国航天梦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自豪。"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08,(10):4-4
神七发射成功 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组成执行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乘组。这次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与神五、神六任务相比.一是技术跨度大:二是任务风险大,三是航天员自主工作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半月时政     
正1月6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决策者说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新年贺词中说。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华民族攀登科技高峰的又一次空前壮举。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以来,攻克和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发射了一号、二号、三号“神舟”飞船,发射“神舟”四号将是我国最后一次无人飞行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元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9.
人物     
《小康》2021,(28)
正归来者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广大航天人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介绍,  相似文献   

20.
天下     
胡锦涛会见军事科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11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军事科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一同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